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化肥價格持續高位執行,進入新一輪上漲週期,達到2008年之後的最高水平。但這輪漲價與2008年有所不同。2008年肥料價格大漲是受國內漲價拉動,直接因素是硫磺漲價帶動。而今年的漲價是由國內外兩個市場拉動,尤其是歐洲開始的全球效能源危機,大幅推高了全球尿素價格。從國內來看,煤炭供應緊張,無煙煤價格較上年同期直接翻了一番還多,不斷推高煤頭尿素企業生產成本;與此同時,相關及下游產業處於景氣週期,除複合肥行業比較困難外,其他相關產業利潤良好。一度國際市場尿素價格漲到每噸1000歐元,讓人想都不敢想。
化肥是糧食的“糧食”,是農業生產安全的戰略物資,穩價保供成為化肥產業當前頭等大事。於是,在國家強有力政策調控下,煤炭價格迅速回落,合成氨供應由緊到平穩,到11月初,有地區報出尿素噸價2500元。
大漲大跌,讓生產廠家有時措手不及,也讓廣大的渠道商不敢接貨,儘管企業庫存與社會庫存相對較低。湖北源豐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德宥表示:“做企業就怕大起大落,漲還好受,不行可以少進點貨。但,跌,就可能意味著虧損,企業滿盤皆輸……”
那麼,後疫情時期,國內外肥料市場究竟走勢如何?與剛剛從第二十二屆國產高濃度磷複肥產銷會上回來的企業交流探討,他們對後市進行了分析和預測,現與大家分享。
從展會上與會專家代表反饋的資訊綜合來看, 2021年全球的氮肥、磷肥、鉀肥價格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中,磷肥價格走勢相對剋制,而氮肥和鉀肥的價格相對年初翻了一番。
氮肥市場:2021年全球液化天然氣價格上揚,導致尿素價格居高不下。從國內來看,主要是煤炭價格上漲成為尿素價格上漲的直接推手,從全球尿素貿易看,國際市場持續向好,需求旺盛。從2021年10~12月以至2022年的第一季度,尿素供應量都是偏緊的,轉折點可能會出現在2022年的第二季度之後。隨著供求關係的改善,到2022年1月份,價格會逐漸下跌。大家要注意的是,印度是尿素的需求大國,預計一直到2025年對尿素的需求量都會穩步增長。
江西開門子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美珍分析,今冬明春,尿素同比將有較大幅度減產預期,2021年12月~2022年2月將處於產量低位;今年第四季度氣頭尿素企業限氣停產、減產提早來臨,目前正值保居民供暖,氣頭企業可能大面積停車,直接影響尿素產量,還有冬奧運的舉辦,環保高壓會讓部份企業停工停產。
磷肥市場:今明兩年磷肥新增產能不大,影響全球磷肥供應的廠商主要是OCP,有近200萬噸的新增年產能。但相對於需求量,磷肥產能的增長有限。從全球貿易看,2021年11~12月,全球磷酸二銨供應量嚴重不足,預計明年1月會有好轉。基於供求關係預測,今年11~12月全球磷酸二銨價格將持續保持堅挺,且有一定程度的上揚,直到明年的第三季度也不會有大幅下跌。
對此,甕福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華認為,2021年11-12月份,磷肥價格趾上升態勢,供應持續偏緊。這個局面可能要持續到明年第一季度。
他分析說,2021年全球磷肥基本無新增產能,新冠肺炎疫情或持續影響新增產能釋放。全球磷銨貿易需求呈逐年遞增態勢,南亞和美洲仍是全球核心需求市場,也在一定程度上主導著市場走勢。全球磷肥進口整體增長,美洲需求成市場核心動力,巴西大幅增量,印度波動較大。出口方面,摩洛哥和沙特份額增長,中國份額降低。中國受行業景氣度、安全、環保等因素影響,開工率逐漸降低,出口佔產量比例持續減少。
磷肥價格受供需、原料、政策、糧食、能源、天然氣和運輸等多因素疊加影響。當前全球磷銨供應不足,第四季度全球需求將有81萬噸缺口,2022年全球供需平衡將極大受中國政策的影響。原料方面,國際國內相關原料均處高位,且無降價痕跡。
山西華鑫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梓瑜表示,國際市場繼續高位執行,國內市場存在不確定性。今年農作物價格相對平穩,明年上漲的可能性大,肥料的走勢依然存在利好。
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考驗企業的智慧與預案。現在正值冬儲,原材料大漲,讓很多企業措手不及,渠道商庫存不足,所以,現在市場觀望的心態還是佔主流。
對於後市,他分析說持樂觀的心態,雖然價格在上漲,但一定是可以控制的,穩價保供是保障我們國家糧食安全的頭等大事,相信肥料價格會調控在一個合理區間。讓渠道商與農民朋友都能接受。我認為,或許明年政府會採取一些惠農的政策將農產品價格上調,以平抑肥料價格上漲帶給農民的負擔。
廣東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北方)總經理刁澤強認為,今年農資產品價格不斷上漲,與國內外都不無關係。國外通貨膨脹因素導致大宗商品漲價,帶動複合肥原料漲價,這個趨勢會是一個常態。面對多種不確定因素,拉多美積極採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練好內功,與渠道緊密結合併合作,降低風險。另外,在產品端不斷髮力,推出更加高效高附值的產品,減少對原料的成本依賴。這些創新降低了大環境對企業的影響。我認為,後疫情時期肥料企業還是要把內功練好,比如發揮企業在品牌、規模、資源、產能、客戶方面的優勢,開發一些高附值產品,透過管理把生產成本降下來,增強企業抵遇來自市場的風險。未來,缺乏資源、技術、品牌與資金的企業,在漲與跌的大風浪中可能會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