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再好的救助機制也無法做到永遠萬無一失和及時高效。因此,每個人都應當未雨綢繆,做好自救的準備。”
山東省濟南市向市民發放人防戰備應急包,商務部鼓勵家庭儲備生活必需品,這其中有什麼暗示嗎?
這些天,兩則有關應急儲備的訊息引發全網關注,甚至有人煞有介事地將其與最近的臺海局勢聯絡起來解讀。
難道非要有點什麼,才能夠儲備應急物資嗎?
曾經他備受嘲笑
大米、豆類、堅果、白糖和鹽、小麥、麵粉、義大利麵、蜂蜜、各種罐頭食品、行動式急救箱、打火機、蠟燭、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烤箱、摺疊帳篷……
道格拉斯一家和他們的應急儲備物資。圖源:NYT
想要搬空美國人朗·道格拉斯一家的應急儲備物資,還真不容易。2012年,為了拍攝上面這張照片,15個人花了整整6個小時,才將這些大大小小的桶、罐頭、箱子從地下室搬到草坪上。
而那一年,許多人還在質疑像道格拉斯之流的生存主義者為“世界末日”未雨綢繆的做法,以及他們身後的生存產業。
但時隔多年,回看道格拉斯一家的這張照片,心境應該大不一樣。
或許,道格拉斯一家的囤貨量略顯誇張,圍繞世界末日預言的爭議也一直都在,但防患於未然的危機意識在這些年裡被越來越多人接受,尤其是在經歷了新冠疫情的衝擊之後。
在包括上海在內的一些國內城市和省份,也有更多人開始關注到政府釋出的家庭應急儲備建議清單,申領或購買急救包。
而事實上,早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前,一些國家就已經意識到提高民眾危機意識的必要性,釋出了相關的防災備災指南或手冊。
備什麼?備多少?
上世紀六十年代,德國就啟動了國家層面的應急物資儲備,以備不時之需。
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聯邦政府總共在150個秘密地點儲藏了80萬噸糧食,以確保每個德國人能夠在緊急情況發生時獲得10公斤的儲備糧。
但當災害大面積發生,救援人員來不及趕到,依賴國家發放物資救急,顯然並不現實。
因此,在2016年8月,德國聯邦政府就向民眾提出了物資儲備建議——每個成年人都應該儲備可供10天自給自足的食物。
自那以後,德國聯邦內政部下屬的聯邦民眾保護與災害救助局(BBK)也定期更新應急儲備物資清單,供民眾參考。
究竟該囤什麼?
BBK給出的應急儲備物資清單封面。圖源:BBK官網
在最新一版的清單上,包括20升飲用水、3.5公斤米麵、6.5公斤蔬菜乾果罐頭、2.6公斤奶製品、1.5公斤便於儲存的魚類肉類製品和全蛋粉、0.357公斤食用油等物資。
考慮到電力或天然氣供應中斷的極端情況,速溶肉湯、餅乾、椒鹽脆餅乾等可以即食的食物也赫然在列。這些食物可以在緊急情況下確保每個成年人每天2200千卡的熱量攝入。
除此之外,清單還列舉了止痛藥、消毒劑、滅火器、手電筒、收音機、酒精爐、防毒面罩等可能會在緊急情況下派得上用場的物品。
“災難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再好的救助機制也無法做到永遠萬無一失和及時高效。因此,每個人都應當未雨綢繆,做好自救的準備。”BBK在向民眾發放的應急手冊中這樣寫道。
而在地震頻繁發生、颱風時常光顧的日本,備災的意識比德國人來得更早。
1923年9月1日7.9級的關東大地震,造成約10萬人傷亡,200多萬人無家可歸。自那以後,日本政府就開始力推以家庭為單位的備戰備荒。
在日本首相官邸網站上,有一個“防災指南”連結。在這裡,你可以找到政府提供的有關災害常識、備災準備方面的資訊。
網站提供的防災指南建議,每個家庭應以每人每天3升飲用水為標準,為所有家庭成員準備至少3天的飲用水;準備包括大米、餅乾、巧克力棒、硬糖等應急食品,分量同樣是所有家庭成員3日所需;此外還有衛生紙、火柴、蠟燭等。有條件的話,最好是準備一週所需,以防大規模的災難發生。
至於究竟哪些東西應該塞進應急包裡這個問題,日本首相官邸網站給出的建議,除了食物和水以外,還包括存摺、現金等貴重物品,膠布、繃帶、消毒劑、藥品等急救物資,此外還有手電筒、收音機、充電器、衣物等。
在此基礎之上,日本商家也推出了不少款式的應急包供消費者選購。
比如,無印良品在日本售賣的一款價值5490日元的應急包,其中包括口罩、頭燈、睡墊、雨衣、蠟燭、毛巾、手套,甚至是行動式馬桶。
無印良品的應急包。圖源:無印良品
打眼看上去,這很符合無印良品的“極簡”風格。
但事實上,這可不是無印良品出品的應急包的“獨家”風格。“滿足3日所需”和“輕量”這兩個特點,已經成為久經各種災害考驗的日本人對應急包的要求。
滿足3日所需,是為了滿足政府就家庭防災物資儲備提出的要求。而輕量,則是考慮到能夠擺放在家中隨手可取的位置,以及逃生時能拿起來就跑的實際需求。
挑口味?沒問題!
然而,災難當頭,物資有限,是不是隻能有啥吃啥,別挑剔口味了呢?
德國和日本給出的答案都是——否!
今年9月27日,一本介紹“無電烹飪”食譜在德國各書店上架。
“無電烹飪”食譜。圖源:BBK官網
所謂“無電烹飪”,簡單來說,便是在缺電的情況下做出可口的食物。這是由BBK同波恩市的消防隊、救援組織發起的一個專案,希望能夠集思廣益,為長時間停電、停水、缺乏新鮮事物供應的極端情況準備富有創意且實用的食譜。
在2020年2月19日專案啟動後的195天裡,組織方從德國各地收到了522份食譜,並精選出50份菜譜集納成冊。而這些選單的共同特點,是“它們都使用了BBK的應急儲備物資建議”,BBK的官網上寫道。
追求精緻生活的日本人,自然也不會在口味、口感的問題上將就。
與德國人的“自給自足”不同,出於便攜的考慮,日本人會購買專門的防災食品。甚至,在日本這已經成為一個產業,並且成立了防災食品學會、出臺了防災食品認證標準。
而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防災食品企業開始注意到,日本人在檢索“防災食品”時,通常會加上“美味”這個詞。他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口味、口感都很一般的壓縮餅乾了。
而人們對美味的追求,也迫使防災食品企業調整研發方向。
紅色的明太子醬、紋理可見的海苔片、細碎的胡蘿蔔粒,看起來這同日本最常見的明太子口味飯糰沒什麼兩樣。但實際上,即便存放一年,只要開啟包裝紙,往飯糰模子中澆上熱水,飯糰就會恢復鬆軟的口感。
一個日本家庭準備的防災食品。圖源:NikkeiAsia
這便是生產防災食品的尾西公司於2013年推出防災系列飯糰中的一款。除了明太子口味,還有梅子口味。儘管一包50個飯糰,售價高達12500日元,依舊人氣爆棚。
關東煮,咖哩雞肉飯,可以儲存3年的原味、楓糖口味或是巧克力味麵包罐頭,緊急情況下用於補充營養的各種口味的蔬菜湯……所有這些防災食品,實體店或是網店都能購買到,甚至一些地方還會舉辦應急食品試吃或是防災食品評選活動。
雖說誰也不想遭遇不幸,但防患於未然總能讓人更加心安。
儲備應急物資,哪裡非得需要什麼現實存在的迫切需求?如果非要給安上一個,那也應該是保護好自己,才能保護好你所愛的人吧。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齊旭
編輯 深海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