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過有一天飯後逛公園,還能夠發現寶貝呢?
近日,在在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龍湖公園,一遊客在溜達的時候發現,在一塊體積約2立方米的石頭表層,分佈著30多處大小不等的古生物化石。
在11月4號上午,經河北省地礦局專家鑑定,這些古生物化石是距今4.5億至4.8億年前奧陶紀的阿門角石化石,又被稱為“化石中的海洋世界標本”。
也就是說,這是考古界的一件寶物,雖然不是在該公園第一次發現這一類的化石,但是放眼世界,這也是非常珍貴的,尤其是對於研究古地理具有重要意義。網友們不禁感嘆,河北這麼富裕的嗎?隨地都是寶貝呀。
很多人可能對於奧陶紀不太瞭解,其實它是地球歷史上的一個很特殊的時期。地球45億年以來,一共經歷了五次大規模生物集體滅絕事件,奧陶紀就是其中的一次,並且名列第二。
當時超不多約有85%的物種滅絕。根據化石資料研究,此時腕足動物門、苔蘚動物門、頭足類、三葉蟲類、筆石類、珊瑚、濾食型浮游生物等生物大量減少。
對於當時最主要的滅絕原因,主要分為兩派,一是認為有可能是當時岡瓦納大陸進入南極地區,影響全球環流變化,導致全球冷化進入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時期,海面大幅度下降。生物沒有辦法繼續在極端天氣下生存,所以出現滅絕。還有一派認為和恐龍滅絕一樣,是超大隕石襲擊,威力等於100億顆廣島原子彈。
至於具體的原因,都還沒有太多直接的證據,所以隨著不斷挖掘出關於那個時期的一些化石群,對於完成理論體系,研究清楚地球歷史,有很大的意義。
有些人認為這樣的事情和我們沒有太大的關係,其實不然,按照地球過去的規律,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總是差不多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罕見的天災事件,導致生物大滅絕,而後地球“重啟”。
所以現在人類儘早研究清楚具體原因,對於人類的延續,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尤其是近年以來,大家應該明顯感覺,極端天氣越來越多。前段時間科學家發現,從2017年以來,地球變暗的速度,和過去20年差不多,如果地球繼續變暗,那麼未來地球降溫,進入大冰川時期,並非空穴來風。
所以一方面積極研究古歷史,一方面需要注重保護環境,最終受益的,是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