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域性看,當前城鄉空間佈局調整工作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東部平原地區在村莊型別劃分基礎上開展的大規模調整合並工作,較為典型的如山東的“合村並居”;二是東部發達省份在保持村莊佈局總體穩定的情況下開展的小幅調整集聚,較為典型的如江蘇“相對集中居住”;三是中西部地區在脫貧攻堅框架下開展的易地扶貧搬遷、生態移民搬遷等,也在客觀上發揮了空間佈局調整的功能。針對上述三種類型,本文選取三組典型模式,對其實施過程進行介紹,並對其操作方式和效果進行扼要評論。
一、山東“合村並居”
山東是最早開展村莊調整合並的省份之一,這與其鄉村人口布局和空間佈局基礎有很大關係。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山東目前有行政村6.95萬個,數量居全國第一;平均人口530人,在全國居倒數第二。長期以來,高度分散的村莊和人口布局成了山東鄉村發展的一大制約,全省上下最佳化城鄉空間佈局的願望和動力一直比較強。2006年的新農村建設規劃中提出引導強村、強企兼併聯合小村、弱村,在有條件的地區推進村莊整合和人口集聚,建設新型農村社群。2014年規劃中,計劃到2030年形成7000個左右的新型農村社群,保留改造各類村莊30000個(表1)。2019年,全省村莊分類中明確搬遷撤併類村莊2.1萬個,數量與2014年規劃基本保持一致。
山東城鄉空間佈局調整工作已經持續開展了近20年,建成新型農村社群6000多個,總體進度上半島地區快於內陸地區,魯西北快於魯西南和魯南地區。透過調整,城鄉空間佈局顯著最佳化,群眾居住條件逐步改善,村莊組織建設得到加強,鄉村公共服務實現了有效的延伸覆蓋。當然,地方政府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急躁冒進的做法,比如補償標準過低、先拆後建、對群眾意願尊重不夠等問題,都必須徹底糾正並引以為戒。但要注意,這些都是工作方式和利益平衡問題,不能因此影響對城鄉空間佈局調整必要性的判斷。
二、江蘇“相對集中居住”
江蘇也是全國開展城鄉空間佈局調整工作起步最早的地區之一。2006年,江蘇啟動了全省鎮村佈局規劃工作,計劃利用20—25年內,將全省約25萬個自然村逐步最佳化調整為4萬個“規劃居住點”。這一規劃已經實施了15年時間,目前江蘇共有行政村1.7萬個,自然村17.6萬個,可以說取得了積極成效。根據2018年的調查,江蘇共有“空心村”225個,佔全省行政村總數的1.3%,這個比例在全國是最低的,其中蘇北153個,蘇中72個,蘇南沒有。總體看,江蘇村莊佈局的集中度比較高、“空心村”佔比較小,與山東以及內陸省份相比,城鄉空間佈局調整的壓力要小得多。
自上世紀80年來以來,蘇南地區就著力開展“小城鎮”建設,逐步形成了佈局合理的大中小城鎮格局,現有的村莊在公共服務、生活功能、人居環境等方面基本達到了生態宜居的要求。總體看,蘇南地區城鄉一體化已經基本實現,城鄉人口布局實現了相對均衡,未來城鄉關係演化將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宜再採取大規模的人為干預措施。目前,江蘇城鄉空間佈局調整的重心主要在蘇中和蘇北地區,尤其是蘇北地區面臨壓力較大。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蘇北的淮安等地開展了鄉鎮佈局最佳化和農村相對集中居住工作,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淮安市洪澤區內轄洪澤湖,區內水域面積佔56%,人口只有38萬,城鎮人氣不旺一直是制約該區發展的一大瓶頸。洪澤區計劃到2022年在全區建設相對集中居住點30個,其中城鎮周邊佈局20個,優先引導搬遷農戶靠近城鎮居住;農村地區佈局10個,基本實現有條件的農民全部集中居住。透過這一計劃,將有序引導約2萬農戶、7萬農民實現相對集中居住。目前,農村相對集中居住工作已經在蘇北地區全面推廣,這將為江蘇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三、陝西易地扶貧搬遷
近年來,按照中央脫貧攻堅工作要求,中西部省份在深度貧困地區開展移民搬遷工作,這應該被視作城鄉空間佈局調整的一部分。本文以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為例,對這一政策進行評述。
銅川市耀州區地處關中平原北部、渭北高原南緣,原稱耀縣,在這裡誕生了西北第一個山區根據地——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耀州區屬於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脫貧攻堅啟動時全區共有貧困村58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179戶21877人,貧困發生率12.3%。2011年,耀州區制定了《銅川市耀州區統籌城鄉發展規劃總體規劃》(2011—2030),對域內城鄉空間佈局作出安排。按照該規劃,現狀已經進入城市規劃區範圍的村莊整體撤併歸入城鎮,100人以下的自然村將逐步搬遷撤併,對於人口規模略大的偏遠村莊密切觀察,遠期有條件時予以撤併(表2)。2016年,耀州區制定了易地扶貧搬遷專門規劃,對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村莊,在尊重群眾意願的情況下執行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其他搬遷戶參照執行避災生態等同步移民搬遷政策進行整體搬遷。
照金革命根據地所在的照金鎮山大溝深、基礎設施欠賬大,貧困發生率高出區平均水平7個百分點,全區7個深度貧困村6個在照金。按照規劃,耀州區將照金革命老區6561戶22649名群眾進行了移民搬遷。在空間佈局調整過程中,針對照金鎮居民分散、鎮區規模小、主導產業乏力的狀況,耀州區在人口布局、產業佈局、資金投入等方面向鎮區傾斜,短短几年裡就將一座貧困落後的山區小鎮打造成為現代化的紅色旅遊名鎮。
總體看,耀州區充分利用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並結合前期規劃適度擴大了城鄉空間佈局調整範圍,實現了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同推進。如果各地都能充分用好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不但能夠有效解決深度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而且能夠鄉村振興奠定重要的空間基礎。當然,受制於自然空間、發展水平和人口布局等基礎條件的約束,中西部地區的城鄉空間佈局調整不可能與東部地區放到同一水平上衡量比較。未來鄉村振興中的空間佈局調整,也必須針對不同的基礎條件制定差異化的推進方案。
(作者陳明,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本文節選自陳明:《鄉村振興中的城鄉空間重組與治理重構》,《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