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會說no,是一種必須習得的能力之一。教孩子的同時,也是在教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長”
在看她上課的過程中,和小朋友玩積木。當另外一個小朋友跟她說,可以分享給我一個嗎?她沒有說話,直接就給小朋友了,然後,這樣幾次之後。
我看到她手裡只剩下了2塊積木了,小朋友說,這兩個可以分享給我嗎?她猶豫了一下,看著積木,可她還是遞給了小朋友,然後起身,滿臉委屈的表情,跑向我,都要哭出來了。摟著我的脖子說,我不想給她。
看到她這個反應,當時,我特別的心疼,內心也特別的自責。覺得在平時的引導中,自己也有跟她說過,當自己玩的時候,不想分享的時候,可以不分享。今天怎麼回事,怎麼沒有說話,就給小朋友了。我相信,起初的那幾塊積木的分享,她是開心的,但是,隨著自己積木的慢慢減少,直至到後面的2塊,最後為0,她崩潰了,到達了她所不能承受的點。
我就在想,她在跟樓上小姐妹一起玩的時候,雖然有時候是去小朋友家裡玩,當她先拿到的時候,兩個人也會出現爭搶。在我倆相處的過程中,她也會說,這個是我先拿到的,要排隊。小朋友來自己家的,時候,她也會主動的說,你玩這個吧,你玩那個吧。所以,這個情況,讓我有點兒意外。
那她這麼做,真正的原因會是什麼呢?
或許,她覺得這個積木是教室裡的,是老師的。也或許,和她慢熱有一定的關係,她跟這個小朋友還不熟悉,她不能很好的去展現出自己,去表達自己所有的情緒。
所以,當別人要的時候,她就給了。委屈了自己。
在思考這個原因的過程中,就想到了,似乎我們也是總會有這樣的時刻,我們的包容性總是和此人熟悉程度呈負相關的關係,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包容性更強,而對自己熟悉的,甚至是自己的親人,反而更加的苛刻。
讓我也想到,有時候,自己也會這樣,或許,有些時候,是那所謂的面子。一些做法,不是發自內心的。當對於不情願做的事情,不說no的時候,自己就會特別的痛苦和難受,不說no,那就要自己承擔這樣的心靈和情緒的折磨。
又跟她溝通說,當不想分享的時候,可以拒絕,可以說,我正在玩著,晚一會再分享給你,我現在不想分享。後面再擺積木的時候,小朋友,去跟她說,可以分享給我一個嗎?她拒絕了,說了不可以。小朋友,有些失落,跟老師說,他不願意分享。
這個過程也讓我知道,在跟孩子說,她想要去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時,不能只教給她說,去問問小朋友。要告訴她,可能出現的結果,當小朋友拒絕的時候,此刻,不願意分享的時候,也要接受有這樣的時刻,不是每一次去徵求意見的時候,總能得到滿足。
對於一些自己不願意的事情,學會說no的時候,發現,自己比之前輕鬆了許多。或許會有失去,但是心靈得到了更好的解脫,遵從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在學會說no的過程中,也是慢慢迭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