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醫藥生物(申萬)指數下跌10.59%,跑輸絕大部分指數,牛氣不再,行業個股表現更是慘不忍睹,製藥龍頭恆瑞醫藥今年跌了44%,生長激素龍頭長春高新今年跌了37%,腰斬個股隨處可見。
綜合來看,今年醫藥行業主基調就是消化估值,同時由於政策帶來的預期干擾,悲觀情愈演愈烈,但反過來想,如果現在就是醫藥極度悲觀的底部,未來該如何佈局?
01
醫藥行業三季度總結
首先來看一下三季度醫藥上市公司整體的業績表現,根據國盛證券最新資料,2021前三季度醫藥上市公司整體的收入增速為17.73%、淨利潤增速26.35%、扣非淨利潤增速29.43%,整體在去年疫情低基數下有著恢復性快速增長。其中,2021Q3醫藥上市公司整體收入增速為8.21%、淨利潤增速-2.07%、扣非淨利潤增速6.25%,環比增速放緩明顯,主要是2020Q3的高基數,以及疫情反覆造成的影響。
但,醫藥行業已經進入了個股分化的細分領域時代,分拆來看更有參考價值,下圖左側為各細分領域收入增速,右側為各細分領域扣非後淨利潤增速。
分析一下圖中的資料,從2021Q1-Q3從收入端看,後疫情時代製藥裝備、創新疫苗、CRO、眼科、專科連鎖服務、ICL 6個細分領域實現了30%以上增長,共10個細分領域實現20%以上增長。從扣非利潤端看,製藥裝備、創新疫苗、CRO、眼科、ICL 5個細分領域實現50%以上增長,共8個細分領域實現40%以上增長。各細分領域呈現海水與火焰並存,冷與熱交織的情況,分化堪稱極致。
看完業績,再看一下機構在醫藥行業整體持倉情況,2021Q3全基金重倉醫藥倉位為12.30%,環比-0.70個百分點;非醫藥主題主動型基金重倉醫藥倉位為8.29%,環比-1.59個百分點;醫藥主題基金重倉醫藥倉位為93.40%,環比+0.39個百分點;A股醫藥市值佔比8.89%,環比-1.48個百分點,下圖為公募基金重倉醫藥持倉變化趨勢變化(2006-2021Q3),整體配置略有下降。
雖然機構對於醫藥行業整體的持倉略有下滑,但部分公司依舊是機構心中的“小甜甜”。
從公募基金持倉家數來看,公募基金數量前五的分別是藥明康德、邁瑞醫療、智飛生物、泰格醫藥、愛爾眼科;基金數量增加前五支股票分別是:藥明康德 、凱萊英、藥石科技、泰格醫藥、沃森生物。
從公募基金持倉總市值來看,持倉總市值排名前五分別是:藥明康德、邁瑞醫療、愛爾眼科、泰格醫藥、凱萊英;變動情況來看,基金持倉市值增加前五分別為凱萊英、藥明康德、美迪西、泰格醫藥、康龍化成。
看完機構心中的“小甜甜”,再來看看那些頂流的醫藥基金經理都在買哪些公司。
葛蘭、趙蓓、樓慧源三位都是三位知名的醫藥女神,近幾年都是賺的盆滿缽滿,其中葛蘭目前管理的基金資產總規模接近千億,她們的重倉股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透過分析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趙蓓的工銀前沿醫療股票、樓慧源的交銀醫藥創新股票三隻基金的十大重倉可以看出,同時進入三季度十大重倉股的有藥明康德、愛爾眼科、凱萊英、泰格醫藥、康龍化成五家公司,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五家公司機構認可度非常高,值得長線投資。
02
展望未來
雖然大家很關注具備持續優秀表現的賽道性機會,但是現階段市場環境下較難實現,基本面優秀的個股籌碼集中度高、預期相對充分,除非醫藥行業水位系統性上升,否則,也只是高位震盪。
參考國盛證券的觀點,目前有兩個佈局思路:第一是低位資產,這個思路偏向自下而上的個股選擇,對於前期關注度與配置力度相對較小,估值不在高位的標的,只要公司有邊際向好變化,就可能存在階段性佈局機會,基本面因素的考量相對弱化。第二,就是一定要重視跌的多的、辨識度高的龍頭白馬核心資產,有分歧不怕,這也是全行業的錢來醫藥第一個識別的重點,之前邁瑞、愛爾、通策等資產漲就是這個邏輯,但是把握反彈節奏、同時也要慎重考慮反彈幅度、估值及政策預期差的博弈,因為在獨特的市場環境下,這幾個要素轉換特別快。
未來醫保壓力將成為常態,醫保免疫仍是較好選擇,針對下游ToC 端而言,重點關注不佔醫保的品種比如自費生物藥,中藥消費品、醫美上游產品等;同時產業鏈上游ToB端也具備政策免疫,比如創新產業鏈CXO板塊,裝置板塊包括藥機裝置、藥房自動化裝置、 耗材生產裝置等,生命科學試劑耗材領域等。
03
尾聲
從幾年維度思考:如果過去3-4年醫藥投資更重視“選好主線賽道的頭部公司後享受估值擴張”,那麼今年要更重視“估值消化狀態下的個股價效比”。應對短期巨幅波動,我們需要把眼光拉長了看,思考醫藥行業長期增長的本質是什麼?
是醫藥剛需的長期拉動,是健康消費升級的長期拉動,並且當下的需求滿足度和滲透率極低,這是醫藥最為長期的大邏輯,但是因為大家對於支付端變革政策的擔憂,大家似乎忽略了這個本質,支付端政策不會是一個剛性行業的長邏輯限制,最多算中短期干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