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原創稿
中秋節臨近,月餅的過度包裝問題再次受到社會關注。據媒體調查,市場上一些“套娃”式禮盒月餅依然存在,“大盒配小餅”現象仍較為普遍,讓不少網友感嘆是“買包裝送月餅”。
月餅外包裝過於奢華的問題多年來屢禁不止,其中有一定客觀原因。從生產經營者角度來說,銷售渠道和產品日趨同質化,市場需求多樣化,商家不得不想盡辦法在包裝上下功夫,同時看似高大上的包裝也成了他們高額利潤的重要來源。從消費者角度看,月餅具有一定的禮品功能,送禮要講面子,這就容易滋生攀比包裝之風。
但其實,過度包裝既不經濟,也不時尚,更不環保。華而不實的包裝就是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不僅平添消費者負擔、浪費資源,還會增加大量廢棄物。
研究表明,我國包裝廢棄物約佔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在這些包裝廢棄物中,大部分是過度包裝產生的。可見,治理過度包裝絕非小題大做,而是迫在眉睫、勢在必行。從長遠來看,任由過度包裝發展下去,不利於市場經濟健康發展,不利於綠色發展,也有礙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社會風氣的形成。
實際上,過度包裝並不是一個新鮮話題。如何解決該問題也受到了社會和有關部門的關注。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釋出了新修訂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強制性國家標準,明確31類食品、16類化妝品包裝行為“過度”界線,該標準的出臺有望從源頭減少資源消耗和包裝廢棄物產生,進一步引導綠色生產和消費。
想讓標準真正執行起來,企業、個人、有效的監管一個都不可少。此次新標準嚴格限定了包裝層數要求,修改了包裝空隙率限量要求及計算方法,增加了外包裝體積檢測、判定規則和不同商品的必要空間係數等,為企業生產、消費者識別、監管執行提供了清晰的方向。考慮到生產商要重新進行設計、商家要消納庫存等因素,新標準還設定了兩年過渡期。因此,當下廠家要儘快主動作為,趁早轉型,擺脫對包裝的依賴,用高質量和正確的價值觀贏得消費者,佔領市場。
口碑靠包裝堆不出來,面子靠包裝撐不起來,生產企業重新審視自身產品,消費者自覺踐行綠色消費理念,持續積累成效,包裝將回歸本義,商品將回歸價值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