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大業8年一徵高麗,派大將於仲文、宇文述帶領9個軍305,000人跨過鴨綠江。高句麗軍隊一觸即潰,隋軍一路猛追,一直追到平壤城外三十里。眼看著平壤城唾手可得。
問題在於這30萬人來的時候,每個士兵帶了100天的軍糧。這一人一天吃一斤,100天也就是100斤。所以呀,追得越遠,後勤補給線越長。且不說每人負重100斤,是真的假的,以每天進軍百里的速度 ,後勤補給肯定跟不上。也就是說追到平壤城下的這30萬人都餓著肚子。
所以高句麗軍隊一個反擊,大隋軍隊就是一路潰退。青川江一戰,大軍折損過半,等一直退過鴨綠江,只生還幾千人,還不到一個軍。所以秋後算賬,殺的殺,關的關,貶官的貶官,免職的免職。其實這場仗就敗在後勤上。
要說在楊廣的生年,不管是興建東都還是開鑿運河,包括數次巡遊,雖說給老百姓增加了沉重的負擔,但也有其積極意義。我們先不說“至今千里賴通波”這樣的歷史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在於它的幾個關鍵節點興起了中國幾大都市核心:最北端的北京、處於中游的開封、南邊的揚州、杭州,這幾個非政治中心的經濟中心,大大的促進了中國古代社會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發展。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三徵遼東。仗敗在了後勤運輸上,國家也滅亡在了後勤運輸上。
按照隋朝的體制,這後勤運輸是有紀律沒組織,民夫們是手推肩扛,千里迢迢向前線運輸。這一個人能夠負重多少呢?即使用車拉,等拉到千里之外,人吃馬嚼也是所剩無幾。史書記載說三不餘一,甚至有些人還沒有走到,就已經將運輸的糧食吃光了。如此以來,這些民夫既不敢到軍營去報到,又不敢回到老家去覆命,只有亡命天涯。按照三個後勤供給一個士兵,三個民夫逃亡一個的比例來算,這三場戰爭在江湖之上,山林之間,留下了多少變民?真的是夜夫一呼,雲集響應,乾草堆遇火星,轟的一聲,全國到處燃遍起義的烽火。
在同一個地方,1340年後,中國人民志願軍經過三次戰役,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到了37線,不光蘇聯,就連國內的人民群眾也熱情高漲的認為,應該直接把美國趕下海。問題在於沒有制空權的志願軍,漫長的補給線成了阿卡琉斯之鍾,志願軍不得不原地轉入休整,從而避免重蹈了金日成的仁川登陸被切斷補給線的覆轍。從此以後,雙方圍繞著後方補給線在三八線附近來回拉鋸,最終也就在這個地方結束了戰爭。
為了避免拉鋸的痛苦,其實美國人還有一個選擇:使用原子彈。雖說教員說過,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可問題在於原子彈的威力,足以快速的結束這場戰爭。那麼美國為什麼沒有使用呢?其中有個原因就是,蘇聯威脅美國,如果美國用原子彈攻擊中國,蘇聯將會同樣使用原子武器攻擊日本。問題在於,日本雖然是第三國,但它卻是美國支撐朝鮮戰爭的大後方,一旦日本受到核武器攻擊,美國的後勤補給線將要跨過整個太平洋。如此以來不敗也敗了。
其實歷來的戰爭,後勤的補給能力決定了軍隊所能到達的極限,同時所有戰爭的謀劃也都是優先考慮後勤補給的。這也正是所謂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
比如二戰時期,德國在一戰中吃了兩線作戰的虧,所以在二戰一開始,他首先與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任誰來看他都會努力西進,可是他做的第一件事卻是入侵波蘭。從表面來看,德國入侵波蘭是為了解決波蘭走廊的歷史仇恨,實際上卻真正的需要波蘭這個走廊。因為一旦打通這個走廊,既可以直接到達歐洲糧倉烏克蘭,又可以走一條直接到達中東油田的陸上通道,這是完成元首的野望的生命線。可惜斯大林棋高一招,在德國入侵波蘭的同時,蘇聯同時出兵波蘭。表面來看蘇聯人背信棄義,落井下石,與德國狼狽為奸的瓜分了波蘭,實際上卻是過早的堵死了德國東進之路,也就是掐斷了它的能源通道。果不其然,戰爭進行到了1941年的時候,德國能源吃緊,不得不出兵蘇聯,重新走上了兩線作戰的死路。
同樣悲催的還有日本。日本擴大侵華戰爭之後,廣袤的中國土地上產糧,產鐵,產煤,但他就是不產橡膠、石油和石油。這正是日本出兵東南亞,乃至於拼死一搏的偷襲了珍珠港,冒著挑起太平洋戰爭的危險,最終玩死了自己。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同時也是歷史的表象之一。更為著名的一個例子是,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這場戰爭讓趙孝成王和趙括背了2000多年的黑鍋。要說廉頗的戰略戰術是正確的,因為秦國的補給線過長,利於速戰,而趙國陳兵在國境線上,利於堅守。問題在於,秦國的商鞅變法使秦國的國力大增,即使如此長平之戰後三十餘年秦國仍然緩不過勁兒;而趙國的胡服騎射使戰力大增,但是國力並沒有增強多少,三年對峙下來,不是秦國撐不住,而是趙國已經撐不住了。所以趙孝成王才會換一個主戰的趙括上來與秦國速戰,趙括上戰場的背景是缺錢少糧,即使白起不切斷趙國的後勤補給線,趙國也撐不下去。如果趙括不速戰,趙國計程車兵可能不會被坑殺,但一定會餓死。事實證明,趙括忠實的執行了趙孝成王的戰略方針,並且捐軀沙場,以死報國;趙孝成王則是傾盡國力及時調整方針,做了最後一摶,大敗虧輸那是技不如人,也是力不如人的結果。太史公說,趙括的母親有識人之明,沒有被趙孝成王清算,大家也就信了。其實為什麼趙括會失敗,趙孝成王比誰都清楚。
世界上唯一的一支沒有後勤的部隊是蒙古騎兵,搶光殺光燒光,打到哪裡吃到哪裡。強大的機動能力和天然的後勤優勢,是他們在戰場上百戰百勝的秘訣之一,因為他們既不怕被抄後路,也不怕被斷糧道,但他們怕持久戰。因為持久戰,需要的是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為此他們在南宋就陪上了自己的大汗,並且在漢化的基礎上使用漢人才統一了中國。而這種戰爭模式給世界帶來的不是繁榮,也不是一個恆久的偉大的帝國,而只是一個擁有廣袤領土的曇花一現的生命收割機也是文明的拆遷隊。
民以食為天,戰爭也一樣。研究歷史要看戰爭,因為戰爭是所有歷史事件的衝突的最高階表現方式,而看戰爭,首先要看後勤,後勤的組織能力和保障能力,則是一個集團的團體協作和執行能力以及經濟基礎的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