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場發生於8年前的產品問題延續了到今天,2012年格力電器收到投訴,2016年和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達成民事和解,支付1545萬美元,2017年又和美國加利福尼亞中區聯邦檢察官辦公室達成協議,支付7575萬美元,共計9100萬美元。
這事在2017年就引發過熱議,現在又引發一次熱議,也是因為近幾年在商業競爭中,從中興、華為,再到格力都是我們熟知的明星企業,華為雖說沒有妥協,但實實在在受到很大影響。還有很多我們眼中優秀的企業都被美國製裁或者說是被限制,這讓我們感到不解,心中也多少會有些怒氣。
加入WTO後,經濟得到了很長時間的發展,成長起來非常多的企業,既有官方背景的,也有私營企業,但是那會兒,我們是做為“世界工廠”而聞名全球,好些年前,就有人呼籲要建設中國本土企業的品牌。
產品是我們製造出來的,但品牌卻是歐美日企業的,我們只是賺加工費,他們卻可以享受品牌帶來的附加值。使用者認可的自然是品牌商,製造商在市場裡是沒有話語權,那會兒,我們和這些國家在商業上相處的還是比較好的,他們從我們這裡獲得低成本的生產,我們從他們那裡獲得發展的機會。
現在,在不同領域的企業透過若干次產品、技術的迭代,不少企業不僅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在管理、技術、產品等方面已經完成了系統化的整體提升,品牌經過多年的沉澱,開始自然而然地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對市場的話語權已經開始顯現出來,也正在朝能制定商業規則的方向前進。
現代公司的形態起源於歐美,意味著關於公司的相關規則是由他們來制定,現在規則的制定者要改變了,怎麼能不慌?
2
之前寫的內容裡有引用別人說過的一句話:商場就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軍事行動現在不是解決矛盾的主流,那就只有經濟鬥爭羅。
包括今年早些時候,跨境電商頻頻傳出賬號被封之類的訊息,難道真的只是單純的刷單、客戶投訴、侵權等影響?至少我覺得不完全是這樣!這些被封號的大賣自然自身有問題,比如據說有些大賣有好幾百個、好幾十個賬號,而按亞馬遜的賬號申請規則,一家公司只能申請一個賬號來看,這麼多家公司管理本身就不會太完善。然而為什麼偏偏是今年這個時候有這麼大規模的行動?
這至少能釋放出一個資訊:我的地盤我作主。
市場競爭很現實,國際市場如此,國內市場不也是如此麼?市場的規律是一定會出現巨頭、寡頭甚至是壟斷性的企業,這些企業不斷擠壓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中小企業也要能發展的空間,一起發展起來整體實力才更加強勁。
好在這些年,國內一些優秀企業也意識到類似的問題,都推出了一些生態鏈、合作伙伴的計劃,這裡雖然說有著對商業規則的考慮,但終歸是沒有吃獨食。
我對營銷管理中的市場細分很認可也源於此,在自身實力不強的時候,不能光看市場規模,而要看現在市場的規則、市場的競爭格局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僅能減少正面的競爭,還有機會成為整個經濟鬥爭中強有力的支撐點。
對個人來說,也希望我們國內的企業能夠持續發展,在這一場博弈中取得勝,不至於是非黑白都由別人說了算,這樣不僅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也能讓更多的創業者有喝湯的機會。
知是行的開始,行是知的完成,關注我,一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