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原產於非洲,它不僅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屬於夏秋季節備受人們喜愛的蔬菜品種。
豆角在我國南北方有廣泛的栽培,其普及程度在各類蔬菜中居第一位。很多人在種植豆角時已經做到了科學施肥、合理密植、打頂摘心、搭架子,但是豆角的產量依然不高,甚至出現了嚴重“落花落莢”的現象,原因很可能就是“不正確的澆水方式”造成的。我們村裡的李大爺對豆角種植非常有經驗,他向我傳授了很多豆角種植的知識,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豆角該怎麼澆水?
豆角科學的澆水是高產穩產的重要保障
豆角根系發達,主根在土裡的長度在80~100CM,群根主要分佈在15~20CM的土層中,耐旱性比較強。土壤水分過多,不利於根系的根瘤菌的發育,因此豆角怕澇。
一、播種時需要溼潤的土壤環境
當氣溫穩定在12℃以上時豆角即可播種,播種時需要溼潤的土壤環境,有利於種子發芽,如果土壤過於乾旱就會出現缺苗的現象。
農村有句諺語叫“穀雨前後,種瓜點豆”,穀雨前後雨水比較多,我國大部分地方氣溫已經穩定在15℃以上,土壤墒情已經滿足種子萌發的條件。因此,豆角可以選擇在雨後播種,如果土壤乾旱,播種後要進行澆水,這樣才能苗齊苗壯。
二、幼苗期水分過多容易造成植株徒長,要少澆水
豆角植株在偏施氮肥或者澆水過多的情況下很容易徒長,植株一旦徒長就只會長藤蔓,開花結莢的數量會大大降低,因此豆角植株在生長過程中一定要控旺。
在豆角幼苗期我們可以每10天澆一次水,澆水時不要大水漫灌,保持土壤半乾半溼,這樣可以防止植株徒長。
三、豆角在植株剛現蕾時,需要一次給足水分
豆角在開花結莢期對水分的需求量最大,要求適宜的土壤溼度和空氣溼度(土壤持水量以75%為宜,空氣的溼度不宜超過90%),在此階段土壤過溼、空氣溼度過大、或者土壤過於乾燥都容易導致落花落莢。
因此,豆角在開花期不要進行澆水,我們可以在花前(植株剛現蕾)一次性把水澆足,這樣不僅有利於花芽分化,而且可以防止落花落莢。當然,如果豆角植株在現蕾時土壤不幹燥,那麼就不用進行澆水。
豆角剛現蕾時補充一次充足的水分,這樣在開花期土壤就既不會過於缺水,又不會過於溼潤,花就不會過早地脫落,有利於保花保莢。
注意:空氣溼度大或者空氣過於乾燥都不利於花粉的受精,土壤溼度大不利於根呼吸,嚴重的可能會導致爛根發病。此外,植株開花結莢期不會給土壤施氮肥,植株的根瘤菌已經完全發育,固氮能力強,如果土壤水分過多,則不利於根系根瘤菌的活動,植株一旦不能固氮,減產也就在所難免。
特別注意:豆角根系的發育以及根瘤菌的活動對產量影響很大,因此選擇最佳的土壤來種植豆角也很重要。我們可以選擇肥沃、排水效果好、透氣性好的土壤來種植豆角,過於粘重或者低窪潮溼的地塊非常不適合種植豆角。
四、豆角在剛現蕾時澆足一次水,此後澆水要保持“見幹見溼”的原則
所謂“見幹見溼”就是澆水時一次澆透,然後等土壤快要乾透時再進行澆第二次水。這樣既能能滿足植株正常生長所需的水分,又能保證根部正常呼吸,非常有利於豆角高產。
豆角要防止旺長、要創造適宜根系及根瘤菌呼吸的土壤環境,再加上豆角在生長後期抗旱性比較強,因此澆水要保持“見幹見溼”的原則,如果土壤不是很乾燥,生長後期可以一直不用澆水。在天不下雨的情況下,豆角開花結莢期可以每隔10~15天澆一次水。
注意:澆水宜在太陽落山後的傍晚進行,如果在伏土天氣比較炎熱,我們可以給豆角植株澆涼爽的井水,這樣可以抑制新陳代謝,晝夜溫差大有利於光合作用產物的積累,有利於提高豆角的產量。
特別注意:豆角在開花結莢期對磷、鉀的需求量比較大,在此階段一定要結合澆水進行追肥。我們可以每畝追施磷酸二銨10公斤、硫酸鉀15公斤,最好再結合葉面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每畝100克兌水30公斤),效果更加好。
總結,豆角根系發達,抗旱能力強,澆水宜少不宜多,否則容易導致植株徒長、爛根發病、落花落莢,水分過多的土壤不利於根系的呼吸,也不利於根瘤菌固氮,澆水的原則是“見幹見溼”,這樣可以大大提高豆角的產量。在雨季,雨天必須排水、防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