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7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中,為了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與美國侵略者浴血奮戰。
首批入朝部隊是志願軍13兵團,有數十萬人,後來隨著戰爭局勢發展,陸續增派了不少部隊。
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一共有六個兵團,先後有11位兵團司令員。
他們都是誰?後來又獲得怎樣的軍銜呢?
01、東北邊防軍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為了保衛東北邊防,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未雨綢繆,決定調幾個軍到東北地區,加強東北邊防。
7月7日,周恩來主持召開了關於國防問題的重要會議,會議決定以原第四野戰軍13兵團部隊配15兵團指揮部共4個軍、3個炮兵師、1個高射炮團、1個工兵團,共25.5萬人組成東北邊防軍。
由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粟裕擔任司令員兼政委,海軍司令肖勁光任副司令員,總政治部副主任肖華任副政委。
粟裕領導的東北邊防軍不僅承擔著保衛東北的任務,還要在必要的時候奔赴朝鮮,支援朝鮮人民軍作戰。
是的,粟裕本來是志願軍統帥第一人選。
可惜,粟裕此時身體不好,病情時好時壞。 7月14日,粟裕上報中央軍委請求病休一段時間,以便身體早日康復後執行新任務。
很快,軍委同意了他的請求,由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高崗暫代粟裕職務。
02、志願軍總部
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朝鮮戰局發生了急劇變化。 周恩來總理先後警告美國道:
“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若美軍跨過三八線,侵略朝鮮,我們不會坐視不顧。”
然而,這番警告被美國總統杜魯門置若罔聞,他天真地以為這是中國對聯合國的“外交訛詐”。
10月1日,美軍越過“三八線”,隨即又轟炸中國丹東地區。
是可忍孰不可忍,中國答應了朝鮮求援請求。 10月8日,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由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委,鄧華任副司令員兼副政委,洪學智、韓先楚任副司令員,解方任參謀長,杜平任政治部主任。
(後鄧華任第二任司令員兼政委;楊得志任第三任司令員、李志民任第三任政委,楊勇任第四任司令員,王平任第四任政委)
志願軍入朝後,總計有6個兵團,11位高階將領先後擔任兵團司令員。
03、第13兵團
第13兵團就是由東北邊防軍改編而來,前身是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下轄第38、第39、第40、第42軍及邊防軍炮兵司令部與所屬炮兵第1、第2、第8師共約25萬人,由志願軍總部直屬。
鄧華(開國上將)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洪學智(開國上將)、韓先楚(開國上將)任副司令員,解方(開國少將)任參謀長,杜平(開國中將)任政治部主任。
10月25日,13兵團入朝後,兵團司令部、政治部和其他機構奉改組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政治部及其他機構,所屬第38、第39、第40、第42軍歸志願軍總部直屬。
第13兵團參與指揮了第一至第五次戰役,還直接部署了震驚中外的上甘嶺戰役等著名戰役。
04、第9兵團
第9兵團前身第三野戰軍第9兵團,本來的任務是解放臺灣,抗美援朝爆發後,改稱志願軍第9兵團,下轄第20、第26、第27軍。
由宋時輪(開國上將)任司令員兼政委,陶勇(開國中將)任副司令員,覃健(開國中將)任參謀長,謝有法(開國中將)任政治部主任。
1952年8月,王建安(開國上將)接任司令員(後兼政治委員); 1953年4月,王必成(開國中將)任副司令員,胡炳雲(開國少將)任參謀長。
第9兵團參與指揮了第二、第五次戰役等著名戰役。
05、第3兵團
第3兵團前身是第二野戰軍第3兵團,1951年3月動身入朝,下轄第12、第15、第60軍。
陳賡(開國大將)任司令員兼政委,王近山(開國中將)任副司令員,杜義德(開國中將)任副政治委員,王蘊瑞(開國少將)任參謀長,劉有光(開國少將)任政治部主任。
1953年,副司令員王近山兼任代司令員,杜義德任政委。
4月18日,由王近山輪換回國,許世友(開國上將)任司令員,曾紹山(開國中將)為副司令員。
06、第19兵團
第19兵團前身是華北軍區第19兵團,1951年2月16日入朝,下轄第63、第64、第65軍。擔負志願軍第二番輪戰任務。
由楊得志(開國上將)任司令員,李志民(開國上將)任政委,鄭維山(開國中將)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陳先瑞(開國中將)任政治部主任。
1952年7月,韓先楚接任司令員,曾思玉(開國中將)任副司令員(鄭維山調任第20兵團代司令員)。
1953年5月,黃永勝(開國上將)接任司令員,陳先瑞為副政治委員。
07、第20兵團
第20兵團前身是華北軍區的第3兵團(後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兵團),1951年6月入朝,下轄第66、第67、第68軍。
由楊成武(開國上將)任司令員,李天煥(開國中將)任政委、文年生(開國中將)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向仲華(開國中將)任政治部主任。
楊成武回國後,鄭維山任代司令員。
1953年,楊勇(開國上將)入朝,接任司令員。
08、第23兵團
第23兵團前身是綏遠起義的國民黨部隊,歸屬華北軍區建制,1951年9月入朝,下轄第36軍、第37軍,擔負清川江以北泰川、院裡、南市3個機場的修建任務(11月底回國)。
由董其武(開國上將)任司令員,高克林(1953年8月,高克林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黨組書記,因此未授銜)任政委,姚喆(開國中將)任副司令員,裴周玉(開國少將)任政治部主任。
結語、
綜上所述,志願軍6個兵團,先後有11為司令員(不含戴司令員)。
分別是:鄧華、宋時輪、王建安、陳賡、許世友、楊得志、韓先楚、黃永勝、楊成語、楊勇、董其武。
除陳賡是開國大將之外,其餘10為司令員都是開國上將。
換言之,陳賡是志願軍兵團司令員裡唯一一位開國大將。
遺憾的是,陳賡是志願軍11位兵團司令員中最早離世的。
1961年3月16日,陳賡在上海去世,終年58歲(最晚逝世的是楊成武,於2004年2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正是這些百戰名將,率領一群最可愛的人,與最強大的敵人,浴血奮戰,頑強拼搏。
最終,擊敗了囂張不可一世的美國軍隊,守衛了新中國的國防安全,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揚眉吐氣,震驚世界。
此戰之後,美軍以及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都不敢小覷中國人民子弟兵,後人得以安享數十年太平盛世。
此戰,護我華夏!
此戰,壯我中華!
此戰,青史留名!
此戰,萬古流芳!
銘記歷史,致敬英雄,
國難有你,大戰有你,
民族甚幸,人民甚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