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歷史可以看到,無論是強盛的大漢王朝,還是盛名在外的唐朝,又或者是富裕的大宋,基本上都沒能避免採取割地賠償、派出公主聯姻、遷都避戰的維穩“退讓”戰略。但是明朝從來就沒有這麼做過,幾乎每一任明朝皇帝都有強硬的一面。
而與明朝同時期崛起的中亞強國帖木兒帝國,卻對於這個“傳統意義”上的“上邦”,沒有過多的尊重,甚至想要反客為主,將大明王朝的領土納到自己的版圖中。帖木兒的皇帝更是聲稱,自己只需派出20萬大軍,就能撕裂整個明朝的防線,一舉擊潰明朝。
作為中亞地區霸主的帖木兒帝國也確實付出了行動,要東征大明。但最終隨著帝國皇帝在出徵路上死亡,數十萬士兵不得不返回帖木兒。而在後來,該國使臣見到大明軍隊後,為何又說出了“20萬士兵相當於以卵擊石,兵力再翻10倍也不行”?
帖木兒家族屬於已經明顯突厥化的蒙古貴族部落,又因為這個部落中大部分人都是成吉思汗的後代親屬,帖木兒也以自己是成吉思汗後代自居。而事實上,帖木兒家族不過是蒙古四大國之一的察合臺汗國統治者的世代家臣,與成吉思汗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
而在察合臺汗國的內戰中,帖木兒家族採取了最為狡詐的戰術,佯裝投靠東察合臺汗國,在戰爭中也是出兵不出力,在儲存自己實力的同時,發展自己的勢力,更是在之後透過軍事行動推翻了原來的政權,成為了西察合臺汗國的統治者。
西察合臺汗國滿足不了帖木兒的野心,他們對外發起更多的侵略戰爭,打著成吉思汗繼承者的名義,想要打造一個屬於帖木兒家族的帝國。在佔據了大量的土地,尤其是擊敗了強盛的奧斯曼帝國後,帖木兒將自己的目光看到了同樣強盛的明朝。
當時的明朝雖然基本上掌握了全域性,但是大量處於暗處的元朝遺留勢力仍有著極大的威脅。同時為了震懾北元政權,明朝需要在短時間內與中亞、西亞地區的國家恢復來往,保證這個國家不會聯合攻打自己。
而在明朝成為元朝之後的大國後,名義上中國還是帖木兒以及中亞各國的上邦。但是帖木兒在征戰中膨脹的野心不允許明朝坐在自己的頭上。在扣押了明朝使臣後,帖木兒當時的皇帝稱,只需要20萬的帖木兒士兵就可滅亡明朝。隨後不久,帖木兒皇帝就率領大軍東征明朝。
因禍得福的是,因為氣候問題,帖木兒皇帝病逝在東征路上,該國不得不提前撤離,這時還未進入到明朝境內。如果不是皇帝的病逝,這些士兵將可能有去無回。
皇帝的病逝也在帖木兒引起了一段時間的內亂,但最終還是得以穩定。與此同時,明朝再次邀請中亞各國使臣商談,其中帖木兒帝國的使臣也同時抵達明朝。而在這次的各國會談中,明朝暴露了自己的目的。
明面上是邀請各國維持關係,實際上明朝在京都舉行了大規模的閱兵儀式震懾各國。強大的神機營演示火器,騎兵演示作戰任務。接連上演的閱兵節目讓中亞各國認識到了明朝的強大。看到明朝如此強盛,帖木兒帝國的使臣稱,20萬兵力做不到,就算是再多十倍的兵力也打不過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