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帥都是我軍的精英人物,為新中國建立做出了突出貢獻,為大家所熟知。十大元帥每一個人的最突出貢獻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朱德
他在元帥中年齡最大,資格最老,貢獻最大,最大的貢獻是南昌起義之後。
南昌起義中各路英雄薈萃,此時他早已經脫離了滇軍,掌握的軍事力量比不上賀龍和葉挺。他利用元老身份去鼓動滇軍起義,影響也極為有限,只帶出了九軍軍官教育團3個連和南昌公安局2個保安隊,500人不到。這些人,在南下時也很快走散。
起義軍南下作戰,他的軍事才能逐漸顯現出來。開始,他分管後勤工作,後來在三河壩分兵,他成為阻擊部隊負責人。在完成阻擊任務後,他帶領的部隊還剩下約2000人,而南下的主力被打散了,僅有周邦採帶領的200多人(粟裕就在這支隊伍內)返回來和他會合。
朱德在革命最危急時刻成了部隊最高負責人,他堅決反對解散隊伍,利用滇軍中的舊友和部下關係,保留下了隊伍。最終,有800人跟隨他上了井岡山。
紅四軍以及後來的紅一方面軍的高階將領大部分來自這800人,朱德元帥保留革命火種功不可沒。
2、彭德懷
他是元帥中打仗最多的一個,從年輕時在湘軍一直打到抗美援朝。最令人稱道的是打敗聯合國軍,威震世界。
抗美援朝有多難?對手是世界最強的美軍,挾戰勝德國和日本的餘威而來,武器裝備全面碾壓我軍。在鄰國作戰,戰場環境完全陌生,我軍剛從抗戰時游擊戰向現代化戰爭轉換,就要面臨一場海陸空全方位的大規模戰爭。
為了打贏這場戰爭,我軍調集了四大野戰軍中最強的作戰兵團,全國人民動員起來做後勤,最能打硬仗的彭大將軍知難而上,打了一場影響國運的戰爭。
彭總指揮下,我軍從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1月8日,開戰就取得三次戰役勝利。這三戰時間僅兩個多月,一場接著一場,抓住了美軍弱點,打出我軍風采。
此後,美軍調整戰術,增加兵力,並針對我軍特點改進戰術,四次和五次戰役打得很艱苦。最終,彭總頂住了壓力,和美軍打成平手。
這場戰爭,也讓他屹立於世界名帥行列。
3、林彪
解放戰爭中,國共雙方都把東北作為戰略焦點,國軍派出了黃埔生中最優秀的杜聿明,我軍派出了紅軍之鷹林彪。
國軍將遠征緬甸的精銳部隊全部派往東北,部隊訓練有素,武器精良。我軍也從各大根據地抽調最強部隊,精兵強將彙集。
作戰初期形勢不利,我軍來自各個山頭,武器、指揮、後勤都沒有統一,從錦州一直退到長春。危急時刻,林總整頓部隊,建立北滿、南滿根據地,進行練兵。同時,劉伯承、粟裕在中原戰場拖住國軍增援東北部隊,各解放區全力配合東北,哪怕拼光自己也在所不惜。
經整頓練兵後,我軍如下山猛虎實力大增,接連展開反攻。我軍10萬大軍出關,三年時間發展到百萬,在林總指揮下解放東北,並一口氣打到廣東、廣西、海南島,為全國解放起到了重要貢獻。
4、劉伯承
打仗如行雲流水,指揮作戰謀略多端,是我軍中的軍神。能打順風仗,也能打逆境仗,挺進大別山,為了全域性犧牲自我。
解放戰爭初期,華東和中原我軍戰績最佳,抗擊著國軍最多兵力。中原野戰軍在連戰連捷兵強馬壯之際,敢於拋棄重武器,遠離根據地深入國軍腹地,破釜沉舟逆境作戰。
解放戰爭中,大別山作戰最苦,對手是國軍名將白崇禧,桂軍作風頑強,而且抗戰時在安徽盤踞多年,擁有地利。我軍遠離後方,缺少補給,武器火力沒法與桂軍主力抗衡,只能運動作戰與敵人周旋。
經過半年艱苦作戰,到臨泉寨會師時,4個主力縱隊只剩下5萬6千人。原本實力強大的中原野戰軍損失了6萬多部隊,還有部分主力部隊地方化,留在大別山。1947年底,部隊人數還沒有年初多,炮兵還不及47年初的水平。
中原野戰軍此時實力大大落後於東北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劉帥為了全域性勝利作出重大犧牲,令人欽佩。
5、賀龍
雖然元帥排名第5,賀老總在1955年授銜時的命令狀卻是001號。這一榮譽是因為他的獨特貢獻。賀老總生性坦蕩,一生中最為人稱道的是他三讓兵權。
1、1927年夏季,他還是不是黨員,毅然帶著自己的20軍全軍參加革命。這支部隊成為我黨掌握的第2支力量,對南昌起義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起義部隊到廣東後最終被打散,他毫無怨言,提出回家鄉去還能再拉一支隊伍出來。
2、從1928年年初開始,他在湖南老家鬧革命,建立的紅軍隊伍幾經挫折依舊不倒。他組建了紅2軍團,最終發展為二方面軍,該部隊成為紅軍時期的三大主力之一。他帶領的紅軍長征時損失最少,出發時1萬多人,到陝北還是1萬多人。見到周恩來,他就提出部隊聽從指揮,統一由前敵司令彭德懷調遣。
3、解放戰爭不久,他第三次讓兵權,將晉綏根據地的部隊調到延安,由彭德懷組建西北野戰軍,他只負責後勤糧草工作。遇到老部下不聽從指揮,他親自去做工作。
這三次讓出兵權,彰顯了賀老總的高風亮節。
6、陳毅
陳老總沒上過軍校,在軍事上卻有重要貢獻。大家最熟悉的稱呼是陳軍長。
他是新四軍的開創者,紅軍主力長征後經歷了3年最艱苦的游擊戰。新四軍組建後,他就帶領1、2支隊東進江南敵後,開創根據地。他多次力勸項英帶軍部東進,如果他的建議被採納,就不會有皖南事變的悲劇。
他具有卓越的戰略眼光,孤立國民黨頑固派,團結各方力量,在江南江北取得很大發展。他慧眼識人才,使粟裕軍事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將葉飛調到自己麾下,並使原四方面軍陶勇、王必成等將領快速成長。
1940年後,他統帥新四軍全軍,在長江地區發展出廣大根據地。後來,新四軍大部發展為我軍主力華東野戰軍;5師建立中原根據地;2師挺進東北,發展為兩個主力縱隊。
7、徐向前
徐帥沒有顯赫背景,紅軍時期能夠威震一方,發展出10萬紅軍,被國民黨列為和朱德、毛澤東一樣的重要懸賞物件,他全憑出色戰績。
1929年,他受命去領導一支300多人的紅軍隊伍,這支部隊缺乏正規軍事幹部,大多數幹部都是當地青年農民。他避實擊虛,積小勝為大勝,半年時間就將部隊發展到幾千人,三次殲滅進剿的國軍整團,武器裝備煥然一新。
中央根據地有大量上過黃埔軍校的軍事骨幹,高層領導也有朱德、劉伯承、葉劍英、聶榮臻等到蘇聯培訓過的人才。鄂豫皖的正規軍事骨幹相比就少很多,徐海東、王樹聲、許世友、陳錫聯、陳再道等都是農民出身,打仗勇猛卻缺乏理論。
徐帥在紅軍時期,自己摸索了一套作戰方法,如收縮陣地戰法,圍點打援戰法等。這些戰法和毛主席的軍事理論相近,卻是徐帥自己創造,卓有成效。
徐帥創造了紅軍時期我軍殲敵記錄,軍事能力令人欽佩。
8、聶榮臻
聶帥資格很老,1926年就開始擔任湖北省委軍委書記,從事軍事工作。南昌起義,他是周恩來的軍事副手。紅軍時期,長期和林帥搭檔。不過他最為人知的還是建立晉察冀根據地。
在晉察冀根據地,他發揮了出色的組織才能,一年多時間就發展出主力近10萬。這個根據地離北平很近,是日軍的心腹大患,抗戰中艱苦卓越。
這個根據地有國際友人白求恩、柯棣華的動人事蹟,也有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的輝煌戰績,還有狼牙山五壯士氣壯山河,拯救日本小姑娘的人間大愛。
9、羅榮桓
羅帥長期擔任政工工作,紅軍時期並不顯眼,抗戰時到了山東展示了出色能力。
抗戰初期,軍閥韓復渠率部不戰而逃(後來被蔣介石槍斃),山東成了空白地帶,各路游擊隊、各路勢力混雜。國民黨委派沈鴻烈擔任山東省主席,東北軍于學忠任魯蘇游擊戰區總司令。
羅帥整合了115師和山東縱隊,我軍力量凝聚在一起。另一方面團結于學忠,將頑固派沈鴻烈擠走。後來于學忠與日軍作戰兵力損失很大,撤到後方。
國軍撤出後,整個山東被我軍發展為根據地,成為抗戰中我軍唯一完全控制的省份。山東兵力一度佔我軍總兵力三分之一,山東部隊分別編入東野、華東和中原三大主力,為解放戰爭勝利作出突出貢獻。
10、葉劍英
我軍情報專家,長期擔任參謀長職務,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事蹟是兩次關鍵時刻傳遞出情報。
第一次在1927年7月,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反共,革命最危急時期。我黨掌握的武裝只有葉挺部隊,還有嚮往革命的賀龍20軍。汪精衛對張發奎下令,密謀解除這兩支部隊武裝。他獲悉這一情況,連夜趕到九江,向賀、葉等人通報了敵人的陰謀。如果沒有他的及時情報,南昌起義沒發動就遭受挫折。
第二次在1935年長征中,張國燾利用兩支紅軍混合編組機會,發密電給陳昌浩,搞分裂主義。他擔任右路軍參謀長,看到密電後立即通知毛澤東。毛澤東迅速脫離險境,繼續北上。後來毛主席評價這件事情說,他救了黨,救了紅軍,救了我們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