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尿管狹窄”對多數人來說是一個相對陌生的醫學名詞,不過目前臨床上由於輸尿管狹窄而導致的腎積水卻越來越常見。究竟何為輸尿管狹窄?
我們知道,腎臟產生的尿液經由輸尿管傳送到膀胱。輸尿管左右各一,其上接腎盂,下接膀胱,通常長約22-30cm。有人會將其與尿道(將尿液自膀胱匯出體外)相混淆,實則為兩個不同的臟器。輸尿管位置深在,其周圍有脊柱、肌肉及腹腔臟器等包繞保護,一般外傷下不易損傷。作為一個柔軟的管狀器官,當輸尿管管腔外、管壁或管腔內發生病變時,均可導致輸尿管管腔變窄。
腹盆腔內的巨大腫瘤或腹膜後纖維化等疾病均可能導致輸尿管外壓性狹窄,同時,因婦科或其他腫瘤放療所致的放射性輸尿管炎所致的輸尿管狹窄也並不少見。而隨著腎、輸尿管結石微創治療的廣泛開展,各種輸尿管鏡、體外震波碎石術後的輸尿管狹窄也日益多見。此外,部分先天性因素、手術或外傷損傷輸尿管亦可致輸尿管狹窄。
輸尿管狹窄可導致腎積水,患者可出現患側腰痛,如合併感染可伴隨發熱、寒戰等症狀。雙側輸尿管嚴重狹窄時患者可能出現少尿、無尿、噁心、嘔吐等急性腎功能不全症狀。部分患者也可無明顯症狀,僅在超聲、CT等影像學檢查時發現。
在患者就診後,泌尿外科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史、腎功能等情況選擇諸如增強CT、靜脈腎盂造影、逆行腎盂造影、腎圖等檢查。對於雙側急性梗阻的患者,常需要急診置入輸尿管支架管或腎造瘻以挽救腎功能;存在原發病患者需手術或藥物治療原發疾病。根據患者的輸尿管狹窄段長度、位置、狹窄程度、是否合併感染等因素及個體情況,泌尿科醫生將個體化制定如輸尿管支架管置入、輸尿管狹窄切開、球囊擴張、狹窄段切除吻合、腸代輸尿管等治療方案。
(泌尿外科 閻乙夫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