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川資少將是在日軍第五十九師團步兵第53旅團長任上,被魯中軍區八路軍在山東沂源石橋伏擊戰中擊斃,此時距日本無條件投降已不足三個月,他也是侵華日軍高階將領中最後一個被擊斃的將官,1945年6月3日出版的《大眾日報》,曾在頭版刊登了一篇新聞稿——《魯中軍民擊斃敵寇旅團長,再度光復蒙陰城》,其中被“擊斃的敵寇旅團長”就是指吉川資。
吉川資(1890—1945)是日本山口縣人,1912年5月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24期步兵科,因學業成績不佳而未能考入陸軍大學校,導致其軍旅生涯晉升緩慢,“七七事變”之前曾在日本新瀉高等學校擔任軍事教官。
1939年3月9日,吉川資以陸軍中佐軍銜調入日軍第三十三師團,任師團司令部兵器部長,該師團於1939年2月7日在仙台編成,下轄步兵第213聯隊、步兵第214聯隊和步兵第215聯隊,師團直屬山炮兵第33聯隊、工兵第33聯隊、輜重兵第33聯隊及通訊隊、兵器勤務隊、衛生隊、第1至第2野戰醫院、防疫給水部、病馬廠等部隊,由甘粕重太郎中將擔任師團長。
日軍第三十三師團編成後,於1939年3月中旬被投放到華中戰場,列入日軍第十一軍作戰序列,並在湖北通城一帶擔任警備和維護治安等任務,同年8月1日吉川資晉升陸軍大佐,從9月中旬開始,在第十一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的指揮下,甘粕重太郎率領第三十三師團參加了第一次長沙會戰,由駐地通城向麥市、渣津等鄂南地區攻擊前進,由於吉川資身在師團機關任職,只是負責武器的調配和使用。
1940年5月21日,日軍第三十九師團步兵第233聯隊長神崎哲次郎大佐率領300多日軍偷渡白河時,遭到中國守軍的火力攔截而當場斃命,由於該聯隊兵員來源於山口縣,因此吉川資於5月23日調任第三十九師團,接替神崎哲次郎繼任步兵第233聯隊長,該師團是於1939年6月30日編成的,由村上啟作中將擔任師團長,也隸屬於第十一軍作戰序列。
吉川資上任之後,又於5月31日19:30分率領第233聯隊為突擊隊,在第三十九師團炮兵密集炮火覆蓋之後再度強渡白河,並於當晚21:35分強渡成功,日軍大部隊也於拂曉前渡過白河,很快就攻陷了襄陽和宜城,當年6月12日又攻佔了宜昌。
1943年3月11日,吉川資被調回日本,出任第五十六師團留守師團司令部部附,同時兼任駐九州大學特務機關長,1944年4月6日又改任第八十六師團留守師團司令部部附,仍然兼任駐九州大學特務機關長。
1945年1月12日,吉川資晉升陸軍少將,並再次被調到中國戰場,接替田坂八十八出任第五十九師團步兵第53旅團長,該旅團下轄獨立步兵第41大隊、步兵第42大隊、步兵第43大隊、步兵第44大隊,此時第五十九師團長為柳川悌中將,師團司令部設在泰安,隸屬於日軍第十二軍作戰序列。
1945年3月1日,細川忠康中將繼任第五十九師團長,吉川資與細川忠康同庚,二人也是陸軍士官學校第24期同學,但3月31日細川忠康就升任了日軍第四十三軍司令官,又由藤田茂中將出任第五十九師團長,藤田茂是騎兵出身,也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戰爭狂人,在中國犯下了許多戰爭罪行,後在朝鮮半島向蘇軍投降,後來被蘇聯政府移交給中國政府,曾在遼寧撫順戰犯管理所服刑,最終被改造成為一個反戰者,藤田茂曾多次來華訪問,並懺悔他在中國所犯下的戰爭罪行。
1945年4月6日,日軍第五十九師團奉命移防濟南,並被列入第四十三軍作戰序列,該軍是為了抵禦美軍在山東沿海登陸而編組成立的,以接替日軍第十二軍在山東地區的警備與作戰任務。
1945年4月25日,細川忠康指揮日軍第四十三軍對山東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掃蕩,此次行動作戰代號為“秀嶺一號作戰”,其中藤田茂的第五十九師團擔負濟南以東地區的掃蕩任務,而其麾下吉川資步兵第53旅團的掃蕩區域,則在魯中沂源地區,該區域也是八路軍在山東地區的根據地之一。
當時山東軍區正在集中兵力準備發動夏季攻勢,面對日軍大範圍的清剿和掃蕩,立即調整戰略部署而轉入反掃蕩作戰,魯中軍區司令員王建安和政治委員羅舜初率領部隊與日軍第五十九師團展開了游擊戰,不斷以阻擊、襲擊、伏擊和襲擾等戰法打擊來犯之敵,並在沂源石橋伏擊戰中擊斃了吉川資,時間定格在1945年5月17日,而吉川資也是侵華日軍高階將領中最後一個被擊斃的將官,死後被日本大本營追晉為陸軍中將。
關於日酋吉川資少將被擊斃的地點和細節,歷來有不同的說法,死亡地點也有沂源和沂水之爭,擊斃細節有亂槍打死和狙殺之說,但在石橋伏擊戰中被擊斃卻是毫無爭議,關於吉川資之死情況,還是應以藤田茂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的供述為準,因為吉川資是他的部下,而吉川資的死亡報告也必須由他簽發,再上報給日軍第四十三軍司令官細川忠康。
由於吉川資率領的步兵第53旅團掃蕩範圍在魯中地區的沂源、博山一帶,因此石橋屬於沂源地界更加符合邏輯,既然吉川資是在伏擊戰中斃命的,因而被亂槍打死應該更加接近歷史事實,而被步槍狙殺頭部3槍斃命,則是受“抗日神劇”的影響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