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幣總廠壹圓,目前升值非常多,可以說是身價倍增。它本身在龍洋當中是比較稀缺,可以這麼說,在100個龍洋裡邊,差不多有10個宣三的龍,但出現造總的可能只有1次或是沒有。
如此稀缺,我想大家也能想象到它的價值之高。很多新朋友或許只是聽過造總的名字,那麼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為何這麼稀缺?
造幣總廠壹圓
造幣總廠壹圓是在天津造幣總廠發行的,首先在銀圓的最上方有“造幣總廠”的字樣,所以我們一般把它簡稱為造總。下方寫著庫平七錢二分,表示它的重量標準,珠圈內是光緒元寶四個大字以及它的滿文。
造總主要是在光緒時期鑄造的,在龍這一面上,最上方寫著光緒年造,周圍有一些英文,造總的龍在造型上,它的爪子看起來有些類似於雞的爪子,所以也有人喜歡叫它為雞爪龍。它既不像宣三的龍騰雲駕霧而來,也不像北洋34的龍那般威武霸氣,而是整體給人一種祥瑞歡愉的溫馨氣氛,也是相當富含設計趣味性。
造幣總廠的開辦
看到“造幣總廠”的字樣,不難想象到它的出處。因為有造幣總廠的建成,我們如今才能見到大名鼎鼎的造總銀圓,那麼造幣總廠是如何誕生的呢?
清代龍洋銀圓的鑄造,不同於民國時期的袁大頭等主幣,它們是先由總廠鑄造,再頒發模具給地方分廠去生產。而清代的龍洋是從地方興起的,最早的時候在廣東湖北一帶出現,大家也都知道清代的省龍銀圓品種非常多,這個時候中央還沒有統一管理關於鑄幣的各項事務,一般都是地方官員去申請,中央批准後就開始在當地興辦的。
自張之洞在廣東湖北自鑄銀圓得到認可和不錯的成效後,各省紛紛效仿。幾年間,地方的銀圓局開辦太多,各地鑄造的銀圓總會有成色不一的問題在,過多開辦銀圓局也會浪費大量的經費。
到了光緒二十九年,為了整頓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央,清廷下令新建戶部造幣總廠,地址也定在天津。鑄幣機器由海外進口,兩年後,造幣總廠建成。
我們常說的造總、大清銀幣等銀圓都是出自這裡,這裡稱得上是那個時候國內最優的造幣中心。然而造總只是短暫鑄造了一小段時間,就面臨停產了。
造總銀圓的價值
現在存世的造總壹圓並不多,因為它的發行量確實也少,這和當年它的生產時間短有關。造幣總廠建成後,造總銀圓只是在1908年短暫地鑄造了一年,隨後便停產了。主要是由於這時的清廷在元兩之爭的問題上基本畫上句號,已經在著手準備採用圓制來鑄造新幣了。而且後來造幣總廠出產的銀圓上也不再有“造幣總廠”的字樣,使造總銀圓顯得更為獨特。
我們現在能見到的造總整體品相一般,在市面當中見到的很多上面都會有戳記或是磕碰,好品不易尋得。造幣總廠的銀圓,最值得關注的點就是龍的設計和壓力,這樣的一個銀圓,甚至抵得上幾十枚普通的袁大頭。
小結
今年的造總,價值又上了一個臺階。它的存世量稀缺,與過去的時代歷程分不開,也正因此造就了它的獨特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