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1月24日,正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參加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美國總統克林頓,在和中國領導人的會談中得知了一個剛確認不久的重要訊息,也就是這個訊息,讓52年前的一件被塵封的往事再次引起了中美兩國人民的關注。
克林頓總統
1944年8月31日晚11點,美國14航空大隊(飛虎隊)第375轟炸中隊,空襲了位於臺北基隆的日本海軍基地,也是日本海軍在南中國海最重要的海軍基地。十幾架B24轟炸機僅用了5分鐘的時間就將基隆港炸成了一片火海。這次空襲是為了策應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反攻,因為54天之後,在萊特灣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戰。
空襲進行得很順利,但是返航時卻出了岔子。因為此時正值中國正面戰場“豫湘桂戰役”期間,面對已經是強弩之末的日本軍隊,已經擁有美國援助和空軍掩護的國民黨軍隊依舊沒能擋住日軍的鐵蹄,這次戰役也是自1937年後,正面戰場的第二次大潰敗。
日軍發動這次戰役的目的中,除了想打通在中國南北的大陸交通線,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摧毀位於豫湘桂地區的美軍空軍基地,因為美軍正在利用這些基地對日本本土發動大規模空襲。
B24轟炸機
375轟炸中隊在空襲完基隆港後,準備返回柳州機場。編號為40783的轟炸機上,10名機組人員都非常愜意,因為日本空軍已經失去了在華的大部分制空權,轟炸機幾乎遭受不到什麼威脅,所有人都認為天亮之前就可以回到基地補一個覺。
正當所有人都十分放鬆的時候,電臺裡卻傳來了急促的呼叫聲:柳州機場遭到日軍轟炸,已經無法降落,降落地點改到桂林機場。
此時40783轟炸機距離桂林機場只有十幾分鐘的航程,但是也就在這時飛機的右邊發動機突然出現故障停止了運轉,一陣抖動之後飛機高度3500米下降到2100米,雖然飛機還能正常飛行,但是由於高度下降,他們要抵達機場需要穿過越城嶺,而其主峰貓兒山的海拔則有2142米。
飛越不熟悉的山脈,還是能見度不高的夜間飛行,對於全世界的飛行員來講,這都和自殺沒有區別。
整個過程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知道飛機高度最後下降到了1800米,並隨著一聲巨響,消失在了茫茫的樹林中,從此再無音訊……
1996年10月1日下午,桂林市興安縣華江瑤族鄉高寨村農民潘奇斌、蔣軍兩人進貓兒山採藥,可是隨著光線逐漸暗淡,兩人迷失了方向。
在尋找出路的過程中,兩人來到了被當地人稱為“仙愁崖”的地方,此地海拔1828米,地形十分陡峭,當地人說就算是神仙來了也得發愁,所以取名“仙愁崖”。
兩人小心翼翼地向前探路,黃昏的金色陽光滑過樹枝散落在滿地的腐葉上,樹林深處的黑暗似乎正向兩人悄悄逼近。
天空漸漸變成暗紅,雖然還有一點光線,但迷路的兩人幾乎已經是在抹黑前進了。
不知不覺兩人就走到了一處懸崖旁,藉著遺留在今天的最後一縷陽光,他們看到一團黝黑的物體正掛在懸崖上,雖然看不清是什麼,但隱隱約約能看到一點類似於金屬的反光。
深山裡是不可能有這種東西的,潘奇斌的好奇心一下就被勾了起來,他帶著蔣軍向那一團物體走去,蔣軍舉著打火機,湊近去看,這才發現,無數的金屬、橡膠殘骸散落在四周,和岩石、樹根融合在一起。
這是一架飛機殘骸!
1996年10月16日,興安縣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組織隊伍來到“仙愁崖”,蒐集殘骸進行識別,透過“US”和“1944”等字樣,確定了這是一架解放前製造的美軍飛機,同時現場還蒐集到了一些遺骨、損壞的重機槍槍管及槍支元件、8支手槍、3只水壺和5名飛行員的身份牌。
樣品立刻送到了桂林市文物隊和駐桂林空軍部隊進行鑑別,很快就確認飛機型號為二戰美軍援華的B24遠端轟炸機,已經證實的飛行員身份為:
內德·伍德·V·L、弗萊德·P·巴克利、F·A·託梅內達爾、凱利·依羅華茲、瓦都·奧西。
經過兩個月的清理工作,清理出了200多件遺物,飛機殘骸基本也都被搬運了出來,美國國內在得知這件事後也是非常關注,畢竟這是他們的英雄,這些英雄在異國他鄉沉睡了52年,也該回到他們的祖國了。
1996年12月9日,時任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遲浩田訪美與美國國防部長佩裡進行會談,此時的兩國關係其實比較緊張,尤其是在前一年美國允許臺灣當局領導人訪美,美軍艦隊逼近中國領海訓練,氣氛非常緊張。
不過貓兒山的意外發現,卻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兩國關係,在兩國防長會談結束後,遲浩田將飛機中的一些遺物,尤其是那5塊身份牌交給了佩裡,佩裡是參加過二戰,自然知道這些遺物的意義,接過物品時,佩裡的眼神都有些沉重。
1997年1月14日,美國國防部失蹤人事事務辦公室組成了一個專家組,和中方工作人員以及中外記者代表團一起進入貓兒山進行實地勘察,當時發現這架飛機的潘奇斌、蔣軍也被邀請進隊伍。
在完成現場勘察回走時,天空開始下雨,因為雨天路滑,一名美國華裔女記者何宗安一腳踩空掉入山谷,隨即昏迷過去。
正當大家束手無策之際,潘奇斌用自己靈活矯健的身手,利用竹子溜到何宗安旁邊,迅速給他止血並將她背了出來,何宗安身體比較胖,有80多公斤,要帶著她走崎嶇的山路可不容易,潘奇斌就和兩名武警戰士輪流背,經過4個小時才終於將傷員及時帶了出去,
1月15日,美軍飛行員的遺骨正式移交給美國政府。
後來,美國總統克林頓為了表達感謝,親自寫了一封致謝信給潘奇斌,稱他的英勇行為是超越種族和文化差異的典範。
為了讓後人更好地紀念抗戰中的援華英雄,安興縣政府在當地建設了很多紀念設施,而這段歷史也將永遠被後人所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