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架退役軍機從陝北運往南昌,有機場官媒誤將它稱為“蘇3”,被飛友們笑話。蘇3是二戰末期蘇霍伊的試驗機型,並未投產。如果作為人物的話——那應該是從洪洞到太原,不是陝北到南昌。
飛機是科技、速度與檔次的象徵,很多公園和景點都喜歡弄退役飛機擺放,一定程度上能夠吸引人氣。作為普通百姓,能認出型號是學問;作為飛友,能準確地說出型號和背景是基本技能。本文簡單介紹幾種我國常見的退役飛機,供大家學習參考。
1, 殲-6
在我國最經常見到的退役“戰鬥機”是“殲-6”,因為它的產量最大。從1960年量產到1983年停產,共生產了5205架。該機是“沈飛”在米格-19的基礎上仿製的,屬於單座雙發超音速戰鬥機,主要用於空中格鬥。
我國各地公園裡的退役戰鬥機,主要就是“殲-6”。例如天津塘沽的“基輔號航母公園”裡,就擺了一架殲-6.
2, 殲-5
在殲-6之前,沈飛還仿製過米格-17,叫做“殲-5”。殲-5的產量是767架,存世也不少。很多朋友以為抗美援朝時使用的是殲-5,但殲-5試飛於1956年,而《朝鮮停戰協定》簽訂於1953年,所以擊落美國人的戰機是米格-9、米格-13和米格-15. 常香玉為抗美援朝戰場捐獻的飛機,就是一架米格-15.
米格-17與米格-19的外型相似,但米格-19稍大,而且是雙發。在我國要分辨“殲-5”與“殲-6”的話可以看水平尾翼。如果長在垂直尾翼中間,是殲-5;如果長在根部,是殲-6.
殲-7和殲-8在各大公園看不到,因為這兩種飛機還都在用。
3, 轟-5
“轟-5”是哈飛參照伊爾-28設計的一種噴氣式戰術轟炸機,首飛於1966年。轟炸機是攻擊性武器,戰術轟炸對我國來講意義不大。轟-5在1984年停產,共生產了545架。因為在2009年正式退出了空軍序列,所以在國內一些公園可以見到它。
當然“轟-6”是不行的,轟-6還在服役,民間誰也不可能買到。
4, 強-5
飛機不僅用來奪取制空權,也要有對地攻擊的本領。在我國,“殲”系列負責空中格鬥,“強”系列負責對地攻擊,相當於美國“F”與“A”的區別。1965年,我國在米格-19(即殲-6)基礎上研製成功“強-5”攻擊機,由南昌飛機制造廠(現洪都集團)設計製造。
“強-5”生產了上千架。因為在掌握原子彈和火箭技術之後已無人敢於進犯領土,加之現代化戰機流行“F/A二合一”,“強擊機”在我國地位下降,未見後續機型。2017年我國宣佈強-5退役,一些國內景點現在已經可以看到它。
“強-5”是南昌飛機制造廠的得意之作,本次從陝西運往南昌的“蘇3”,應該是一架“強-5”。
5, 初教6
南昌飛機制造廠另一個得意之作是“初教6”,它仿製於蘇聯的雅克-18。這種飛機在航空愛好者群體中口碑極好,至今依然受到西方收藏家追捧。我國軍機收藏市場相當封閉,就算購買極其過時的殲-5、殲-6也很不容易。但初教6去年已向民間市場開放,價格非常貴,新機要價300-500萬元。
初教6產量估計已超過2500架。適航的二手初教6在北美市場價格約為8萬美元,合人民幣50萬元左右。我國很多小景區的老闆也負擔得起這個成本,因此你有機會見到它。
在初教-6之前還有初教-5,應該也比較常見。它比初教-6要小一些,機首活塞發動機的“五個瓣”非常突出。
6, 伊爾-18
伊爾-18是前蘇聯著名的四發渦槳中程客機(初期曾使用活塞發動機),1957年首飛,共生產了700多架。我國陸續向蘇聯購買過20架伊爾-18,不僅為軍隊服務,也作為民航使用,是上世紀60年代我國民航主力機型。
現在分別儲存在北京和湖南寧鄉的伊爾-18飛機,當年在空軍服役,曾作為領導人專機使用。如果你今後拜訪這些景點,可以特別留意。
7, 運-7
我國民航真正起步是在改革開放後,當時很多公司都選擇了“運-7”。運-7源於安-24,安-24至今還在俄羅斯和非洲一些國家擔當民航任務。不計運-7-200(新舟60)的話,運-7共生產了70多架,現在有不少流落在民間,成為了裝飾品。
如果你見到哪裡擺放有退役飛機,歡迎隨時拍下來,透過公眾號留言傳給拉總。如果不知道型號,拉總可以幫你查詢。
8, 運-5
運-5也是我國常見的退役機型。它屬於“通用”飛機,可以作運輸機,可以飛民航,也可以搞農林噴撒。它可以拉12個人,跑道小於200米也能起飛,空載時保持80多公里的速度就可以不掉下來,經濟性非常好。
運-5最早是南昌飛機制造廠比照蘇聯“安-2”圖紙設計的,現在其改進型“運-5B”仍在石家莊生產。這種飛機可以隨便買,退役當“擺設”的也很多。比如位於成都著名的“立巢航空博物館”,門口就是一架運-5飛機。
運-5在我國很多民航機場現在也可以見到。如果你見到,千萬不要胡亂叫它“蘇3”。
免責宣告:圖文資訊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平臺釋出只限於服務飛行愛好者,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章源 |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