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ntel的第十二代酷睿已經解禁上市,國內也已經能買到了。從目前來看,由於採用了革命性的大小核結構,同時採用Intel 7製程工藝(10nm改進版),加上能支援DDR5記憶體以及PCI-E 5.0,所以無論從效能還是功能而言,這次Intel都可以說是擠爆了牙膏。估計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
相信大家都看了不同媒體的很多評測,不過這次對於媒體而言,測試難度的確不小,Intel十二代酷睿由於採用了新的晶片組,同時還支援DDR5和DDR4兩種記憶體,所以如果要對比Intel十一代酷睿以及AMD的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的話,那麼涉及的專案就太多了。一般媒體也很難把所有專案的效能測試都做完,所以這也給使用者帶來一丟丟困惑,到底十一代酷睿處理器值不值得升級到十二代,到底AMD的使用者有沒有必要更換平臺?
不過總的來說,從我們看到的效能測試而言,十二代酷睿毫無疑問碾壓了十一代酷睿,相比AMD的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效能提升也不小。但是對於大多數使用者而言,如果是日常普通應用,那基本上是沒什麼區別的。畢竟現在普通軟體對處理器的效能要求並不嚴苛,所以大家還是比較關心這些處理器的遊戲效能。
如果將最頂級的i9 12900K的遊戲效能比作100分的話,那麼在目前眾多媒體的測試中,那麼i7 12700K的遊戲效能則能達到96分,i5 12600K的遊戲效能則可以達到92分左右。從這個角度而言,如果大家散熱和採用的DDR5記憶體相同的話,那麼即使是i5 12600K這顆處理器,也擁有極強的遊戲效能,只比最頂級的i9 12900K落後8%左右,相當給力。
如果和十一代酷睿相比,那麼i9 11900K的遊戲效能大概只有87分,i7 1170K的遊戲效能只有82分,而i5 11600K的分數則只有78分。所以十二代酷睿相比十一代酷睿的進步是非常巨大的。即使十二代的i5 12600K,在效能上就能秒到十一代酷睿的最頂級旗艦處理器。考慮到目前兩者的價格,i5 12600K的價效比可以說不言而喻。
如果再來對比AMD的Ryzen 5000處理器的話,Ryzen 9 5950X和Ryzen 9 5900X遊戲效能得分大概都是89分的水準,而Ryzen 7 5800X的得分則有87分,即使是最低Ryzen 5 5600X的遊戲效能也有83分。從這個角度而言,十二代酷睿雖然強力,但如果遊戲玩家使用的是Ryzen 7 5800X及以上的處理器,那麼基本不用考慮更換到Intel平臺,同檔次只有10%左右的遊戲效能差距,考慮到更換處理器、主機板以及記憶體的代價,個人覺得是沒有必要的。
而且要注意的是,處理器的遊戲效能都是在顯示卡低負載,也就是說低解析度和低畫質下測試得出的結論。如果解析度達到4K,遊戲畫質較高的話,那麼效能瓶頸會在顯示卡部分而不是在處理器上,基本上在同一顯示卡下,大家的遊戲效能表現就很接近,即使有差異也不過幾幀而已。想象一下,大家都已經購買到i7以及Ryzen 7以上的高階處理器,顯示卡難道還會太差?遊戲環境還會用低畫質?這可能性顯然不太大。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於高階玩家而言,其實目前十二代酷睿和Ryzen 5000在遊戲環境較為苛刻,對顯示卡要求較高的時候,他們的表現是差不多的。除非你為了跑分好看,否則已經購買了Zen 3處理器的AMD使用者的確沒必要花這麼多錢去更換到Intel十二代酷睿處理器的平臺上。
不過如果是新裝機或者的確想從十一代酷睿升級到十二代酷睿的話,那麼目前價效比最高的顯然就是價格最便宜的i5 12600K,遊戲效能秒十一代酷睿全家,只比最高階的i9 12900K低8%,也就是說大家搭配高階顯示卡的表現幾乎一致。當然如果不僅僅考慮遊戲效能,而是想在多核心、生產力上獲得更多的效能,那麼Ryzen 5950X憑藉16個核心依然和十二代酷睿旗艦處理器有得一拼。如果考慮到價格的話,那麼AMD的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依然擁有非常不錯的價效比,畢竟現在Ryzen 9 5900X只要3000元出頭,Ryzen 9 5950X也比i9 12900K便宜了不止10%。
此外必須要提醒的是,想要發揮十二代酷睿的全部效能,除了主機板要用Z690、記憶體要選擇DDR5之外,在散熱部分也一定要做好。畢竟只有散熱做好了,十二代酷睿才能長久在最大加速頻率上停留,目前來看360冷排的高階水冷應該是最好的選擇。至於超頻,這次十二代酷睿基本都是灰燼版,畢竟加速頻率這麼高又能長期停留,的確是沒有了手動超頻的必要。最後要說的是,真要購買十二代酷睿,別忘記給系統裝上Windows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