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草原上的狐狸,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大臉四方、表情詼諧”的藏狐,但是在我國內蒙古的大草原上,還生活著一種叫沙狐的狐狸,它跟藏狐的親緣關係很近,算是表親。不過與藏狐醜萌醜萌的外表相比,沙狐是真正的顏值課代表。
有攝影愛好者就在額爾古納市拍到了一群沙狐,6只小沙狐在狐媽媽的帶領下,在草原上追逐玩鬧,看起來相當幸福。
沙狐顏高腿長,但跑得很慢
在狐族裡面,如果說潔白的北極狐如神話般仙氣飄飄,那麼沙狐就是坐落在人間的優雅華貴。
沙狐的顏值很高,耳朵大大尖尖的,臉蛋小小的,嘴巴短而尖,毛髮蓬鬆而柔軟,背部毛髮多為銀色中夾雜著紅褐色或者棕灰色,腹部毛髮為奶白色或者淡黃色,生活在不同區域裡的沙狐,毛色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大體上是相似的。
沙狐是犬科裡面的物種,在我國所有狐狸裡面,它是最小的一類,體重僅有兩三千克,甚至不如家貓一般大小。不過沙狐有一個特徵非常突出,那就是它的四肢很長,雖然體重不如貓,但身高卻能達到一隻中等大小的狗那般高。
大長腿往往意味著跑得快,在犬科家族裡面,多數物種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腿比較細長,以擅長奔跑而聞名,比如灰狼,就是以逐獵的方式獲取獵物。
沙狐雖然也有較長的四肢,但是它卻不擅長奔跑,甚至還可以說奔跑是它的弱項。這往往是非常致命的,沙狐棲息的環境主要是草原、荒漠和半荒漠地帶,這些地形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缺乏遮蔽物,容易暴露在捕食者眼底下。
而沙狐緩慢的奔跑速度,讓它在天敵面前顯得非常無助,尤其是在面對空中獵手時,被捕食的機率會很大。因此在其生境中,稍微有點能力的捕食者,都會將沙狐列入自己的選單中。
比如雕鴞、獰貓、鬣狗、胡狼等動物,都被觀察到有捕食沙狐的現象。
捕鼠能手,對草原有突出貢獻
長腿卻跑不快,註定了沙狐在捕食中不以速度見長,而研究發現它們的捕食還很高效,說明沙狐有著一套獨特的捕獵技巧。
沙狐是全天候狩獵的捕食者,白天它們的活躍度很高,憑藉著超靈敏的視、聽、嗅覺,沙狐能夠精準定位獵物的洞穴,然後蹲守在洞穴口。沙狐的狩獵方式很有趣,一旦獵物探出洞口,它便躍入空中,直撲獵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獵物快速抓住。
不得不說這招非常妙,既然自己跑不快,那乾脆直接“起飛”,憑藉重力加速度來彌補自身的不足。
沙狐的食性受到了環境和自身原因的雙重限制,它是肉食性的,但由於草原、荒漠地帶本身動物資源就不是特別豐富,加上沙狐體型小,牙齒也細小,所以它的獵物通常是一些昆蟲、小鳥和小型齧齒類動物。
在它的食物構成裡面,齧齒類佔據了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各種草原鼠類,是沙狐的主要捕食物件。
沙狐寬大的耳朵可不是擺設,它的聽覺最為靈敏,能夠精準定位獵物在地下洞穴的跑動方向。
各種齧齒類動物的繁殖能力是超強的,它們以草原上的各種植物的各種部位為食。春夏季節,草場鬱鬱蔥蔥,這些“鼠輩”就以青葉為食;而到了秋冬季,在植物返青之前,它們則會採食根芽。
可想而知,一旦齧齒類動物氾濫,勢必會造成草場被破壞。這點我們參考澳洲,當初引入了十幾只兔子之後,沒想到引發了超大的生態災難,大量草場被啃毀,土地沙化嚴重,給當地畜牧業帶來了巨大的危害。
澳洲的“兔災”,歸根結底是食物鏈缺了一環,當地兔子是外來入侵物種,缺乏天敵的抑制,這才瘋長。
沙狐主要生活在草原、半荒漠地帶,以各種小型齧齒類動物為食,抑制著它們的種群發展,雙方維持著一個動態的平衡,對維持草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有著突出的貢獻。
喜歡四處流浪,霸佔別人的“房子”
大多數犬科動物的爪子都比較短鈍,適合挖掘,比如灰狼、貉、赤狐等等,都是掘洞的高手。而沙狐似乎比較懶惰,雖然它的爪子看起來也很適合挖掘,但實際上它並不擅長此道。
沙狐自己挖的洞穴大多都非常簡單,而且較淺,它們日常居無定所,喜歡四處流浪,在遇見廢棄洞穴,或者旱獺等動物建造的洞穴,往往會佔為己有。有時候這些齧齒類動物外出歸來,沙狐正好在洞穴裡面來個“守株待兔”。
此舉相當惡劣,不僅佔了別個的“房子”,還吃了“房東”一家老小。
犬科動物大多是群居的,相對於其他狐屬裡面的物種來說,沙狐的社交性更強,尤其是在冬季,沙狐會組成小群體一起覓食。
這麼多隻的沙狐,需要洞穴來產子以及躲避天敵,自己又不愛“建房”,那怎麼辦呢?於是它們還是按老規矩辦:霸佔別人的“房子”。
相對於單隻沙狐霸佔一個旱獺的洞穴不同,一群沙狐往往會霸佔一片區域內相鄰的所有洞穴,從而形成“沙狐城”。
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奇妙的大自然往往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有趣的事兒,從沙狐的身上我們既看到了“叢林法則”,也懂得了萬物自有其生存之道,同時也顛覆了我們的一些看法,比如長腿也不總是跑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