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每到除夕,人們都會感嘆一下:現在的春晚不好看了,小品不好笑了。
順便會懷念一下來自遼寧鐵嶺蓮花溝的本山大叔。
從1990年到2011年,趙本山連續上了21年春晚,留下來太多的經典作品,《紅高粱模特隊》、《昨天今天明天》《賣柺》《不差錢》……
期待趙本山的節目,成了那些年每個除夕夜觀眾們的慣例。
在春晚還有趙本山的時候,東北人都有一個默契:三十兒晚上看完趙本山的小品,再放鞭炮,接神,煮餃子。
要是誰家“不懂事”,在趙本山出場時放鞭炮,那就非常可能引發鄰里矛盾。
昨天,我看到一個網友感慨:
大叔不上春晚,家家放鞭炮的時間都亂了。
這就是趙本山的影響力。
從1990年到2011年,趙本山連續上了21年春晚,也留下了太多經典。
現在讓你說出幾個春晚小品的名字,你脫口而出的多半是趙本山的節目——
《相親》、《昨天今天明天》、《紅高粱模特隊》、《賣柺》、《不差錢》……
而小品中留下的經典語錄,更是數不勝數:
要什麼腳踏車。
再嘮10塊錢的唄。
恭喜你,都會搶答了。
這軲轆掐了,別播。
湊合過唄,還能離咋地。
傷自尊了。
忽悠,接著忽悠。
……
言猶在耳。一轉眼,本山大叔已經告別春晚10年了。
這10年,以及他人生的幾十年,有特別多故事可說。
那些年大概有不少人,一到時間就蹲守在電視機前,只為了看趙本山出場。
一口大碴子音,一張“鞋拔子”臉,加上標誌性的小蓋帽,一挑眉一張嘴總能給觀眾帶來歡樂。
趙本山第一次登上春晚是1990年,第一個春晚小品,叫《相親》。
羞澀的徐老蔫面對相親物件,褶子臉上出現了忸怩的神情。
觀眾們笑了。
後來又推出了經典的白雲黑土系列,笑點之密集,至今都被人津津樂道。
經歷了跟宋丹丹搭檔的時期,之後的本山大叔又跟範偉、高秀敏組成了一個鐵三角。
之後,趙本山又開始帶著徒弟上春晚。
比如小瀋陽、宋小寶、王小利,這些給我們帶來無數歡樂的喜劇人,都是本山大叔帶出來的。
趙本山真的給觀眾帶來了太多的歡樂,只要一瞧見他穿著標誌性的中山裝,戴著那頂戴了20多年的小蓋帽出場的時候,臺下就會爆發出一陣掌聲。
大多數人第一次知道趙本山的名字是在春晚,我記憶裡第一次在電視螢幕上看到這個人是在1997年他跟範偉的春晚小品《牛大叔提幹》裡。我那會兒八九歲,其實還看不大懂節目到底想表達什麼深刻含義,好在演員都說的都是東北話,所以我倒是能聽得懂所有的梗。
小孩都盼著過年能吃零食,看電視。那時候,電視臺會把所有經典的小品節目迴圈播放,我跟家裡人也是在那個時候才完整地看了一遍他之前的小品,包括1990年的《相親》和1991年《小九老樂》。
我爸說:這人有意思,我喜歡他。
別說,他跟我爸還真有點像,差不多年齡,都只會說東北話,長得老相,笑起來眼角都是褶皺。
很多年後我才在資料上查到,不出身於曲藝世家的趙本山來自於遼寧省開原市,自幼母親去世,父親遠走他鄉,盲人二叔帶他一路賣藝為生,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也是跟著這個叔父,他學會了轉手絹、玉子、二人轉、三絃,成了地地道道的民間藝人,也是因為有個盲人二叔,他後來學盲人一絕。
他從來沒講過當年到底受過多少苦,可能是因為後來生活又給他撒了太多的糖。
「人吶,此一時彼一時,過什麼河脫什麼鞋,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褲衩。要學會溫、良、恭、儉、讓,特別是這個讓字。」
非要說宗師的話,趙本山算得上是這一行的宗師。
趙本山是東北人的「神」,神到什麼程度呢。舞臺上被人們叫做「小品王」,沒有人可以代替他的位置。有了自己的公司,甚至被人神話成「過了山海關,就找趙本山」,傳說XXX在東北遇險,只有趙本山出面幫他解決。樹大招風是一定的事,滿城風雨之後還能全身而退,這顯然算是好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