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印發《關於做好冬春季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格工作的通知》,“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備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事件的需要。”
僅僅是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場供給和平穩執行,而且商務部每年都會例行釋出消費市場保供穩價的工作通知,但今年卻引發了社會上的種種熱議。
比較基礎的就是家長群裡各種各樣的囤貨資訊的傳達,比較“高階的”開始連結到國內國外的形式分析,其認真架勢好似跟參與了政策的制定一般。
這波操作還將《江蘇省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帶上了熱搜,江蘇省應急管理廳不得不透過微信公眾號發文回應稱,該清單是10月22日下發的,且是正常的工作安排。
當前網媒盛行環境下,讓資訊有個快速的傳播途徑,相較以往資訊不對稱的情況有了明顯的轉變,讓更多的人瞭解社會的發展和現狀,這無疑是科技發展的進步。但面對海量資訊,也給讀者帶來一定困擾,如何獲取正確的資訊?而對於自媒體而言,如何向社會公眾傳遞資訊?
記得當初的“紙包子”事件,原北京電視臺生活頻道《透明度》欄目臨時工作人員為了謀取所謂的業績,故意引導他人用紙箱製作包子並秘密拍攝錄製,此節目一經播出立刻引發轟動,後經公安人員調查後還原事實真相。
還有之前的學校裡孩子之間的打架被報道成“校園霸凌”的惡性事件,誤導眾多讀者視線,後有警方調查並公佈了該事件的細節,網路中的憤慨與辱罵聲音才漸漸消失。事情雖已過去,但對當事人的心理和家庭卻造成難以忘記的影響。
寧可清貧,不作濁富。
網媒肩負著向社會傳遞資訊的任務,在享受網路紅利的同時,勢必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最基礎的就是要做到實事求是。很多自媒體為了追求熱度,斷章取義,甚至不惜捏造虛假新聞,為了博人眼球,眾多標題黨應運而生。
這不僅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更是對自己權利的濫用,也根本不顧及傳播的後果。
反觀,卻有很多自媒體人在向社會不斷傳遞正能量,而他們也引領著時代的聲音。
近日,一條“中國小夥在巴基斯坦打疫苗”的影片走紅,講述了影片中的“李先生”在巴基斯坦接種疫苗,當知道他是中國人時,特別激動的說,感謝中國送來的疫苗……我們愛中國。並且兩次勸李先生無需排隊直接接種。這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力量和影響,更深刻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驕傲。
還有一幕讓人倍感溫暖的,嘉興海寧鹽倉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對失落男子的安慰,不僅耐心傾聽他的故事,還要借錢給他。並且帶動了現場圍觀群眾的熱情,紛紛鼓勵那個男子。
諸如此類傳播正能量的事情比比皆是,我想,這應該是自媒體存在的最有價值的行為。
任何一種職業都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雖然社會對自媒體的環境有很多約束政策,但依然有為了追求各種利益而打擦邊球或者無視的行為。每個人成長的環境不同,觀念不同,運營自媒體的初衷與目標不同,這是一種不可規避的現象,對於讀者而言,需要做的就是擦亮雙眼,帶著思考的眼光去審視每一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