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楊懷定的人可能很少。但,楊百萬,是不是就有所耳聞?
對於最早的中國股民而言,可能不知道證監會主席是誰,但一定知道“楊百萬”,他的名字甚至被國家領導人提起,而有心人曾整理過第一代操盤手的各類結局,似乎得以頤養天年的,也就是這位人稱“楊百萬”的楊懷定了。
“楊百萬”的一生,真可以算是傳奇的一生。
打破鐵碗的小楊
1988年3月28日,楊懷定從上海鐵合金廠辭職,那時候沒一個人贊成,因為當時的鐵飯碗,意味著只要認真工作,就能一輩子不愁吃喝。
那麼,楊懷定為什麼會選擇辭職呢?
用現在的話說,要不是錢沒給夠,要不是心受委屈了。
那時候的小楊是個頭腦靈活,充滿幹勁的小夥子,曾多次獲得優秀工作者的稱號。
雖然有著鐵飯碗,可是家裡兄弟姐妹好幾口人,生活還是有些貧困,一般人可真沒什麼招,難得的是,小楊的頭腦已經開始“改革開放”了,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他下班後還兼職做點小買賣,一來二去,手裡就有了閒錢。
這錢多了嘛,總得花。當時大家的物質生活都比較貧乏,誰要是多吃幾頓肉,那嘴上的油花別人都能看出來。
事有湊巧,楊懷定的工作是倉庫管理員,有一天,工廠突然發現倉庫失竊了,丟的東西還不少,首先被懷疑的就是作為倉庫管理員的小楊了。
小楊被暫停了工作,工友們也都議論紛紛,在那個缺少娛樂的年代,八卦的程度遠勝於現在,著急站隊下結論的人比起現在的“鍵盤俠”不遑多讓。
好在清者自清,很快破案了,竊賊自然是另有其人,可小楊覺得自己比竇娥還要冤,多年的“優秀工作者”,終究是錯付了。
於是,小楊自己打破了鐵飯碗,不幹了!
1989年價值百萬的“繭”
辭職後的楊懷定,在家待了倆禮拜,買了73份報紙,想從中給自己找個方向,突然他注意到一條訊息:溫州要實行利率開放,利息能到13%。
楊懷定辭職的時候,每月工資68元,一年滿打滿算才800多元。而如果用手裡2萬元的本錢存進溫州的銀行,一年就可以獲得2600元的利息,比他3年工資還多。
楊懷定膽大心細,專門寫了一封信給溫州人民銀行確認這個事情,得到對方蓋著公章的回信後,立馬就買了去溫州的船票。
與此同時,他又看到一條資訊:1988年4月21日,中國將開放國庫券交易。
上海是試點城市之一,可以直接做交易,而這裡邊有差價可以做。這下,楊懷定放棄了把錢存銀行的想法,帶著2萬多的本金,在開市當天就衝進了交易所,一天賺了800元,是他一年的工資。
這都是看報帶來的機會,資訊就是財富。
他發現,在61個開放國債交易的城市中,各地的報價並不一致,甚至差價還非常大。
比如,當時合肥國債的開盤價是94元,收盤價是98元,而上海卻是115元。於是,楊懷定連夜買票到合肥,一個來回,2萬元的本金,變成了22000元,一夜的收益,抵上了他兩年的工資。
當時的國庫券,在金融機構之間是禁止流通的,但是並不限制民間的交易。最早的國庫券是攤派的,一如最早的股票,普通百姓急於兌現,八折就賣給銀行,銀行那時候也缺錢,九折又賣給了他。靠著2萬元本金,一次數千元的利潤,楊懷定的本金快速膨脹。那時候的楊懷定,是地方小網點的“財神爺”。
就這樣,靠著這種螞蟻搬家的方式,楊懷定一個月倒騰過的國庫券就有1000萬。一捆一斤二兩,一次就是上百捆。由於常年數錢、數國庫券,楊懷定的手指都打上了繭子,而他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完成了百萬元的積累。
再後來,每次的進出都是上百萬元,楊懷定坐不住了。
他幹了三件事:第一件,到人民銀行確認自己是不是非法經營,他拿出了《金融時報》刊登的當時人民銀行行長李貴鮮的講話——“歡迎公民隨時隨地買進賣出國庫券”,去“人民來訪”視窗確認。
第二件,到稅務局主動交稅,但根據當時的政策,稅務局確認買賣國庫券免稅。
第三件,到公安局支付每個月600元的工資,請公安人員帶著槍支做保安,這樣既保證了每次百萬資金的安全,也說明了自己是在做國家允許的正規交易。
憑藉著這三件事情,楊懷定出名了,由此 “楊百萬”聲名在外。
編輯:栗子
審閱:不知
韭菜社原創內容
轉載請新增小編申請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