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去年的時候我從廠家借來過1款X1s,印象很好,首先體積小,它是一臺不佔桌面空間的解碼耳放一體機,放在哪裡都合適。其次是外觀,雖然有炒冷飯的嫌疑,但不得不說辨識度很高,做工也都很出色。聲音方面則偏素質為主,所以調味相對樸實,以便於我們搭配不同風格的耳機。最後則是該系列向來以可玩性高而為廣大燒友們熟知,有的燒友拿回去接個iPad或者手機,要麼再接入有源音箱,一套完整的迷你音響系統就搭建完成了;有的則是X5s數播+X1s解碼耳放+XC1+XP2線電全部帶走,組成一套音質強化版的“西裝”套裝;更有甚者直接插到電腦上,當做外接音效卡來用,提升PC平臺的音質表現,穩如dog!
這回,他們家釋出了X1系全新一代解碼耳放一體機:aune X1s GT。
aune X1s GT是X1系列的第八代產品了,估計這個“GT”應該來自跑車的概念,我腦子裡第一個想到的是梅賽德斯 AMG GT四門跑車~,有著高效能和小鋼炮的寓意。這裡簡單摘抄部分產品特點:
老牌臺資機殼廠高品質定製機殼
具備多國認證的明緯定製電源
整機多達 733 個元件,包括C0G/FK電容等高品質元件,達到中型一體機規模
PLL 鎖相環核心,SR 通訊級 PCB
外部時鐘介面,整機時鐘同步技術
正負 9V 供電 四 路全分立耳放
其實這些特點裡,我最關心最看中的是其中三點:
1)S8的PLL技術
2)S1C的時鐘技術
3)B1的全分立耳放技術
這三點是aune自家的核心技術之一,現在全部都整合到了一臺售價僅為1699元的解碼耳放一體機裡,實在讓人大跌眼鏡,匪夷所思,莫名其妙,同時又充滿無數期待,叫它小鋼炮,名副其實!
aune X1s GT依然是那個熟悉的樣子,圓弧形的頂蓋,兩側做了圓潤的大凹槽。其實我之前一直疑惑為什麼兩側要搞出那麼大的延伸前後端的大凹槽。現在我知道原因了,那就是能方便使用者更輕鬆的搬動它!aune X1s GT雖然不是隨身聽,但在臺式機當中也算是小巧玲瓏了,加上它有很多的可玩性,搬來搬去在所難免,手指頭剛好可以放進這個大凹槽裡,這個小設計實在貼心。
背面的介面比較豐富,同軸、光纖、USB,還有兩組RCA,但最讓我興奮的還是增設了一個10M時鐘介面,2000元不到的一體機能接時鐘的,還有誰?
“萬年不變”的前臉,看似跟以前幾個版本都差不多,但實際上改進還是不少的。比如除了6.35單端輸出,它第一次增加了平衡輸出,4.4的,這樣可以方便適配更多的耳機了。臉上一些紅色的點綴也比較討喜,開關還是那個開關,但是亮機後,開關邊緣會有一圈紅燈,也是挺好看的。值得一提的是這回的耳放模組做了徹底改進,網上已經有小夥伴發出拆解圖了,耳放模組是一塊獨立的電路板,現在是升級到了4路平衡耳放,電路構架也升級到全分立放大(之前版本都是運放+buf)。
手頭正好有一臺時鐘XC1,疊疊樂很和諧。
aune X1s GT和XC1背面展示
我是把它們用在電腦平臺的,所以就沒買專門的數播裝置。
【主觀聽感】
前端裝置一覽:
AMD Ryzen 5 5600X平臺
aune X1s GT解碼耳放一體機
aune XC1時鐘
foobar2000 v1.6.7
拜雅T1二代
hifiman Edition XS
真力8020D音箱
先簡單聊聊T1二代的表現,我一直都很喜歡用這耳機來測試前端的,因為它有一個特點:不好推導致的比較容易讓聲音變得雜亂無章。這次的aune X1s GT在耳放部分用了單獨的電路板,板載277個元件,可以看出aune在它身上是下了功夫的,用來直推T1二代也確實沒讓我失望,只是由於耳機本身阻抗太高,音量需調到13點位置才能有正常聲壓。
第一個帶給我的深刻印象是這套搭配下的T1二代居然聲音是相當紮實的,一點都不飄!聲音沉穩得下來,密度表現也良好,三頻段還是很均衡的,就是高頻不那麼透亮。聽人聲流行的時候,人聲表現上佳,顯得很有味道,或者叫“潤”應該更加貼切一些。低頻部分也不匱乏,有著良好的下潛,並且居然一點都不散亂,寬鬆裡帶有一點緊實。
整體音色方面,相比印象中的前一代X1更有音樂味道,不是樸實無華的那種,此時我正在聆聽一曲 席琳·迪翁的《My Heart Will Go On》,開頭的笛子聲可以明顯聽出是從錄音棚的遠處傳來,高頻細節亮度雖然一般,但很細膩,沒有齒音。人聲響起在耳畔,很近,但是細節很多,換氣聲能聽得一清二楚。低頻部分就像前面提到過的,下潛一般,凝聚力比較高,同時能隱隱聽到一些低頻動態的細節,這是一個讓人很舒服的音色。但如果用來聽古典.......較大場面、樂器比較多的場合下的T1二代還是出現了些凌亂的感覺,聲場很規整,但空間感比較有限,動態氣息較弱,於是......我很好奇它的4.4mm平衡口到底是什麼樣的感覺,諮詢了aune客服說是有一條XLR轉4.4的轉接線要上市了,就先給我郵寄來一條,試試效果。
吶~就是這條轉接線了,看起來做工可以的,線很粗很軟。XLR插座跟我那條T1二代原裝線的插頭一樣是紐崔克的。
開聲即王炸!
之前在單埠時,音量要調到13點才合適,現在直接......9點即可。聲音的充沛度直接秒掉單端!更重要的是它的平衡輸出並不是傻大粗,聲音相當細膩的。調音上應該說跟單埠聽不太出明顯區別,但是細節明顯更好,推T1二代這種耳機,細膩是一個方面,另外在低頻動態上明顯是出來了,聽一些流行歌曲的時候,低頻細節很多,但下潛其實並不深,這種高質量的低頻用來烘托流行歌氛圍感足矣。
大編制上,T1二代的動態依然很穩,千與千尋原聲大碟裡的《The Empty Restaurant》是一首現代古典音樂,開頭的鼓點,定位感清晰,接著響起的小提琴很絲滑,包括更遠處的笛聲、豎琴、以及小號等等各種樂器,分佈的位置是比較明確的。聲場方面,整個空間感很寬闊,包括橫向和縱向,感受不到奇怪的形狀。而在動態方面,這套小小的西裝套裝可以輕易地激發出來,這一點實在讓我意外。
T1二代在這套系統上面,是我聽音時間最長的。T1二代有多難推大家想必都很清楚,至於它在aune X1s GT有沒有推“飽”,其實我很難回答,因為我從來沒把它放到過更貴的系統上聽過......,但由於平衡口更澎湃的推力,聽下來感覺T1二代音色很迷人,質感柔和且溫潤,但又不顯得油膩,透明度很舒展,有一定的厚度、有很好密度,也有出色的層次。如果說aune X1s GT的單端中規中矩,那麼你如果入手它就一定要試一試它的平衡,一定會驚豔到你。
換上hifiman Edition XS,同樣是驚豔到了我,不是因為難不難推的問題,而是這耳機即便在單埠也能輕易出好聲,甚至腦海裡有豁然開朗的感覺!hifiman Edition XS在這套前端上顯然是更貼切的,舒展性和自然順滑的感受遠超T1二代的單埠,這應該不只是平板架構耳機的原因,它的阻抗也不算高,具有易推屬性。
一曲周杰倫的《本草綱目》演唱會版,有著比較高的刺激度,瞬態速度和動態響應的反饋都有氣勢感,特別是樂起時的低頻,能量感爆棚,現場感十足,同時密度也明顯要比T1二代更好一點。人聲響起時,有著明顯的帶有現場錄製的人聲氣息,由於演唱會是不提供防噴罩的,周董不經意間的噴麥居然能給現場感加分不少哈哈,還有,周圍群眾的歡呼和鼓掌,定位明確,空間裡的每一個音樂彷彿都是一個個有生命的元素,能夠啟用你身上的每一個細胞跟著節奏跳動,這種感覺實在太真實了,真實到彷彿我就是演唱會里的一員,氛圍的調教異常出色。
此時切換到一首張學友的粵語歌《春風秋雨》,人聲一下子與耳朵距離拉開了不少,但人聲細節依然事無鉅細的灌入耳朵,背景電子樂部分與人聲的分離度強得有點可怕,底噪更是被壓制得一點都感覺不出來,黑黑的背景下,這首音樂彷彿像是把人帶入到了吸血鬼之城......安定(聲音基底)中卻帶著一絲不安(個人情緒),雖然我是歌神的粉絲很多年了,但此曲還是我頭一次聽,仔細查了查資料,才知道來自於專輯《餓狼傳說》,怪不得音樂風格詭異的相似~。說回器材本身,這套搭配應該說是相當雜食的,但音色上並不是平鋪直敘的表現手法,而是有著比較明顯的鮮活感,有些歌曲本身對於情緒的渲染很強,這套配置能夠把這些情緒一五一十的反饋給你,潤澤的中頻,明亮犀利的高頻,動態氣勢充沛的低頻,這些都是能激發你情緒的一些關鍵節點。
aune X1s GT的線性輸出方面,我接駁的是一臺真力8020D音箱,當然不是用的原線,而是花了近兩千入手的XLR轉RCA......,可能本人耳朵不太好使,這箱子我在很多一體機上都試過,感覺聲音都差不多哈,不負責任判斷aune X1s GT的線性輸出還是很靠譜的。可即便如此,我發現接入的這臺XC1有著比較明顯的提升,以上聽感部分就是外接時鐘的情況下描述的一些個人感受。那麼不接外部時鐘呢?其實我在日常使用aune X1s GT時做過切換。單獨aune X1s GT其實在聲音素質上已經足夠好了,或者說完全對得起它的價格,調音上前面提到的一些內容它都有,但時鐘的加入其實並非改變了調音風格,而是在一些細節上更加突出,比如解析和通透度更好,背景更加安定,這些都是一耳朵就能聽出差別的,甚至會讓你產生“換了一臺機器”的臆測......,所以我在YY如果給這倆貨再套上個線性電源呢?這裡我當然不是鼓勵大家一定要買時鐘買線電,不同需求的使用者有不同的玩法,對於初燒來說一臺aune X1s GT也夠用,時鐘介面只是給大家多提供了一種玩法,大家按需選擇便是。
【總結】
aune X1s GT是一臺好機器,相比前代產品是有很大進步,聲音方面更是改變了以往一貫的平實直白的風格,變得鮮活,有血有肉了很多。外接時鐘和4.4平衡輸出的加入也給它帶來了更多的可玩性。值得一提的是aune自家的這臺XC1時鐘,確實平價,搭配aune X1s GT也就三千出頭,愛折騰的還可以再搞個XP2線電一拖二,依然是一套超值的搭配方案,迭代到8代目,這是修成正果機!好啦今天的小分享就到這兒,我是歌布林,大家拜了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