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9月,北平智化寺來了一位商人,這位商人自稱紀三爺,他找到智化寺的住持普遠和尚,向普遠和尚表達了自己想買木材做棺材的想法。普遠和尚一看紀三爺穿著講究、儀表堂堂,覺得今天遇到了個“大主顧”,趕忙將紀三爺請至智化殿商談購買木材之事。這位紀三爺表面上和普遠和尚客客氣氣地談木材,但是眼睛卻不時地望向智化殿的藻井,最後紀三爺直奔主題,向普遠和尚表明想要購買智化殿藻井的想法。普遠和尚聽聞紀三爺的想要購買智化殿的藻井,當時就將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嚴詞拒絕了紀三爺的請求。但是,普遠和尚聽完紀三爺給的價格之後,他又沉默了。最終,普遠和尚以1000塊大洋的價格將智化殿的藻井賣給了紀三爺。
故事講到這裡,有讀者朋友可能會心生疑問:這位紀三爺為什麼要到寺廟裡去買木材做棺材呢?智化殿的藻井又是什麼東西?為什麼紀三爺非要買智化殿的藻井呢?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從智化寺這座寺廟說起。
明朝的皇室成員大部分信奉佛教,因此明朝時京城裡建造了許多寺廟,這裡所說的這座智化寺則是明朝著名大宦官王振的家廟。王振這個人善於伺察人意,是明英宗朱祁鎮最寵信的宦官。明英宗朱祁鎮繼位之後,升王振為司禮監掌印太監,朱祁鎮甚至把許多朝政都交給王振去處理,一時之間王振擁有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後來王振內外勾結官僚,專權八年,連明英宗都得稱之為“先生”,公卿大臣稱之為“翁父”。信奉佛教的王振風光得意之時在京城選了一塊風水寶地建造了智化寺,雖然智化寺是王振的家廟,但是這座寺廟無論是建築規模還是豪華程度,一點都不遜色於皇家寺廟。
從明朝到清朝智化寺的香火一直不斷,智化寺成為了名震京城的一座寺廟。然而時過境遷,到了民國時期智化寺的香火逐漸變得冷清,寺裡和尚們的生活也隨著香火的冷清而變得拮据起來。為了能夠維持生計,寺廟的和尚開始把目光盯向寺中的資源,然而寺廟裡能有什麼資源能夠變現呢?當然有,和尚們先是將寺廟中那些年代久遠楠木傢俱搬出去變賣,楠木傢俱被賣得差不多之後,和尚們的生活又陷入了困境。這時候,一些開棺材鋪的老闆開始打起了智化寺的主意,智化寺是一座有幾百年歷史的寺廟,寺廟裡古樹參天,有許多粗壯的松樹和柏樹,這些松柏正是製作棺材的上好材料。於是棺材鋪老闆跟和尚一拍即合,和尚們又開始賣寺廟裡的古樹給棺材鋪做棺材。
紀三爺打著購買木材做棺材的幌子到智化寺,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惦記的實際上是智化寺的藻井。那麼什麼是藻井?藻井是我國古代高階建築室內頂棚的一種獨特做法,一般只有高檔的宮殿建築和寺廟才會有藻井。藻井是整座建築中最精華的一部分,而智化寺中智化殿的藻井則是以上等楠木為原料雕琢而成的,這個藻井做工精美,藝術水平極高,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國寶。
那麼問題又來了,紀三爺買下智華殿的藻井,難道真的是要用它做棺材嗎?他當然不會用藻井做棺材,那樣做簡直就是暴斂天物,會遭天打雷劈的。不過,紀三爺的行為比用藻井做棺材更為惡劣,他之所以買下智化殿的藻井,是因為他要想把這座藻井高價賣出去,說白了也就是販賣文物,而等著買這座藻井的正是臭名昭著的美國文物販子史克門。上世紀30年代,史克門一直遊蕩在中國,到處搜掠中國文物,然後將這些文物運送回美國,後來他創立了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其館藏文物大部分來自於中國。而智華殿的藻井正是經紀三爺之手流失至史克門的懷抱,最終它成為了納爾遜藝術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智化殿的藻井呈鬥八式平面正方形,它的外邊長為4.5米,是由上等楠木雕琢而成。這個藻井最為顯眼的是正中間的一條威武雄壯的團龍,這條團龍昂首俯視,氣勢不凡,讓人看了心生敬畏。智化殿藻井設計精美,結構精巧,環雕遊龍,華美無比,堪稱歷代藻井中的極品。實際上,智化殿的藻井早就已經超出了藻井本身的價值,它已經成為了一件珍貴的藝術品,其價值不可估量。
值得一提的是,智化殿藻井並非智華寺裡唯一的藻井,原本智化寺裡有三座藻井,它們分別位於寺內的智化殿,萬佛閣和輪藏殿。目前,除了輪藏殿的藻井還完好無缺地在大殿內,其餘的兩座藻井都已經流失到了美國。智化殿藻井是經紀三爺之手賣給的史克門,而另一件萬佛閣藻井則無據可查,誰也不知道是何人將其販賣至美國的,只知道它目前被收藏於費城藝術博物館。
智化寺藻井是明代建築的巔峰之作,但是卻有兩座流失海外,這不得不讓國人感到惋惜。但是無論如何,它們都還真實存在,為世人展示了我國古代工匠出神入化的高超技藝,是我國木質建築中的瑰寶。隨著我們祖國的逐步強大,希望有朝一日,那兩座藻井能重回祖國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