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狄學恩
鄭州第二拖拉機廠(簡稱二拖)是建國後鞏縣地域最大的工業製造企業。說起二拖廠,不能不說它的前身孝義機瓦廠。
孝義機瓦廠全稱是開封地區孝義機瓦廠。始建於1952年,當時叫河南省建材公司。建國初期,百廢待興,新中國正需要大量建築材料,經省政府選址,憑隴海鐵路優勢,在河洛岸邊的鞏縣,建一座大型磚瓦廠。從廠級領導配備,可以看出省政府對企業的重視。廠長何永祿,四川人,老紅軍,長征幹部。工會主席趙進才,山東人,老革命,地下交通員。副廠級孫敬齋,山東人,三八幹部。徐文義,三八幹部。工人來自山東、河南周口、許昌和鞏縣本地等。就連鄭、張兩位華僑也帶著家屬來廠工作,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說是工人,其實與農民沒什麼兩樣,整天與泥土打交道。在老革命帶領下,幹群團結一致,先生產後生活,搭起帳篷,自己動手蓋起土坯房。生產靠人拉肩扛,用籮筐擔土,推車運土生產磚瓦。冬天不論幹部職工,不論男女,每人一輛架子車從數里外拉土備料,生產、生活極其艱苦。
經過幾年拼搏,先後建成五個生產車間,一個機修車間及發電車間。四個車間生產機制磚,一個車間生產機瓦。經過技術改進,燒煉是國內一流隧道窯生產線,一頭進土坯,一頭出成品。一、二、三車間修有直通隴海鐵路的專用鐵路線,磚瓦直接上站,運往全國各地。國家大型建築所需磚瓦大多由孝義機瓦廠生產。
經過技術攻關,康振法等技術員自行設計,自行製造的磚機、瓦機,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立下汗馬功勞。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的號召下,鞏縣磚機風靡全國。當時大多生產廠家製造磚機的圖紙,都是來自孝義機瓦廠的設計底圖。孝義機瓦廠也帶動了鞏縣工業的興起與發展。也像鞏縣兵工廠一樣給鞏縣大批技術人才,推動鞏縣的工業發展。
機瓦廠的楊學義(車工),李治新(鉗工)、李清元(鉗工)都是老兵工廠的技術人員,對技術改新、機械製造起到重要作用。
六十年代在"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號令下,拖廠現在的生活區,原生產區地下,為戰備所需挖有四通八達的地道。挖出的土,用於製造磚瓦,就地取材,可謂一舉兩得,既解決了生產用土,又解決了戰備所需。
隨著生產的能力擴大,職工生活、文化、醫療也得到改善,逐步建起了工人俱樂部,禮堂、學校、醫院。1964年縣政府從站街遷往孝義,縣直各單位子弟都在機瓦廠學校上學。每年三級幹部會和縣委大型會議,都是在機瓦廠禮堂召開。會議食宿常常安排在很有名氣的機瓦廠寶蓋房。孝義機瓦廠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大型磚瓦生產廠家,為祖國建設起到舉足輕重作用。
1971年滎陽劃歸鄭州市管轄,原屬開封地區的滎陽機床廠連夜搬遷鞏縣,與孝義機瓦廠合併。從此拉開生產拖拉機的序幕。當時是一班人馬,兩塊牌子:開封地區孝義機瓦廠,開封地區孝義機械廠。原生產磚瓦的二、三車間以及新建石河道車間仍以磚瓦製造為主,把一車間廠房改造為機械車間。滎陽搬來機器裝置和機瓦廠機修車間部分裝置統一規劃安裝除錯。在不影響機床生產計劃前提下,著手籌備農業機械紅衛一一12型手扶拖拉機的試生產。
從年試製幾臺到75年生產300臺拖拉機。小批次生產,開封地委以獎售的辦法分配到各縣,小型拖拉機代替耕牛,很受農民歡迎。
隨著社隊企業興起,制磚廠到處都是,磚瓦行業競爭激烈。廠方決定減少磚瓦生產量,擴大拖拉機產量。從七五年開始,從磚瓦車間調一部分工人到機械車間學習技術,充實人員,增大拖拉機產量。
1979年經開封地委批覆,機瓦與機械分家。開封地區孝義機械廠更名為開封地區手扶拖拉機廠。到了八十年代,鞏縣劃歸鄭州管轄,因鄭州市區有一個拖拉機廠,所在鞏縣拖廠取名為:鄭州第二拖拉機廠。
1982年前後康振業從新鄭菸廠調拖廠任廠長。康廠長年富力強,有開拓精神。拖拉機產品從三千臺到五千臺,年年上升。一排排新廠房拔地而起,一臺臺新裝置除錯執行。並與洛陽拖拉機研究所合作,研製生產Ty2015和2815農用運輸車。而且籌劃生產農用三輪車,私家小轎車的議項。建成了紅衛12型拖拉機組裝線,61型、81型拖拉機組裝線,農用運輸車生產線,自動流轉烤漆線。
八十年代,實行聯產承包土地,是小型拖拉機最紅火的年代,一線工人一個月獎金,可買一輛鳳凰腳踏車。找物件都找拖廠青年小夥,退役軍人蜂擁往拖廠來,敢打敢拼的軍人作風,也給企業增加了活力。外地技術人員也紛紛往拖廠調,大學畢業生爭先恐後前來應聘。在鄭州市的企業中,二拖成為上繳利稅大戶。
1987年機械工程師尚忠群任廠長。一方面增大自卸農用車的馬力,又擴大農用三輪車生產量。研發生產仿夏利的私家小轎車價廉物美。九十年代初各種拖拉機,農用車,農用三輪車年綜合生產能力達四萬餘臺。產品不但銷售全國各地,而且出口捷克、菲律賓、尼泊爾等國。多次評為省優、部優產品。鄭州二拖成為全國小型拖拉機行業組成員廠,全國農用運輸車行業組組長廠。
1990年12月31日因電線老化短路,輪胎倉庫失火,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3萬元,廠長職工淚水洗面。
隨著改革深入,私企生產拖拉機廠家增多,鄭州二拖舉步維艱。張明周、邵五喜、李新民先後任廠長,銀行緊縮銀根,無資金注入,雖組織小批次生產,卻無力迴天。1995年拖廠由鄭州市企業劃為鞏義市管轄。各車間承包,大部分工人下崗。1997年企業改制,由鄭州諾亞方舟公司兼併二拖廠,成立鄭州嵩洋機械有限公司,諾亞方舟公司聘任江彥為總經理,國有企業成為私企。嵩洋公司經營一年餘,生產仍無起色,在全廠職工強烈要求下,1998年恢復鄭州第二拖拉機廠。鞏義市政府委派經貿委副主任劉景通任拖廠廠長,除承包車間少部分人上班外,大部分職工分流下崗,自謀生路。2003年10月13日鞏義市人民法院判決:鄭州第二拖拉機廠破產,各部門組成清算組進駐。
拖廠從建廠前身到破產,走過五十年的歷程,既有艱辛,也有輝煌。大批技術人員、產業工人從國企走向私企。在鞏義、鄭州、洛陽、溫縣眾多私人企業,都有拖廠人的身影。他們用精湛的技術,良好的素質,在各自崗位上辛勤打拼。也有一部分人自主創業,成為私企老闆。
如今拖廠這片土地高廈林立,成為華樹世家、海盛花園新生代的主人,丹尼斯、金好來、大宋美食城、淘寶城也在這裡應運而生。拖廠這個利稅大戶慢慢被人們淡忘。但拖廠人是鞏義這座新城的第一批建設者。是這支來自四面八方的前輩,用勤勞的雙手填平溝壑、挖掉山崗,打造出這片平坦、寬闊、美麗的城市。
作者簡介:狄學恩,河南鞏義人,河南省詩詞學會會員,鄭州詩詞學會會員,鞏義杜甫故里詩詞學會會員,鄭州作家協會會員,鞏義作家協會會員。喜愛文學、朗誦、寫作,曾有詩詞、散文在紙刊和網路平臺發表,多次在詩詞大賽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