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裡一棵普通的樹,用了“個性”主題的濾鏡,果然意境也豐富了
以前一直聽很多講正面思維,心裡默默想,我的根基是正面的,我的心也是向著正面的,那我的思維也一定是正面的。可是,很多時候我還是發現,一旦有什麼事情是我無法掌控,或者是超出認知的時候,我就開始用各種“不好”來讓自己產生焦慮,恐懼,此時身體也特別能配合,開始呼吸急促、加重。內在那個優秀的悲劇編導開始施展手腳,一會以後,天都快塌了,怎麼辦?這時候,如果有人打斷,去忙個事情,轉一圈回來以後就開始設想最壞的結果,下定決心說服自己要勇敢,去接納這個結果。自己就是這麼被自己一遍又一遍地恐嚇著,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都是“嚇大”畢業的。
這裡我們再從孩子的視角來感受一下,父母吵架了,如狂風暴雨一般來臨,如果曾經有大打出手的表演,或者摔東西的習慣,那孩子整個緊繃的身體就開始期待聽到這些動靜,然後風波才算平息,同時,還會等待接下來的冷戰或者餘震,孩子就在這樣的“擔心”中渡過這幾日,這小小心靈承受著度日如年的壓力,更害怕突然被宣佈父母要分開的殘酷。我能夠有機會從這個角度去體驗孩子,是因為兒子跟我說過,媽你知道我小時候最害怕什麼嗎?我問是什麼?他會說,不是我考不好因為成績而恐懼你們和老師,也不是我偷偷拿了你的錢被教訓,而是擔心你和爸爸會離婚。第一次,聽他這麼說的時候,我的心是痛的,痛自己曾經的行為給孩子造成了這麼大的精神壓力,而我全然不覺知。再後來想起這些的時候,讚歎孩子,幼小身體裡為如此不靠譜的父母都承擔了些什麼?所以,身為父母,能夠把正面思維帶給孩子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
正面思維,不是從正面去思維那麼簡單。從多維度來看,正面思維的發生,它更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我們想起來用正面去“擊退”負面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是在抗爭。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恰恰就是我們需要學習的能力,簡單稱之為轉換。把負面轉換成正面,是不是感覺上就不會抗拒啦,因為正在發生,突然翻盤,需要的力量很大,而順勢一推,來個轉換,輕易而舉。簡單說來就是轉換成對自己更有利,也更能接受的角度去看待當前的發生。道德經中有云: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帶著孩子來個轉換,比如說,我們每個人的情緒都需要疏導,有時候來不及會宣洩,請寶貝給提提建議,用什麼方式可以更好地釋放情緒而不傷害別人。
當然,作為不斷成長的父母,我們可以透過學習選擇其它方式處理情緒,然後再嘗試溝通,就算溝不通,我們也應該建立一種認知,那就是彼此的愛大於一切分歧,讓我們共同努力吧,讓自己的愛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