太極拳的發勁方式
作者馬權友
現在,我說說太極拳的發勁秘訣。之所以說是秘訣,是因為大多練太極拳的人並不懂得太極拳發勁採取何種方式。太極拳是內家拳,就是用功要有內在,發內勁,而不靠肌肉發力,而外家拳是靠肌肉發出的爆發力,且在發力方式上兩者也有不同。太極拳練對了,就會產內功,發內勁威力就大。當有了強大的內功,一般練外家拳的人就對有內功的內家拳人沒有了威脅。然而,大多數練“太極拳”的人,由於追求放鬆,有一部分人曲解了放鬆,認為是全身內外放鬆,形成了身體的稀鬆懈軟,練出的太極拳成了豆腐拳,娘們拳。其實,放鬆是心態的放鬆,是肌肉的放鬆,而內在的骨骼和內勁是不能放鬆的,骨骼應該是堅挺的,內勁是合著的。由於對放鬆的誤解,現在大多數練太極拳的人,實際上不如練外家拳的人身上功力大,練出的拳是“體操拳“和”舞蹈拳”,讓人瞧不起。對此,有練太極拳的人還會大言不慚地說,我們是為養生。養什麼生?練不對不僅不養生,甚至還會傷身體。而一些年輕人練太極拳和練外家拳沒有麼區別,練肌肉強壯,吃青春飯,雖練出了一定的功力,但那不是內家拳太極功夫,與真正的太極拳還是有區別的。因此,練太極拳有必要明確練拳發勁方式。
太極拳和外家拳發力方式是不同的,準確地地說,太極拳叫發勁,而外家拳叫發力。其實,太極拳和外家拳發力的目的是一樣的,都追求速度快、力量大,而發力的方式的側重點是不同的。
外家拳是以肌肉為本錢,在訓練出強壯肌肉的保障下,靠腰胯的“虎勁”帶動,充分發揮臂膀的“熊勁”擺動發力,威力是很大的。而一些練太極拳的人,因訓練方法與外家拳不同,肌肉不發達,即使也用上腰胯勁,發勁仍不如練外家拳的人力量大。甚至,有的練太極拳的人只會用“手臂”局部發力,殺傷力不大。這是因為其練的不是真太極拳。
真正的太極拳發勁的方式,也是我所說的發勁秘訣,是“丹田發勁”。也就是說,勁源在腰腹中的“丹田”,靠丹田內氣爆炸,形成的內勁,波涉到四肢末梢,也叫“爆炸勁”,而發勁時的腰胯扭轉抖彈現象,只是爆炸勁的表現形式。而這種抖彈是內氣催行的整勁抖彈,發的是整體勁,發勁時會自然發聲。太極拳經就說:“拿住丹田練內功,哼哈二氣妙無窮。”太極拳的發勁具有穿透力,這種發勁的爆發短快冷脆,勁道作用人體後很容易被穿透,會造成內臟的傷害。練太極拳的目的是為養生和防身,單說防身,是“慢練快用”。
有人看過我原先發的文章說:“馬權友老師的內功水庫理論講的好……”提到“水庫理論”,我在這裡再說明一下:說發勁要丹田內氣爆炸,這就須丹田有充足的內氣,這內氣從哪來呢?我用水庫理論解釋一下。如果把丹田比作一個水庫,水庫的水要充足,也就是內氣要充足。而水庫的水要用到田野上,加上水壓,也就是內勁要用到四肢末梢。水庫的水哪裡來?這就要蓄水。從哪蓄?蓄源在哪?從腳下蓄,也就是要借地面的返作用力,將浩然之氣充盈腰腹丹田,再運化到末梢。這也是太極拳論的真實寫照:“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而且,蓄水和用水的渠道要通暢,也就是讓內氣、內勁源源不斷地到位。怎樣暢通?練太極拳時須要放鬆肌肉及肩、胯關節,也就是說,練太極拳要合理放鬆。
總之,練太極拳是為養生,練對了,練好了,可以防身。這要求合理放鬆練拳,練得中氣充足,氣足推血行而養生;中氣充盈,丹田氣炸發勁就好,而防身自然有保障。
馬權友,天津市寧河區人,大學文化,全國公 安文聯作家會員、天津作家會員、天津濱海攝影家會員,中國武術七段,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師承王西安,至今習武近40年,有深厚內功和高超武技,多次在天津和國際武術太極拳比賽中摘金奪銀,培養弟子眾多,為全民健身做出了貢獻,多次在國家級雜誌《中華武術》上發表有關太極拳論文,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天津濱海電視臺、寧河電視臺、《今晚報》、《渤海早報》、《天津政法報》、北方網等媒體曾報道了馬權友傳授太極拳的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