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年,大家有沒有發現“科技創新”這個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好像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最關心的“話題”之一。人類進入21世紀後,以資訊科技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始終引領著世界的潮流。縱觀市值排名世界前列的那幾頭“怪獸”,總少不了科技公司的半壁江山。
科技領域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世界各國在這個領域中的較量,已經完全進入白熱化。形成了這樣的一種格局:超級大國是領跑者,中等國家是陪跑者,小國就只能抱大腿,選擇站隊躺平。
在俄國有一個著名的經濟學家,叫康德拉季耶夫,他透過系統性地分析發達國家(主要是英、法、美),在18世紀到20世紀這段時間內在經濟方面的指標,比如價格、利率、煤炭、進出口等等,發現了一個驚人的“規律”。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可能存在3個長期波動。後來這個規律被稱為“康波週期”。
康波週期到目前為止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研究經濟的學術體系,不過要說經濟週期,最早在19世紀末,俄國人帕爾烏斯就已經發現了這種規律性的波動。
如果從“康波週期”的角度看,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誰掌握了主動權,誰就會在下一個經濟週期內立於“食物鏈”的頂層。而美國人正式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不惜一切手段,寧願臉都不要了,才對其他各國屢次出手。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穩住”自己獨一無二的地位。
接下來我們就來從康波週期的角度,看一下世界經濟發展史。
第一次康波週期
康波週期包含於工業革命中,它讓工業革命劃分得更細緻。我們知道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會有開始、頂峰、完成這三個階段。當本次工業革命的技術紅利完全被實體產業吃光之後,就會催生下一次工業革命,只有這樣人類文明才會持續向前,而每一次工業革命後,都會誕生一個“超級大國”。
第一次工業革命成就了英國,第二、三、四次成就的是美國,也可以說工業4.0版本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延續或昇華。這無關緊要,畢竟,今後資訊科技方面的革命可能會貫穿人類整個未來。
第一、二次康波週期,是以日不落帝國著稱的英國為主導,此時主要挑戰其霸主地位的是法國、德國和美國。英國之所以那麼狂,主要是從紡織行業開始的工業化,讓它實力翻了好幾倍。
在1769年,一個名叫阿克萊特做鐘的工匠發明了水力紡紗機,雖然活比較粗糙,但可以成批製造且省時省力,這算是開創了革命性的變革。在之後的一年裡,身為“木匠”出身的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珍妮紡紗機”。
1780年後,克倫普頓動腦洞大開,乾脆綜合一下珍妮紡紗機和水裡紡紗機,於是發明了騾子機(馬和驢的配對),既有細紗,又有動力。
後來身為“個體工商戶”的瓦特實在看不下去了,怎麼說他也是機械天才工程師,在“搞機”這方面絕不能落後,於是拉了個有錢的合夥人(第一個投資人沒錢倒閉了),對蒸汽機進行了歷史性的改良。這一改不要緊,成功地撬動了整個“地球”。
第二次康波週期
那是一個人人都愛“搞機”的年代,大家爭先恐後的發明改良紡紗機。蒸汽機取得重大進展的時,人們發現把蒸汽機放在抽水泵、紡織等行業太大材小用了,於是無縫對接其他行業,成為“萬能原動力”。
蒸汽機成為了帶動日不落帝國的火車頭,於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應運而生,之後便形成了以鋼鐵、鐵路為代表的第二次康波週期。
1790年,此時的美國已經取得獨立,為了發展經濟,開始大力吸引外資,尤其是對“老東家”英國的資源的吸收,畢竟本質上還是一脈同宗。
招賢納士之下,美國終於建成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座水力紡紗機,拉開了美國製造業改革的序幕,也加入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浪潮當中。這中間要感謝一個人,這個人叫塞繆爾·斯萊特,他是一個十分聰明的英國“高階技工”,為了錢和地位,不遠萬里偷渡到美國,支援美國建設,最後名利雙收,成為“美國製造業之父”。
第三、四次康波週期
到了第三次、四次康波週期,就沒有英國啥事了,因為第二、三次工業革命的發起國是美國,如果說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來源於工匠,那麼之後的工業革命就是科學理論和產業的相結合。
內燃機和電力的廣泛應用,讓美國反超英國,從此一騎絕塵,為了鞏固自己的霸主地位,美國煞費苦心,進行了一系列的騷操作。第三次康波週期主要是以電氣、化學、化工為代表 ,而第四次康波週期則以計算機和汽車為代表。這裡需要注意,此時的計算機並不能完全代表資訊科技的未來。
在1946年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一個佔地150多平米,重達近30噸的怪物誕生了,這是現代意義上的第一代“科學計算機”,它1秒鐘內可以進行5000次加法運算和500次乘法運算,而此時的計算機還只是給軍方提供。真正應用到社會中的各個產業領域,要在20年之後。
事實上,也有很多研究康波週期的經濟學家,習慣於把第三、四次康波週期合併成一次,這跟把第三、四次工業革命合併一樣,沒什麼好質疑的。在這個經濟週期內陪跑並有能力和美國一決高下的就是亞洲飛速發展的日本了。
第五次康波週期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內燃機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後,人們想著往其他方向發展,這就給資訊科技公司提供了一個資本的加持,在前期作業系統的競賽中,比爾蓋茨透過“作弊”的手段打敗了喬布斯,最終實現搶先登陸,才有了後來壟斷幾十年的Windows作業系統。
第五次康波週期,人類真正地進入了資訊科技時代,在半導體行業不斷突破、生物技術、航天技術、5G、人工智慧等產業也開始突飛猛進,一系列的科技巨頭逐漸誕生,今天人們不僅有了筆記本還有了智慧手機。在這次康波週期,美國仍然是主導國,而環顧眼四周,讓美國人真正害怕的就是“東方獅子”的甦醒。
根據康波週期,我們可以把一個時段的經濟發展狀況,分為繁榮、衰退、蕭條、回升四個階段,一個康波週期的年限大約是在一個甲子之間。
目前,從全球各國的經濟發展形勢來看,應正處於康波週期中的“蕭條”階段,究竟全球性的缺芯還要持續多久?至今是個未知數。在缺芯難題還沒有解決的同時,擺在人們面前又出現了新一輪的“能源危機”。於是新能源又成了各國奮戰的焦點。
國內研究康波週期最出名的還是要屬“週期天王”周金濤,可惜的是周金濤英年早逝,不過他留下的那句話,依舊餘音繞樑——“人生髮財靠康波”。不管你信與不信,康波週期就擺在那裡。
我們不管康波週期的預測是否真的那麼“靈驗”,但是卻常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發。
一個人要想事業有成,就要時時刻刻掌握主動權,不管你是在什麼場上,都要有高瞻遠矚的目光,否則,不足以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同樣道理,一個國家要想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立於不敗之地,爭取最大的“紅利”,更需要提前十年,甚至百年做好布好局,並且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服務於國家整體的戰略需求。
接下來,在這最後的技術紅利中,誰吃得多的誰就有可能在下一個經濟週期內掌握絕對的主動權,在這方面,我們北交所的成立可以說意義重大且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