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統治者都非常忌憚掌管兵權之人,是以武將地位在很多時候都不如文官高。
越王勾踐“狡兔死,走狗烹”,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由此可見,兵權對於鞏固政權有多重要。
上世紀二十年代末,中國共產黨在經受了慘痛的教訓後才真正領悟領悟這一道理——“政權是在槍桿子中取得”,並於1928年擁有了自己的第一支軍隊——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
可以說,擁有兵權,才可能擁有最高話語權。作為中國共產黨軍隊締造者之一的毛主席,一直以來,堅信並踐行著“黨指揮槍”而非“槍指揮黨”的治軍理念。
鄧小平曾這樣評價毛主席:
“毛主席很懂得領導軍隊的藝術,就是不允許任何軍隊領導幹部有個團團,有個勢力範圍。”
1973年,為從嚴治軍,毛主席再次發揮了領導軍隊的藝術,將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還讓當時年紀最小、地位最高的司令員最先表態。
這一系列的操作沒有一處是無用、多餘的,它使得整頓軍隊的既定目標成功完成。是從嚴治黨的必要步驟。但他為什麼要讓年齡最小、地位最高的司令員先表態,這位司令員是誰,他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這其中的彎彎繞繞。
一、主席“巧妙”治軍,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
1927年,國民大革命在蔣介石的叛變下以失敗告終。“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蔣介石憑藉手上的兵權,大量迫害共產黨人士,白色恐怖直奔我黨而來。面對如此情形,我黨不得不總結教訓,充分認識到擁有軍隊的重要性。
“八七會議”上,毛主席痛定思痛,堅決提出“政權是在槍桿子中取得”。並以實際行動,組建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支軍隊,不久,又透過“三灣改編”,成功實現“黨指揮槍”的歷史壯舉。
“黨指揮槍”的理念,一直貫徹執行到現在甚至未來。評價一支軍隊的標準,一反面看這支軍隊的作戰能力如何,另一方面更要看這支軍隊的“軍魂”如何。
“中國軍魂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標準答案是: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這是“業百科”上關於軍魂的解釋。
這些經驗、解釋都是在血的教訓下總結而來。毛主席一生都在貫徹執行這一理念,然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上世紀六十年代末,軍隊在某些居心不良的人的攛掇下,差點發生“槍指揮黨”的局面,好在毛主席在察覺之後,將這一火苗及時掐滅。
1973年,企圖“槍指揮黨”的“九一三”事件剛剛過去了兩年,毛主席的心中依然一陣後怕,不禁感嘆,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管軍隊了。
確實,新中國成立以來,他只在在抗美援朝的時候,管過一次軍隊,之後就將軍權放手他人,再也沒有管過軍隊。
毛主席的放權,給了一些人鑽空子的機會,他們“拿著雞毛當令箭”,淨做一些危害國家和人民的事情。這才讓毛主席下定決心,親自出手,從嚴治軍。
不僅要黨指揮槍桿子,還要讓軍隊的“步調”保持一致,否則分部隊分成兩派,想要取得勝利,簡直就是痴心妄想。
從過去到現在,從國內到國外,整頓軍隊一直都深深困擾國家的領導者。如果處理不周,稍不小心,便會因為觸動軍隊大佬的利益而引起兵變。因此,毛主席為此次治軍,做了充分的準備。
首先,他重新啟用在特殊時期受到排擠的老幹部鄧小平,並和鄧小平通氣。鑑於當時軍隊中出現的一些“派別”、“團團”,他們共同商議,讓八大軍區的司令員相互對調。
中國人民解放軍當時共有十一大軍區,新疆、成都和昆明三大軍區的司令員剛上任不到幾個月,不必再來回折騰,所以只讓剩下的八大軍區司令員相互對調,從根上拔除“派別”勢力。
其次,毛主席藉助1973年12月份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向參會同志提出要調一調大軍區司令員的建議。
政治局會議總體來講它的職責主要是議政,毛主席打破這一傳統,在會上光明正大的議軍,這讓許多軍區司令員有些措手不及。
毛主席對於調整軍區司令員一事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一個人在一個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
看似輕鬆的玩笑話,其實毛主席已經說的非常明白,大有含沙射影之意,一語道破軍隊中的不良現象,這就讓那些軍區司令心裡有桿秤,不至於產生有些人心裡不滿,內心罵孃的情況。
會後,毛主席還專門在書房接見了與會的司令員,這次的氣氛相對於政治局會議的氣氛要好一點,毛主席甚至還和一些司令嘮家常。在談及八大軍區司令員相護對調一事時,毛主席最先問了當時年齡最小、官職最大的李德生司令員有何感想。
二、年紀最小、地位最高的李德生最先表態
沒有想到毛主席會問自己想法的李德生,震驚之餘,他忙回道:
“我服從組織決定,對這次對調沒有意見。”
李德生是北京軍區的司令員,這一年,他只有57歲,相對於其他軍區司令,他的年齡是最小的,作為北京軍區司令員,毫無疑問,他的地位要比其他軍區司令較高,
這位李德生到底是什麼人?竟然能讓毛主席在八大軍區司令中首先過問他的想法?
李德生1916年出生在大別山地區,是河南新縣人。在其不滿14歲的時候,參加了紅軍,投入到中國革命當中去。
他年紀雖小,但是頭腦非常靈活。一次,紅軍在作戰過程中大獲全勝,繳獲了不少槍支彈藥,李德生有幸獲得了一杆槍。不過這杆槍不是一把完整的槍,它是一個半截槍。槍管在戰鬥中被炸燬,被人鋸掉了一節,因此這支槍沒有準星。
一杆槍沒有準星,對於沒有經驗的戰士來講,非常難擊中目標,和廢槍無差。然而,李德生沒有抱怨,更沒有拋棄這杆槍。
準星的作用是幫助持槍者瞄準目標,是參照物般的存在,為此,李德生想了一個法子:讓標尺的缺口對準槍管的正中,形成一個“三點成一線”,高低注意點就行了。
他的這種開創精神和不抱怨的精神,還集中體現在上甘嶺戰役之中。
1952年,李德生作為志願軍第12軍副軍長,聽從祖國的號召,奔赴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
從10月14日起到11月25日,上甘嶺戰役共持續了43天,中途換了兩個指揮員。前期指揮員由15軍軍長秦基偉擔任。後期由12軍副軍長李德生全線指揮。
李德生在率領部隊奔赴上甘嶺前線時,剛剛才從前線撤下來,準備換防休整。還沒等部隊休整幾天,部隊的任務就變成駐守上甘嶺。
關於這次的軍事調動,上頭命令李德生先率領12軍和第15軍協同作戰,不同的是,李德生變成了指揮兩軍的總指揮。
11月1日至25日,李德生率領的12軍在上甘嶺戰役中同敵軍奮戰了25天。期間,李德生創造性的提出了“兵力前輕後重,火力前重後輕”的作戰部署,開創了小兵群作戰的戰鬥方法。
這種作戰方法的應用,讓31師91團的一個班,以犧牲三人為代價,殲滅敵軍400餘人。以少勝多,堪稱軍中典範。
死守上甘嶺,李德生不僅用小兵群作戰,還在戰爭之餘,搶修工事防禦,解決後勤補給、通訊等問題,數次擊退敵軍,並一舉奪得之前失去的537.7高地。最終,12軍與15軍透過密切配合,成功打消敵軍攻佔上甘嶺的計劃,我軍在此戰役中取得勝利。
戰鬥結束,12軍完也成了自己的使命,照軍令,從上甘嶺撤退。正應了一句話“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不帶走一片雲彩”。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上甘嶺戰役中,人們只知道15軍是大功臣,不知12軍曾在上甘嶺奮戰二十多天。就連當時的各大報紙都在讚頌15軍的功勞,全篇內容沒有一處寫12軍。這讓12軍上上下下的心裡都覺得非常憋屈,還有不少人向李德生抱怨:我們辛辛苦苦打的仗,結果卻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對此,李德全反駁說道:
“我們打仗,不是為了哪個軍,更不是為了爭哪個部隊的什麼榮譽,我們為的是整個志願軍,我們打的是軍威!國威!”
從李德生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他不是一位功利心很重的人,以大局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關於這一點,李德生一生都在踐行。
三、一生為軍,官至正國級
1955年,我軍開始實行軍銜制,當時,39歲的李德生被授予少將軍銜。當然,這並不算是他人生最高光的時刻。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李德生的仕途如開掛一般,巔峰時刻,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為正國級國家領導人。
從1966年開始,在那個特殊年代下,安徽省發生了大規模的武鬥,這給社會秩序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帶來了嚴重危害。為了儘快穩定安徽局勢,中央決定讓時任12軍軍長的李德生率領其部隊前往安徽,執行軍管任務。
李德生不負眾望,抵達安徽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頓工作,很快安徽的局勢被穩定下來,生產各方面也恢復正常。
這件事情讓李德生成功引起了中央的注意。
1968年,李德生作為安徽省的重要領導人,參加了中共八屆十二中會的領導人。這次會議,可以說是李德生仕途開掛的起點。
會議現場,周總理唸到了“李德生”,毛主席頓時來了興趣,問誰是“李德生”?
解放戰爭期間,毛主席曾為了革命的需要,化名“李德勝”以方便開展工作。當他聽到“李德生”時,腦海中不由憶起那段崢嶸歲月。
周總理聽到毛主席問題後,點名讓李德勝站起來,作為一名軍人,李德生雖已年過半百,但依舊如同部隊的青年戰士一樣,唰的一聲迅速比直的站起,聲音洪亮的答:“到”。
李德生老當益壯的軍人風采在毛主席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跡。這也為後來毛主席重用李德生埋下了伏筆。
次年,中共九大上,李德生被毛主席和中央提名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這讓他大吃一驚。
他本是一軍之長,軍銜只是少將,突然被中央提名候補委員,這在我黨歷史上絕無僅有。候補名單就只有那麼多,自己佔了一個名額,肯定有其他資歷老的前輩沒有被提名,李德生內心非常忐忑,不願接受這個從天而降的候補委員,還拖人幫忙到主席身邊諫言,自己能力有限,不能勝任該職。奈何木已成舟,他只能服從命令。
成為中央政治局成員的李德勝,他的工作重心並沒有變,仍然在安徽,在軍隊。當了一輩子軍人,他並不想加入到政治之中。
沒成想,在同年9月份,中央又電令李德生到中央工作。根據中央指示,他除了擔任安徽及南京的黨政軍的職務外,還要參加政治局活動、國務院業務組和軍委辦事組的工作……
一下子,李德生頭上多了好多職稱,在北京、安徽、南京來回跑,忙得腳都沾不著地。一次,他終於有機會和毛主席談話,說到工作問題,他以說身上兼職太多為由,請求辭去一部分官職。
毛主席不同意,還鼓勵他,為他出對策:
“不要免”“你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三分之一時間在北京,三分之一時間讀書學習,三分之一時間到下邊搞調查研究”……
這還不算完,1970年,在毛主席的力薦下,李德生擔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當時有人非常不贊同李德生擔任總政治部主任,少將怎麼能擔此重任?毛主席聽後,非常氣憤:“李德生不合適,你就合適?”
足以見得毛主席非常信任李德生。三年後,李德生又被中央任命為中共中央副主席,同時身兼數職,他的政治生涯一度達到頂峰。
多大的官,就要承受多大的責任。特殊時期,李德生被毛主席頂起來,擔當大任。李德生不負所托,一方面在其位謀其職,工作認真從不馬虎;另一方面面對誘惑,獨善其身,不搞派別,有效制衡了當時我黨政軍的一些勢力。
此次毛主席提出的八大軍區職位對調建議,李德生率先表態並行動,為其他軍區司令員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帶頭作用,讓毛主席的從嚴治軍得以順利實現……
縱觀李德生的一生,一生為軍,獨善其身,淡泊名利卻又身居高職。傳奇一生令多少人望塵莫及。一個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