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化飲寧心為治法名,適用於飲停心包證的治療方法,飲停心包(胸肺)者,又叫支飲,指因飲邪停積心包,阻滯氣血執行所致,以心悸怔忡、心胸滿悶、喘氣、倚息不能平臥、舌淡紫,苔白滑,脈沉伏或弱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應用領域
“化飲寧心”即化飲逐水以寧心,有“化飲寧心”作用的方劑舉例:
1、苓桂術甘湯(《金匱要略》方)
組成:茯苓、桂枝、白朮、甘草炙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溫陽化飲,健脾利溼。
主治:中陽不足之痰飲。胸脅支滿,目眩心悸,短氣而咳,舌苔白滑,脈弦滑或沉緊。
2、葶藶大棗瀉肺湯(《金匱要略》方)
又名葶藶大棗湯、葶藶瀉肺湯。
組成:葶藶子、大棗
用法:先煮大棗,去棗,入葶藶,水煎頓服。
功用:瀉痰行水,下氣平喘。
主治:治肺癰,濁唾痰涎,咳喘胸滿不得臥,或面目浮腫等症。方中葶藶開肺氣,瀉水逐痰;大棗安中護正,佐葶藶瀉肺不傷胃氣。
參考文獻
1、曹洪欣,劉保延總主編,李劍,曾召主編.《中國中醫藥學術語整合治則治法與針灸學》:中醫古籍出版社,2006年
2、鄒積隆、叢林、楊振寧主編.《簡明中醫病證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
3、郭振球.《實用中醫診斷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年
4、朱文鋒.《中醫診斷與鑑別診斷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年
5、李經緯等.《中醫大辭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年
6、鄧中甲.《方劑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