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APEC會議即將於11月8日起進入為期一週的“領導人會議周”時間。屆時,來自21個經濟體的部長、領導人和工商界領袖將就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政策以及亞太地區更可持續、更具包容性的未來展開的密集的討論。
在2021年,APEC成員共同承諾加快新冠疫苗的跨境流動、支援振興世界貿易組織,並且在服務行業推行全球首創的行動,以支援必需品的流動。在“領導人會議周”期間,紐西蘭將透過線上的方式主持一系列會議,包括:11月8日至9日的部長級會議、11月11日至12日的工商領導人峰會。據悉,約有8到10位APEC領導人以及德國總理默克爾將線上接入工商領導人峰會。
11月5日,作為今年APEC的東道國,紐西蘭在線上媒體吹風會上介紹了今年以來的會議成果以及領導人會議周的重點安排。受疫情影響,紐西蘭早早決定將全年的會議都轉為線上舉行,這一舉動曾被懷疑是否能夠取得實質性的成果。但事實證明,在紐西蘭的推動下,今年的討論,無論是在抗疫方面,還是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為領導人會議周做好充分準備。
2021年APEC高官會主席、紐西蘭外交貿易部經貿事務副秘書長範吉利斯·維塔利斯(Vangelis Vitalis)在吹風會上表示,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各方意識到,現在不是說漂亮話的時候,只有實實在在的行動才能度過難關,這種緊迫感讓APEC的討論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
在應對疫情方面,APEC貿易部長們在年初發現部分經濟體對疫苗徵收高達6%的關稅,對西林瓶徵收20%至25%的關稅,對注射器徵收9%的關稅,這給各方應對疫情造成了阻礙。但經過談判,各方同意審查抗疫關鍵物資的關稅,並努力減少和消除關稅。維塔利斯說,現在有17個APEC經濟體已經減少或消除了這方面的關稅。
“18個月前,許多經濟體都在實施出口限制,叫停了口罩、醫療裝置、注射器、檢測套件的出口。然而,自7月臨時召開的領導人會議以來,我們就沒有再看到任何APEC經濟體出臺新的出口限制措施,因為各方都承諾要保持貿易的開放。”維塔利斯說道。
此外,維塔利斯指出,各方還在APEC貿易部長會議上同意審查貿易壁壘並加快疫苗和相關商品的跨境運輸。“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們發現,某些醫療物資需要幾天甚至幾周時間才能通關。隨後,各方部長們商定了一套新的海關程式和指南,現在已經有16個經濟體開始實施新的程式,將通關時間大幅縮減到幾個小時。”
APEC秘書處執行主任麗貝卡·瑪利亞(Rebecca Fatima Sta Maria)在吹風會上高度肯定了透過貿易自由化應對疫情挑戰的努力。“大流行讓我們獲得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經驗,那就是經濟貿易和衛生政策如何相互交織,以及基本的貿易關係如何成為復甦的工具。”她說,“紐西蘭指導我們起草了具體的實施計劃,為實施去年11月領導人會議透過的布特拉加亞願景而努力。”
10月27日,維塔利斯(Vangelis Vitalis)透過影片連線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面對新冠疫情給社會和經濟帶來的重創,再加上隨之而來的保護主義抬頭,今年原本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一年。然而,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今年的會議取得了不少里程碑式的成就,並使本地區經濟走上了復甦之路,這讓他為21個經濟體感到驕傲。
APEC是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現有中國、美國和俄羅斯等21個成員,覆蓋全球40%人口和60%的GDP。作為區域經濟合作論壇,APEC主要討論與全球和區域經濟有關的議題。會議成果檔案不具法律約束力,但各成員在政治上和道義上有責任盡力予以實施。
APEC或將擴大環保產品減稅清單
對於今年APEC會議的重點,瑪利亞指出,在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方面,APEC致力於繼續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建設。在推進布特拉加亞願景過程中,APEC將重點推進數字經濟和包容性、可持續增長。今年,APEC繼續推動結構性改革、落實APEC網際網路和數字經濟路線圖等重點工作。同時,透過婦女與包容性增長路線圖、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實現包容性增長。在可持續發展方面,APEC將打擊非法、未報告和無管制的捕撈活動,並努力減少海洋垃圾。
維塔利斯指出,在疫情之下,除了疫苗,障糧食安全也是各方關切的重點議題。“農業部長們一致認為糧食安全是應對疫情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方同意,要讓易腐爛的食品、高質且安全的食品快速通關,要把通關時間從幾周縮短至幾個小時。”
不僅如此,8月,APEC農業部長還一起制定了未來十年的糧食安全路線圖。世界銀行估計,到2020年,有近23.7億人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僅在一年內就增加了3.2億。不僅如此,在大流行下,糧食供應中斷還屢屢發生,進一步增加了糧食不安全的風險。
面對氣候危機,APEC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維塔利斯稱,APEC正在考慮進一步擴大可以享受關稅減免的環保產品的清單,並且正在努力將這一待遇擴充套件到環保服務上。“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將成為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不僅同意環境產品清單(例如太陽能電池板),而且還同意為安裝、維護和修理這些裝置的服務提供關稅減免的政府間組織。”
此外,他補充道,APEC 部長們還指示官員就停止化石燃料補貼進行研究。“在國際上,我們花了納稅人近500億美元支援了一項明顯有助於氣候變化的活動。”他指出,這是部長們和領導人們下週要討論的問題之一。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在全球供應鏈重新佈局、區域一體化加速發展以及數字化規則制定方面,APEC都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特別是可以讓中美兩大經濟體融入進來。中國不僅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資料安全倡議等“中國主張”,還正式申請加入CPTPP、數字夥伴關係協定,給亞太地區一體化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再加上,隨著有中國參與的RCEP即將正式生效,這些利好將推動APEC發揮更加重要的實質性作用。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保管機構東盟秘書處2日釋出通知,宣佈汶萊、柬埔寨、寮國、新加坡、泰國、越南等6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紐西蘭、澳大利亞等4個非東盟成員國已向東盟秘書長正式提交核准書,達到協定生效門檻。由此,明年1月1日,RCEP先對上述10國生效。
RCEP於2020年11月15日正式簽署,現有15個成員國,其總人口、經濟體量、貿易總額均佔全球總量約30%,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協定生效對於進一步推動區域內自由貿易、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及促進中國高水平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王義桅指出,在美國的脫鉤、退群之下,像WTO改革這樣的全球層面的一體化面臨嚴重阻礙,全球化正在從原來的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向分散式的區域一體化轉型。未來,北美、歐洲和東亞三大製造業中心會分別圍繞美國、德國和中國推動區域一體化,這三大地區的產出將佔到全球的80%。
“東亞地區是在數字化方面最具活力也最有前景的地區。原本中日韓應該最先搞定三方FTA,但由於日本懼怕美國且不願中國做大,這個協定推進進展緩慢,但三國在RCEP的框架內實現了自由貿易關係的制度安排。”王義桅說,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RCEP雖然標準沒有那麼高,但意義是非常明確的,甚至倒逼了中歐投資協定的達成。
在這樣的背景下,王義桅強調,透過亞太地區的各種區域貿易安排,中國進一步深化同域內國家的合作,不僅將給中國企業更多的海外市場機會,更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更多的中國紅利。
數字規則制定將成為各方博弈的焦點
11月1日,中國向《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儲存方紐西蘭正式提出申請加入DEPA。商務部表示,申請加入DEPA,符合中國進一步深化國內改革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方向,有助於中國在新發展格局下與各成員加強數字經濟領域合作、促進創新和可持續發展。下一步,中方將按照DEPA有關程式,和各成員開展後續工作。
DEPA由新加坡、智利、紐西蘭三國於2020年6月12日線上簽署。由於國內批准程式進展不同,DEPA於2021年1月7日率先在紐西蘭和新加坡之間生效,並將於11月23日對智利生效。這三國不僅是APEC的成員,還是當年DEPA的創始三國正是當年TPP創始四國中除了汶萊以外的三個國家。
據悉,DEPA包括16個模組:初步規定和一般定義、商業和貿易便利化、數字產品及相關問題的處理、資料問題、廣泛的信任環境、商業和消費者信任、數字身份、新興趨勢和技術、創新與數字經濟、中小企業合作、數字包容、聯合委員會和聯絡點、透明度、爭端解決、例外和最後條款。
儘管DEPA在其創始三國中尚未全面生效,已經有國家陸續表示加入的興趣,其中就包括APEC成員。瑪利亞在吹風會上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她相信其他APEC成員會檢視這個協議,一旦發現它的價值就會加入其中,這是APEC發起倡議、推進倡議的非常成功的做法。
“APEC是一個讓各方測試想法、推進想法的真正的平臺。那些願意並有能力這樣做的經濟體將率先行動,然後其他從中受益的經濟體可以加入。TPP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APEC中的四個較小的經濟體(紐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汶萊)首先建立一個貿易協定,其他國家看到它的價值後就加入了,這就形成了TPP,現在變成了CPTPP。DEPA也會是這樣。”
王義桅指出,在亞洲,無論是TPP,還是DEPA,都是由小國發起的。在亞洲之外,區域一體化也常常從小國開始推動,比如,歐洲一體化就是從荷比盧三國的關稅同盟開始的。這反映出小國的靈活性,常常能在區域貿易中扮演橋樑和紐帶的作用。
在王義桅看來,這些小國都是高度依賴海上貿易的外向型經濟,在文化上是東西文明的交匯地,比如新加坡,在地理位置上常常可以成為陸海聯通的交匯點,比如智利。此外,這些小國在大國關係中常常保持中立,比如,紐西蘭是第一個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第一個與中國簽署並實施自由貿易協定的發達國家,也是第一個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意向創始成員國的發達國家。
王義桅稱,在疫情之後,隨著各國對數字化、綠色、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資料將成為比石油更貴的生產要素。對數字規則的制定將成為各方博弈的焦點,這將涉及隱私保護、資訊保安、資料儲存、安全流動等方面的監管規則。
在數字一體化方面,美國最大的問題是受到國內政治鬥爭的掣肘,而歐洲一方面缺少科技獨角獸,另一方面受到民粹主義抬頭的干擾。在這樣的背景下,東亞地區尤其被看好。“中國有10億網民,有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專業技術的人才,有4億的中產消費者。雖然中國現在的數字經濟只有美國的40%,一些核心技術還束縛於美國等西方國家,但中國的應用能力超強,發展的潛力非常巨大,而且非常靈活,超過美國是指日可待。”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