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前幾天病了,
醫生說是手足口,
我和他爸一股火上來,
一個牙齦腫痛,一個咽喉腫痛...
大帥雖然病了,但是精神狀態還不錯
這裡要吐槽一下醫生開的藥,
有股濃烈的像是藿香正氣的味道,
讓一個兩歲的孩子怎麼喝??
這裡就開始鬥智鬥勇了。
我們一致認為這藥肯定喝不進去,
肯定得硬灌(就是橫抱著寶寶,用盛了藥的勺子壓著寶寶的舌頭灌下去)
但是鑑於大帥已經可以比較好的溝通了,
我們就試了下,
第一次喂藥:
“寶寶,你看你身上都起小點點了,還發燒了,我們要吃藥藥哦~吃了藥藥就不用打針了,你剛剛也聽到醫生阿姨說了,如果吃藥不見好就要大針針呦~讓爸爸給我們拿藥藥喝,好不好?”
“好,喝藥藥就不打針。”
“真棒我的好寶貝~來,喝吧~”他爸插好管給她。
“啊~~苦!”寶寶有個習慣,吃什麼喝什麼第一口都是一小口,嚐嚐好吃好喝了才繼續,這回好了,小眉毛小眼睛小鼻子小嘴兒都苦到一起去了~
“那我們吃糖糖好不好?喝一口藥藥吃一口糖糖好不好?”
“不喝不喝,不要不要。”寶寶很抗拒。
“喝了藥藥就好了呦,要不然寶寶不舒服呀~那不吃藥藥就只能去打針針了呦~乖寶寶,我們再喝一口好不好~”我們又勸。
“不好,不好”
好吧,既然這麼抗拒,我們只能灌了,這個她奶奶比較拿手,可是藥實在太苦了,第一口進去了,第二口卻反上來了,心疼我的小寶貝,哭的梨花帶雨,嘴裡一股中藥味。
第二次喂藥
灌
第三次喂藥
中午回家的時候我們看到這一幕:
寶寶坐在沙發上,眼神略顯呆滯,好像在思考什麼為難的問題
“寶寶乖,奶奶跟你說啥了來著?像小老虎一樣,我們咕咚咕咚就把藥喝進去了,是不是?要不然奶奶還得灌你,你自己喝還是奶奶灌?”
“寶寶乖,自己喝好不好,喝完了我們可以吃糖糖,喝ABC鈣奶對不對~”我一看這架勢,是心理工作做到一定程度了,趕緊添磚加瓦。(大帥管AD鈣奶叫ABC鈣奶...)
我把藥遞到她跟前,她眼神猶豫不決,後來好像下定了決定,
拿著藥,咕咚咕咚喝了兩口。
可是管太細了,喝了兩大口也不見下去多少,而且寶寶又不喝了,
因為實在太難喝了,我很理解,可是又不能替她喝。
我們馬上把換“ABC鈣奶”的管,把瓶裡剩下的藥倒進碗裡,
果然~~還是粗點的管好,
一吸就吸上來一大口,這個時候又出問題了。。。
鈣奶的管太長了,顯然她的心理預期沒有喝那麼多,
她又不喝了,
而且開始往裡面吐泡泡玩兒
自己還嘿嘿嘿的樂,
我們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最後剩下點 還是灌進去了...
還好,從第四次喂藥開始,寶寶就基本不用太多的心理建設,一口一口的喝,喝完了就喝罐頭汁或者吃糖,我也不知道這個混著吃對藥效有什麼影響,但是起碼她喝進去了,又一天比一天好了。
總結:對於已經可以理解對話的孩子,建議還是儘量不要灌,實在是老母親看了心疼,孩子估計也有心理陰影,最好還是疏導為主,實在不行了就灌吧,畢竟治好了病是最終目的。
喝這種苦的不行的藥建議:
- 倒到大點的容器裡,引導孩子自己喝;
- 不要用原裝的小管,效率低,換成粗一些的管子,剪短一點,不要讓管子太長,孩子本來就不願意喝,管子長了味道先進去不是藥先進去了;
- 準備點孩子喜歡的零食飲料,一個是去掉嘴裡的苦味,再就是有一個誘導吧
總之,到今天為止,大帥已經基本痊癒了,一個多禮拜沒有出家門,怕傳染給其他小朋友,手足口這種病基本是在五歲以下小朋友之間傳播比較多,我們後來才知道,好幾個小區其他樓的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也得了這個病,不知道大帥是接觸到了什麼回家沒有注意洗手還是別的什麼途徑被傳染了,雖然我們打了71疫苗是預防這個的,但是不保證不得,這個病可大可小,嚴重了會危及生命哦~以後還是要注意培養孩子飯前便後要洗手的好習慣吧~寶寶生病也是爹媽的失職,但願所有的寶寶都健康成長吧~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