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卡迪羅
全面抗戰初期,駐華北的蔣軍潰不成軍,有不少不願南逃的蔣軍官兵趁機攜槍脫離了隊伍,跑到農村地區,以抗日為名拉起一支支隊伍。在這些抗日武裝中,有的後來接受了八路軍的指導和改編,其指戰員成長為解放軍的優秀將領,有的則一意孤行不願與八路軍來往,其指揮員最終走上不歸路,原東北軍排長江東昇就是其中一員。
江東昇是原東北軍第53軍165團3營7連的一名排長,1937年8月,第53軍準備撤往河南,第165團留下7連在後面打掩護。由於全連官兵大多不願南逃,加上該連連長平時打罵士兵,剋扣軍餉,引起公憤。於是,江東昇聯合排長曹學敏、司務長左清臣及班長郭洪奎等人,在雄縣小辛莊將連長殺死,全連90餘人在江東昇帶領下,脫離了大部隊。
這支小部隊,起初靠四處劫掠來維持供給,後來他們在固安馬莊搶奪糧食時,被當地民團包圍,但以民團的裝備水平,也無法殲滅他們。經當地鄉賢士紳出面說情,江東昇同意將其部改編為新城縣北沙口三十六村保衛團,由其擔任總指揮,左清臣任參謀長,下轄三個大隊和一個特務隊,四個大隊長分別為張興五、郭洪奎、曹學敏和魏登高。
此時的冀中各縣地下組織,在上級的指示下,正紛紛組織武裝準備開展游擊戰爭,時年20歲的新城書記劉佩榮(1964年少將)接到指示,與組織成員們開會研究,考慮到自身實力弱小,於是決定打入江東昇部。此時,江東昇也正打著抗日的旗號四處招兵買馬,便同意劉佩榮一行以四大隊政訓處的名義,對士兵作抗日宣傳工作。
然而劉佩榮等很快發現,江東昇抗日是假,發展自身實力才是真。經上級批准,他又帶政訓處的大部分人轉移到紅軍幹部孟慶山(1955年少將)組織的河北遊擊軍工作。孟慶山是受八路軍派遣,來冀中地區收編民間抗日武裝的,在他的努力下,到1938年年初,河北遊擊軍已經收編了包括3個師、3個直屬團、12路軍在內的近6萬餘人的武裝。
1937年底,江東昇的部隊也已發展到3000餘人,並與新安縣保安隊長劉克忠(1938年被錯殺)指揮的河北遊擊軍第8路軍經常發生衝突。孟慶山調集遊擊軍各部1.2萬餘人,將江東昇部打垮,江東昇、左清臣等也都被活捉。為了擴大抗日陣營,劉佩榮向孟慶山提議,可以收編江東昇部為遊擊軍第13路軍,孟慶山考慮再三後同意了。
江東昇再次見到劉佩榮,非常驚訝,又聽說孟慶山決定釋放他們,更是高興,於是滿口答應了遊擊軍的收編條件,並請劉佩榮擔任政委。此後,在劉佩榮的鼓勵下,第13路軍積極對日作戰,曾奇襲高碑店火車站,活捉日軍1人。新城、固安、雄縣、涿縣一帶的農民、學生和舊軍人也紛紛參軍,僅僅兩個月的時間,部隊就擴大到近2萬人。
部隊的迅速擴大,江東昇的野心也急劇膨脹起來,他已經不甘心居於河北遊擊軍之下,而是想把自己的部隊命名為華北民眾自衛軍,與遊擊軍平起平坐。劉佩榮起初對此堅決反對,但經冀中軍區首長呂正操、孟慶山等人研究後,表示只要江東昇能繼續堅持抗日,那麼就允許他的部隊改名,且自成一系,江東昇和左清臣聽說後都非常高興。
1938年5月,第13路軍被正式整編為華北民眾自衛軍,下轄三個師九個團,三個師長仍是之前四大隊的三個大隊長,此外各級部隊都模仿八路軍設政工幹部,三個師政委分別為黃山虎、李士齋和王子卿。後來自衛軍又在麻家營收編了蔣軍第29軍殘部孟子賓的隊伍,新擴編了獨立團、騎兵團和特務營,部隊勢力範圍除覆蓋新城縣全境外,還擴充套件到周邊七縣。
華北民眾自衛軍的崛起,震驚了華北日軍,但由於此時日軍主力正在華中地區作戰,後方兵力不足,日軍只能偶爾派飛機前來偵察、轟炸,但都沒有出兵掃蕩。趁此機會,自衛軍在6、7、8月間頻繁主動出擊擾襲敵人,殲敵多名,繳獲不少武器彈藥。這些戰鬥大多由參謀長左清臣和思想比較進步的第3師師長曹學敏指揮發起。
1938年10月,日軍攻佔武漢三鎮後,立即回師華北。11月12日,日偽軍6000餘人,在飛機坦克大炮的支援下,兵分三路直撲新城抗日根據地。由於自衛軍總指揮部對敵人的這次大討伐毫無準備,又只是命令各師在各村進行純粹的陣地防禦戰,所以雖經指戰員們浴血奮戰,但防線還是被日軍突破,自衛軍總指揮部白溝鎮也被日軍佔領。
由於華北民眾自衛軍各部之間缺乏有效的聯絡,加上江東昇陽奉陰違,始終不讓各級政工幹部掌握部隊指揮權,所以在日軍的這次大規模掃蕩中,部隊完全潰散,江東昇、左清臣和軍政治部主任唐保蘅等帶著100餘人退入白洋淀,一個月內又收容了1000餘名潰兵,劉佩榮則帶著十幾名政工幹部留在米家務一帶繼續打游擊。
1939年年初,冀中軍區在得知華北民眾自衛軍潰散後的情況,決定把江東昇部收編為八路軍冀中軍區第6支隊,仍由江東昇任司令員,唐保蘅和劉佩榮則職位對調。除此之外,軍區還撥來一部電臺和10萬元邊幣的慰問款。江東昇、左清臣皆大歡喜,便張貼布告招攬舊部,被打散的指戰員也紛紛迴歸,不久便又恢復到3000餘人。
【1939年春,八路軍第120師師長賀龍與參謀長周士第率部挺進冀中】
為了提升冀中地區各地方武裝的戰鬥力,1939年春,八路軍第120師師長賀龍率師主力6000餘人進軍冀中,其中由余秋裡(1955年中將)指揮的軍區第3支隊來到大清河北,負責與6支隊協同作戰並對其進行整訓。為統一指揮,同年5月,兩支隊進行了合併,6支隊被編為3支隊8團。
這個結果當然是江東昇所不願看到的,這意味著他的“獨立王國”的終結,他不再是新城縣說一不二的人物,而必須聽從3支隊的指揮。事實上,八路軍第120師只是在冀中地區待上一段時間後,又返回了晉西北根據地,到那時江東昇多半是這裡的一把手,但目光短淺的他,自然沒有判斷到這一情況。
部隊改編後沒多久,江東昇帶著少數親信離開3支隊,聲稱要脫離八路軍去另立山頭。為了消除江東昇離隊帶來的惡劣影響,3支隊副司令員常德善(1942年犧牲)、參謀長劉忠(1955年中將)親自出馬,將江東昇逮捕後槍斃。直到1988年9月14日,新城縣委才為江東昇進行平反,認為其是“脫隊”而非“叛變”。儘管如此,考慮到江東昇生前曾幾次想另立山頭,就算他沒被錯殺,估計之後也不會有很好的發展。
最後要提一下的是,曾是江東昇心腹之一的左清臣,沒有跟著他脫隊,而是堅決地在八路軍領導下與日偽軍作戰,曾任八路軍第385旅8團副團長,1941年在與日偽軍的戰鬥中壯烈犧牲。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