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來臨的時候,應該買房還是存錢?是困擾當代人的一大問題。
毫無疑問,當前我們面臨著經濟通脹的困擾。早在3月份,房地產大佬王石就直言表示:一個涉及全球的嚴峻通脹惡果已經出現,以此來提示我們要做好應對措施。隨後,大宗商品開始上漲,比如銅、鋁、不鏽鋼、合金等原材料價格紛紛上漲了30%以上,進入第三季度後,蔬菜的價格也迎來了上漲週期,資料顯示10月份28種蔬菜26種出現了上漲,環比上漲16%,同比上漲12.5%。
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面對通脹我們常常會採用兩種方式來應對通貨膨脹:買房或者存錢。原因很簡單,選擇買房的原因是過去房價漲幅明顯,特別是大量人口流入的熱點城市,能夠透過房價上漲實現資產增值,以此來對抗通貨膨脹。而選擇存錢則是為了穩定地收益,相較於買房而言,將錢存入銀行的方式能夠使手頭的現金流動性更強,更有利於資金管理。
那麼問題來了,就目前的經濟形勢而言,我們是否應該繼續選擇買房或者存錢的方式來抵禦通貨膨脹呢?答案是否定的,目前來看無論是買房還是存錢,都不能夠作為有效對抗通脹的辦法。
首先來看買房。隨著樓市不斷地調控下,自2017年起房價漲幅就在不斷收縮,也就是說透過投資房產盈利的空間越來越小,房地產專家馮侖曾表示,對於投資房產的人來說,需要投資的房產每年漲幅超過9%,才能夠盈利。但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平均房價為9850元/平方米,同比上漲9.2%,也就是說已經接近天花板,根據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2021年9月新建商品房售價為10051元/平方米,漲幅僅為2%,當前整體樓市處於下行週期,最後兩個月出現大漲機率也很低。
可能有人會說,上述資料僅為平均值,如果選擇房價持續上漲的典型城市,依舊有獲利空間。很可惜,這種方法也行不通,具體來看,如果選擇三四線熱點城市,在樓市不斷“分化”的趨勢下,許多三四線城市房價會出現明顯的波動,比如在一段時間內房價上漲明顯,但過了一段時間房價又出現明顯下跌,比如宜昌、南充、吉林、常德、安慶等城市。如果是一二線熱點城市,則又要面臨二手房流動性變差的問題,如果房子都賣不動,那麼盈利也就無從談起。
進入2021年後,樓市整體調控力度明顯增大,住建部明確表示:對調控工作不力、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堅決問責,隨後銀川、徐州、金華、泉州、惠州5個城市被約談,原因是房價上漲過快。由此可見,投資房產所需的房價持續穩定上漲的城市,隨著樓市不斷地調控下,已經不會出現了。事實上,自2016年“房住不炒”正式提出後,房子就不再適合投資了。
再來看看存錢。根據央行公佈的最新利率顯示,活期存款基準利率為0.35%,顯然收益過低。不同的銀行定期利率也會存在區別,根據六大國有銀行存款利率來看,1年期最高為2.15%;2年期最高為2.95%;5年期最高為3.75%。而一些小城市、鄉鎮銀行為了競爭,往往會給出比大行高一些的利率,5年定存平均可以達到4.6%左右。
那麼貨幣貶值速度是多少呢?公開資料顯示,過去10年我國M2平均增速為15.55%,GDP平均增速為8.72%,按照簡易通脹率公式(通脹率≈M2增速-GDP增速)計算,過去10年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約為6.83%,也就是說,即使將錢以定期的方式存入利率較高的銀行,假設存入100萬元,那麼第二年就會貶值:100萬*(6.83%-4.6%)=2.23萬元。結論也就很明確了,選擇存錢的方式,依舊不能夠有效對抗通脹。
既然買房與存錢都不能夠有效抵禦通脹,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呢?需要注意的是,在現代金融體系中,溫和通貨膨脹本身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這裡給出兩個參考性建議,其一是黃金,雖然黃金不適合做長期持有投資,但更適合短時間的對沖風險。其二是短期且收益穩定的理財組合產品,原因很簡單,過去金融體系尚未發展完全,金融工具單一,因此只能選擇存錢的方式來獲得利潤,但如今越來越多的理財組合出現,因此我們也就有了更多的選擇,因此可以選擇以這樣的方式來適當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