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早上好,今日立冬,意味著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了!大家都做好過冬的準備了嗎?如果你還不知道冬季如何養生,那不妨看看這篇文章,讓你平安度過冬天!
中醫認為,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民間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在寒氣籠罩的冬季,陰氣極盛,陽氣潛藏,此時養精蓄銳,來年方可身體健康。
俗話說:立冬養得好,來年生病少!冬季養生以斂陰護陽為根本,起居調養應以“養藏”為主。具體怎麼做,咱們一起往下看!
一、早睡晚起避寒邪
立冬後,天氣更加寒冷,早晚溫差進一步增大。暖寒交替之際,最易生病,所以這時避寒也是養生必不可少的步驟。尤其是咱們中老年人,要護好頭部、手部、腳部;睡前用熱水泡泡腳;颳大風時最好不要迎風行走。
防風寒:身上有個“小太陽”!
立冬後,天氣轉冷,感冒、咳嗽也多發。預防呼吸系統疾病,護好大椎穴很重要,它是我們身上的“小太陽”。
中醫理論認為,大椎穴其實是人體的一個重要閥門,是保護人體不受風寒侵襲的第一道關卡。
位置:大椎穴位於我們的頸後中線,脖子與背部交接的地方,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方法:
1、艾灸,艾灸大椎穴5-10分鐘,微汗為宜。
2、按揉,可將食指或中指置於穴位上,以適中力度按揉,微覺酸脹並面板稍潮紅為度,每次操作約10分鐘,每日可按揉多次。
此外,我上面有說到,立冬的起居調養要記住一個“藏”字,“藏養”首先要保證的是充足的睡眠。
“早臥晚起,必待陽光”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白朮在這裡強調,立冬後起居上需早睡晚起,早晨不宜起得太早,尤其是老年人,最好等太陽昇起,陽氣生髮時再起床,(冬季太陽昇起得晚,早睡可以養人體陽氣,晚起可以避免寒邪的侵襲。)這樣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二、食補助健康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立冬是進補的最佳時節,冬天氣候乾燥,飲食以滋陰潛陽為主,遵循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則補之”等古訓。
飲食上:滋陰潛陽、溫熱補腎
多吃三白:山藥、白蘿蔔、銀耳。
多吃三紅:牛肉、紅薯、紅棗。
少吃三樣:生冷、辛辣香燥、油膩食物。
藥膳進補:平時煲湯可加入黃芪、枸杞、百合等。
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辨,中醫養生的原則為“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
故冬令進補,應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三、立冬當養腎
冬天天氣寒冷,寒與腎相應,最易傷害腎的陽氣。此時若不注意,很容易發生腰膝冷痛、感染風寒、夜尿頻多、咽乾口燥、頭暈耳鳴等症狀,所以中醫常有“秋冬養陰,冬季養腎”的說法。
建議大家茶餘飯後,可以做簡單易行的保腎操。
方法:
1、冬天天氣寒冷不願出門,在家看電視、玩手機時,可緩緩左右轉動身體五六次,然後雙腳自然前後擺動數十次。
常練此動作,對腰膝有益。
2、將手掌搓熱,置於腰間,上下摩挲,直至腰部發熱為止。
腰部有督脈之命門穴足膀胱經之腎俞、大腸俞、氣海俞等穴位,搓後全身發熱,具有溫腎壯腰、舒筋活血等作用。
3、每天堅持叩齒200下,待口中唾液滿口後,緩慢吞下。
叩齒也叫“叩天鍾”,民間有諺語形容叩齒的功效:“朝暮叩齒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經常叩齒,能使經絡暢通、強腎固精。
四、保健妙招助過冬
最後,我還想給大家分享3個保健妙招,助大家健康過冬!
1、初冬天氣乾燥,不要等到口渴時再喝水,應該多喝些溫熱的水,這對於初冬保健很有幫助。
2、冬天是感冒的高發季節,除了多飲水外,還可以經常用杯子裝滿熱水燻鼻子。有上火症狀的人,在水中加些大青葉或者金銀花等中藥材,能起到不錯的清熱祛火效果。
3、俗話說“寒從腳起”,中醫認為,足部受寒邪,勢必影響內臟,因此,冬天更要注意足部的保溫,在臨睡前用5分鐘按摩足部,尤其是腎經的湧泉穴,以溫補腎經,可達到養藏的目的。
立冬後,天地萬物閉藏,水寒地凍,極易生病,朋友們一定要做好保健工作,才能平安過冬哦!
過冬指南大家都學會了嗎?願大家過一個健康溫暖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