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觀察
陳忠海
宋朝較以往更重視農業生產和農村建設,在“重農”的同時也不“抑商”,這為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寬鬆環境。宋朝鄉村旅遊業的繁榮,又為經濟發展和國家稅收做出了貢獻。
鄉村建設
唐宋之際,中國人口總數實現了梯級式增長,由唐朝時的5000萬左右迅速上升至宋朝的1億上下,人口驟然增長需要強大的供給支撐,在傳統農業經濟條件下,養活1億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宋朝政府格外重視農業生產和農村建設。
宋朝歷任皇帝“每下詔書,必以勸農為先”,皇帝親耕籍田,以示對農業的重視,朝廷設立了“勸農使”“勸農使副使”,賦予其促進農業生產的職責,經常刻印農書下發州縣,“州縣長官以‘勸農事’三字系之銜下,於事為重”。每年春天農事初興之時,各級地方官員都要“出郊勸農”,攜僚屬到鄉間地頭,邀地方宗族長老宴飲,地方官員們還要按要求作《勸農文》,勸諭百姓盡心務農。
農業要增產只有思想重視還不夠,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業科技等都要跟上。兩宋君臣將農田水利建設視為“命繫於天”的工程,朝廷經常頒佈這方面的詔令,在考核地方官員政績時將此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宋神宗時期各地還設定了水利官,對在農田水利建設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官員給予獎勵,從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到熙寧九年(1076年),全國就興建了1萬多處水利工程,使30多萬頃田地受益。在朝廷和各級地方官員的共同努力下,宋朝成為中國古代農田水利建設的一個鼎盛時期,不僅促進了糧食增產,也改善了鄉村面貌。
在農業科技推廣應用方面,宋朝也有較大發展。之前農業生產大量使用的是鐵製農具,鑄鐵不夠鋒利,只能加寬加厚,很費人力和畜力,宋時“炒鋼”“灌鋼”等冶煉技術不斷成熟,鑄鐵農具逐漸被鋼刃的熟鐵農具代替,加上其他先進的農業工具投入應用,掀起農業科技的革命。除農具外,耕作技術也不斷改進,各類農業科技著作大量湧現,《中國農學書錄》收錄古代農書共542種,其中宋朝就有108種。
農業發展帶來了農村繁榮,最突出的表現是鄉村城鎮化速度較以往明顯加快。宋朝之前,“鎮”主要是用來駐軍用的,宋朝逐漸減少了軍鎮數目,將“鎮”的主要職能向鄉村商品交易轉變,除此之外,廣大鄉村還出現了大量的“草市”,型別包括市、店、埠、墟、集、場、坊、河渡等,據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的統計,當時全國有各類“草市”27607處。
走進鄉村
宋朝鄉村繁榮的另一個側面是鄉村旅遊的興起,一方面鄉村面貌的改變為旅遊提供了“硬體條件”,另一方面商人、官員以及富裕起來的城鄉百姓成為旅遊消費的主體,在遊覽繁華都市、名山大川的同時,他們也願意走進鄉村,推動了鄉村旅遊的發展。
宋朝是一個經濟繁榮的時代,商業也很發達,宋朝在“重農”的同時並不“抑商”“賤商”,人們對從事商業基本不再抱有歧視感,很多人願意去經商,透過商品交易或者從事手工業生產發家致富,出現了一個富有的商人群體,這些人通常被視為“有閒階層”,除衣、食、住方面的享受外,他們也有旅遊方面的需求。
宋朝還有一支較以往更為龐大的官吏隊伍,宋代科舉“擴招”,透過科舉進入仕途的人數大增,平均下來每年幾乎都是唐朝的10倍,唐朝貞觀年間全國官員人數僅7000多人,而到北宋宣和年間,官員人數已達到48000多人,這還只是朝廷“在冊”官員,不包括數量幾倍、十幾倍於此的胥吏。透過科舉入仕的官員多有“文人情結”,加上宋朝又以官員薪俸高、福利好著稱,為官員們進行旅遊活動創造了條件。
大批具備文人和官員雙重身份的旅遊者走進鄉村,體驗鄉村生活,成為一道新景觀,這從他們創作的大量田園詩中就能看出來。據統計,有近500位宋朝詩人留下了田園詩,總數超過4000首,其中:范成大140首,楊萬里75首,劉克莊70首,梅堯臣40首,蘇轍36首……這些數字大大高於前代類似作品,宋代以前田園詩被認為寫得最好且詩作較多的是陶淵明和王維,他們留下的田園詩都只有30首。
宋代鄉村旅遊者中還有一個特殊人群,就是應試計程車人,在只能用腳一步一步完成長途旅行的情況下,有人索性把漫長枯燥的旅途變成了一路上的“鄉村遊”,條件好的學子出行時還會帶上一個或幾個僕人,或者幾個學子結伴而行,這其實也是一個龐大的旅遊群體,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各地來京城應試的“貢舉人集闕下者萬四千五百六十二人”,由此拉動起的“鄉村遊”幾乎成常態化,可以想見,他們也帶動了鄉村旅遊的繁盛。
農民辛苦勞作,農閒時也希望得到放鬆,他們既是鄉村旅遊的組織者,也是鄉村旅遊的參與者,蘇軾在《和子由蠶市》一詩中寫道:“蜀人衣食常苦艱,蜀人遊樂不知還。千人耕種萬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閒。”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村生活條件的改善,使農民也具備了旅遊的興趣與渴望。
特色旅遊
旅遊者走進鄉村,自然要觀賞農事,詩人、旅行家范成大在鄉間看到百姓插秧苗,禁不住停下腳步細心觀看,理學家朱熹來到鄉間,看到稻穀已經成熟,寫下了“禾黍誰言不陽豔,晚炊流詠有餘香”的詩句,在宋朝詩人的筆下,幾乎所有農事活動都被寫入詩中,有的還“去鋤南山豆,歸灌東園瓜”,親自體驗農業勞動,有的“拄杖閒挑菜,鞦韆不見人”,或者“菊援分陽甲,滕巖下早英”,相當於採摘活動。
春天,鄉村百花盛開,“往來車馬遊山客,貪看山花踏山石”,像蘇軾那樣的“花痴”,甚至“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一些鄉民看到種植花卉能帶來商機,就有意識大量種植以吸引遊客,“武陵儒生苗彤,事園池以接賓客。有野春亭者,雜植山花,五色錯列”。洛陽等地素以牡丹著稱,當地還組織起牡丹花會,賞花也賣花,歐陽修曾記載說,花會上“姚黃一接頭,直錢五千”,說的是稀有牡丹花品種“姚黃”價格非常昂貴,種花、賣花甚至嫁接新品種成為一部分鄉民吸引旅客並實現致富的手段。
各地在發展鄉村旅遊中因地制宜,推出自己的特色。洛陽主打牡丹,成都附近的鄉村則開發出“遊江”“蠶市”等活動,宋人陳元靚在《歲時廣記》中描繪:“於是,都人士女,駢於八九里間,縱觀如堵。抵寶曆寺橋,出,宴於寺內。寺前韌一蠶市,縱民交易,嬉遊歡樂,倍於往歲,薄暮方回。”從描繪的情景看,“遊江”相當於“旅遊節”,“蠶市”相當於“商品交易會”,除“蠶市”外,有些地方還舉辦“藥市”等活動,還有各種“廟會”“道會”,這些“旅遊搭臺,經濟唱戲”的活動,在當時廣大鄉村已不是稀罕事。
在各地鄉村旅遊中,還流行著許多人們喜聞樂見的遊戲活動。宋時,一種叫“鬥草”的遊戲在廣大鄉村十分盛行,它分為“文鬥”和“武鬥”兩種,“文鬥”是比關於花卉百草的知識,看誰懂得多;“武鬥”是雙方各採摘具有一定韌性的草,相互交叉成十字狀,各自用力拉扯,以不斷者為勝。在宋朝,“鬥草”遊戲深受成人和兒童的喜愛,范成大在《春日田園雜興》中寫道:“社下燒錢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鬥草來。”
宋朝鄉村旅遊中還有盪鞦韆、放風箏、鬥雞等流行的娛樂活動,其中盪鞦韆是寒食、清明前後踏青郊外遊的一項“保留活動”,被稱為“半仙之戲”。放風箏也非常盛行,“萬人同向青霄望,鼓笛聲中度綵球”,當時還流行一種玩法,清明節時人們將風箏放高放遠,之後將線割斷,讓風箏帶走一年的“黴氣”。
繁榮經濟
鄉村旅遊的興盛帶動了經濟發展,宋朝的旅店業等較以往有極大提升,與這股“鄉村旅遊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宋朝之前,旅店業的主要經營者是官府,基本是為國家驛站系統配套服務的。宋朝以後,在鼓勵商業活動以及旅遊業興盛的背景下,私營旅店業開始興旺發達,不僅大城市裡旅店林立,而且廣大鄉村也到處開設了旅店,在宋人的詩文中,“村店”“野店”“郊店”“山店”以及“逆旅”等隨處可見,宋仁宗時“朝廷發兵屯定州幾六萬人,皆寓居逆旅及民間”,顯示出鄉間旅店的巨大容納能力。
當時的旅店業經營已較為成熟,不少旅店定價時已與旅遊的淡季、旺季相掛鉤,每到旅遊旺季或者科舉應試期間,“雖一榻之屋,賃金不下數十楮”。臨安錢江潮是著名旅遊景點,每到觀潮時,“自廟子頭直至六和塔,家家樓屋,盡為貴戚內侍等僱賃作看位觀潮”,這期間“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那時觀潮的人多住在周邊鄉村,旅店費用較平時自然也翻番上漲。
鄉村旅遊帶動的不僅是旅店業,一些人看到了鄉村旅遊帶來的商機,於是投資修建私家園林供人遊覽,類似於現在的公園,園主透過收取“茶湯錢”來獲利,徐大焯在《燼餘錄》中記述了這樣一個案例:“朱勔家本虎丘,用事後構屋盤門內,名泳水園。中有雙節堂、御容殿、御賜閣、迷香樓、九曲橋、十八曲水、八寶亭。又毀閭門內北倉為養植園,栽種盆花,每一花事必供設數千本。遊人給司閽錢二十文,任入遊觀,婦稚不費分文。”在這個私人修建的“公園”裡,不僅有亭臺樓閣和花卉,還有游泳池,大門口有被稱為“司閽”的收票員,每張門票20文,婦女和兒童不收門票。
發展鄉村旅遊,吸納了大量勞動人口,旅遊業及相關的旅店業、飲食業、種植業、交通業等都從中受益,進一步繁榮了鄉村經濟,也為朝廷增加了稅收。蘇軾知杭州期間曾上《杭州乞度牒開西湖狀》奏摺,講到杭州地區的“酒稅”每年就有20多萬貫,這僅是杭州一地飲食行業為稅收做的貢獻。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全國各地“草市”為朝廷增加的商業稅高達420多萬貫,約佔當時全國財政總收入的10%。宋朝被稱為“最富的王朝”,繁榮的鄉村旅遊業在其中也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作者簡介:陳忠海,本刊專欄作家、文史學者,長期從事金融工作,近年來專注經濟史、金融史研究,出版《曹操》等歷史人物傳記8部,《套牢中國:大清國亡於經濟戰》《解套中國:民國金融戰》等歷史隨筆集6部,發表各類專欄文章數百篇。
本文刊於《中國發展觀察》雜誌2018年第9期
《中國發展觀察》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國發展出版社主辦、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編輯出版,是以發展為主線、以經濟為重點的綜合性半月刊,開設有戰略、宏觀、區域、世界、法治、社會、文化、前沿、產業、智庫論壇等欄目,具有較強的前瞻性、權威性、可讀性。《中國發展觀察》在學術理論界、各級黨政機關以及企業家階層擁有廣泛而穩固的讀者群,並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重要機構和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等權威資料庫列為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獲評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期刊資料庫“2020年度經濟學最受歡迎期刊”。
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榮華中路22號院亦城財富中心A座7層(郵編:100176)
網址:www.chinado.cn
公眾號:ichinado(中國發展觀察)
電話:010-68352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