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上,鴉片戰爭後廣東地區爆發了一場長達十年的爭鬥,傷亡之大,影響深遠,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01
中原戰亂,南部大遷徙
從古至今,只要發生戰爭,受傷的就是老百姓。在封建王朝時代,百姓飽受自然災害和戰亂的危害,被迫遠走他鄉,很多人都選擇了南遷至廣州地區。早期的廣州地區人煙稀少,沿海經濟發展緩慢,遠不如中原大地,這些人遷到廣東,成為第一批土著居民。
朝代更替,百姓們安居樂業一段後,隨著人口的增加,土地量不能滿足中原人的需求,因此中原人不得不再次舉家外遷。當他們逃到廣東時,也想在此定居,但是一個地方的土地資源有限,怎可能允許外來人瓜分。
好在客家人常年經歷顛沛流離的生活,人也勤勞,到達廣東後開墾種植荒蕪的土地,大力發展畜牧、農耕事業,致使廣東這塊貧瘠的土地逐漸繁華起來了。土家人本來覺得自己的土地被侵佔,心生不滿,看到客家人並沒有搶奪或侵佔自家的土地資源,就逐漸接受了對方。
然而,表面的平靜並不代表真正的風平浪靜,尤其是清末太平軍起義後,兩家結成了紅巾軍,其後出現了一件小事,直接導致了土客兩家爆發了長達10年的戰爭。
2
土家與客家 矛盾積怨已久
清末政府腐敗無能,與列強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都需要老百姓買單。苛捐雜稅橫徵暴斂盛行,太平軍興起,廣東的土家人和客家人聯合組織紅巾軍,兩家聯合對外取得了不少勝利。
然而這種情況只持續了一段時間,不久後在一次小戰役中,土家人殺害了客家地主的一個兒子,地主得知後十分惱怒,再加上之前土家人一直對客家人進行侮辱歧視打壓,怒火瞬時爆發。本來紅巾軍中,土家人數佔了絕大多數,客家人就處於劣勢。
此次因為殺害客家地主的兒子,客家地主集結了眾多客家人,重新成立自己的武裝隊伍,開始對紅巾軍進行攻擊反抗。
土家人看到以往懦弱的客家人如此囂張,也不甘示弱,集結兵力與客家應戰,兩家原本共同對外抗敵如今卻起了內戰,而這場內戰正好中了清政府的下懷,他們正發愁紅巾軍勢力猛增無人抗衡,沒想到他們反倒內鬥起來了。無論兩方誰輸誰贏,對於清政府來說都是好事兒。
政府的助長,由此導致此次戰爭長達十三年,而土客兩家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據不完全統計這次事件傷亡人數高達數百萬!
土家人對客家人進行慘無人道的屠村,圍剿大量客家人,兩家爭鬥多年始終未分出勝負。最後以客家人遠離廣東,戰爭才得以結束。
究其根本,這場戰鬥的爆發最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土地資源不能滿足需求,苛捐雜稅讓老百姓不堪重負。直接原因還是封建家族意識強烈,土家人與客家人積怨已久。
土家人先到廣東,客家人來了直接開墾土地與良田,土家人表面不說什麼,不代表人家樂意。何況那個年代,大家都不富裕,土地資源本就有限,客家人一來,有限的土地資源更顯緊張,所以殺害客家地主家的兒子只是導火索。
所以土家人從客家人到來的那一刻就心生不滿,而客家人也因為一直飽受土家人的欺辱,而積怨已久。再加上清政府的沉默,助長了戰爭的風氣,導致了這場大戰愈演愈烈傷亡直逼百萬!
無論是土家還是客家,男丁們紛紛奔赴戰場,大多是有去無回,多少孩子失去了父親,多少妻子失去了心愛的丈夫,多少老人失去了兒子,多少家庭家破人亡。
結語:
這場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傷亡最大的戰役,以土家人的勝利告終,客家帶領族人遷徙到另一個地方。土家人是勝利了,但是這場戰役有什麼意義呢?這樣的勝利又有什麼意義呢?這場長達13年的戰爭,直接導致經濟停滯十多年,給了列強可乘之機。
十三年,近百萬的生命消失在了這片土地,這場戰爭原本可以避免,但是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兩個家族也因為一時的利益而自相殘殺。回顧歷史,我們應該吸取教訓,一點小摩擦千萬不能上升到種族爭鬥,否則將是生靈塗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