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80年代,年僅10歲的周衛紅說出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環遊世界,如今5本因私護照已蓋滿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簽證章。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年間,越來越多的旅遊愛好者和周衛紅一樣,實現了說走就走的環遊世界夢想。
來源/採訪物件供圖(下同)
“一生一次”變為“週末出國”
一直喜歡遊山玩水、想去外面世界看看的周衛紅如願考入國際導遊專業,成為上海第一批英語導遊專業的大學生。然而,1993年大學畢業時,她卻主動選擇了某美國企業駐滬辦的一個翻譯崗位。“當年,我並不看好旅遊業的發展。”她直言,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出國旅遊一次成為很多人一生的夢想。只有少數在海外有親屬的人能夠以“探親遊”的方式走出國門,在旅行社所開展的業務中,幾乎找不到“出境旅遊”。
彼時,除我國香港和澳門地區外,泰國成為出境旅遊的第一個目的地國家,中國公民出境旅遊自此起步。“第一次出國是1996年,去泰國旅行一週。”回想第一次出國旅遊經歷,周衛紅至今還有些許興奮,收到泰國合作伙伴的邀請函後,她立即請假辦理了因私護照,報名參加了泰國遊旅行團。
第一站入住曼谷酒店,周衛紅用英語和服務員打招呼,對方沒有回覆。原來,他們只會泰語,聽不懂英語。語言不通、沒有通訊工具,導遊一再叮囑:“旅行團統一進出、參觀,任何人不得隨意離團。”當境外朋友來看望時,他們只能選擇在旅行團就餐的餐廳聊天。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交通的提升、簽證環境的改善等因素使中國出境旅遊業進入最美好的時代。出國遊從過去的“一生一次”演變為如今的“週末出國”遊。
與此同時,一系列迎合中國消費者習慣的舉措紛紛在各國實施。周衛紅回憶道,在韓國,許多旅遊景點製作中文旅遊手冊,景區、商場專門培訓會說中文的工作人員;在德國、美國,很多酒店在早餐中增加了雞絲麵、白米飯等,為中國客人入住的房間配電熱水壺……“殷勤待客”的背後是中國遊客快速增長,2002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為1660萬人次,到2019年人數已飆升至1.55億人次,出境旅遊已成為中國人熱愛的休閒選項之一。
“多地打卡”變為“一地多刷”
“當年,‘新馬泰港澳十日遊’是最豪出境遊線路,因為一次可以打卡多座城市。”第二次出境旅遊經歷讓周衛紅記憶猶新,旅行團成員一個個都那麼地興奮、好奇,每到一個景點,排隊拍照、購買紀念品。“泰國的芒果乾、貝殼飾品,馬來西亞的錫器牙籤盒、辣巧克力,新加坡的餅乾……”她笑道,那時,遊客只惦記著“拍照”和“購物”,除了親友和同事,還要為公司保安、保潔帶點紀念品。
20年間,隨著國人出境旅遊頻次的增加,旅遊經驗的成熟,遊客已不再滿足於前往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明星目的地,而是越來越多地關注某地深度遊或新興目的地;從走馬觀花看風景、拍照,到現在深度享受當地的美食、美景和獨特的人文風情……這些變化漸漸成為中國遊客出境遊的“新常態”。
周衛紅曾連續多年去法國巴黎,放慢腳步,體驗原汁原味的當地人生活。她最愛預定盧浮宮附近的一家小酒店,房間不大,木橫樑、彩繪天花板等讓入住者近距離感受法國的藝術生活和優雅氣質;手捧熱拿鐵,步行五分鐘就能到盧浮宮。
在高科技保駕護航之下,中國遊客的出境遊也變得越來越智慧,越來越輕鬆。“手機APP可以隨時預定酒店、機票、餐廳,出門中文地圖APP導航,智慧科技的應用讓出行變得簡單。”如今,每到一處旅行,周衛紅都會同步透過朋友圈、影片號等網路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旅行見聞、故事、感悟,吸引了眾多旅遊愛好者。
防疫進入常態化,出境旅遊被按下暫停鍵,周衛紅和很多人一樣,透過影片直播關注令她魂牽夢繞的巍峨挺立的雪山、一望無垠的草原,透過跨境電商平臺購買世界各地的特色紀念品等,以特別的方式繼續追求“詩與遠方”。
新民晚報記者 楊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