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豐田賽那於上週正式上市,新車廠商建議零售價為30.98萬元-40.58萬元,比預售價格的32萬元-42萬元略低一些,看上去誠意還行?先別急著下結論,因為這只是廠商的“建議”價格,因為到了經銷商那裡,人家是可以不接受這個“建議”的……
成交價=加你沒商量
之所以出現加價賣的情況,很多人覺得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供需關係。因為對於小眾車型來說,博弈的天平往往傾向於供給端,車企的話語權更大,也就更容易操控市場。然而再往深了想,使用者消費心理與營銷策略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
同為MPV車型,先拿埃爾法的老大哥來說,雷克薩斯Lm300H四座御世版上市之初要加價88萬,而威爾法和埃爾法也存在加價25-35萬的情況。所以稍加揣測使用者消費心理,你會發現,抱有“加就加吧,反正已經麻木了”想法的消費者大有人在,人家真要鐵了心想買你加價也擋不住,何況加價還得搶著交錢,不然等不到年內提第一波車了。
而反觀賽那的營銷策略,可謂成功助攻產品上市,從最先的洩露的26萬的起售價探探口風,然後正式放出的32萬預售價格,再到30.98萬的最終“建議”零售價,成功拿捏著潛客們的心理,也成功洗掉了看重“價效比”的使用者,最終剩下便是和產能預期基本相符,豐田信仰滿格的“富人”。所以說,人家4S店敢直接把加價後的價格直接打印出來展示。仔細一看,這家店還挺眼熟,是不是去年逆行被北京交警處罰過的那家?
“廠商指導價”成了擺設?
當然不是。對於廠商來說,指導價都是精心測算過的,指導價的制定是刨除成本,稅費,預留多方利潤後的數額,而指導價真正起作用是像特斯拉這類沒有經銷商的直營模式,價格更有參考意義;對於有經銷商參與的汽車產品,指導價基本上是利潤上限也是品牌溢價的期望體現,大多數成交價都低於指導價,也就是為什麼會出現“七折捷豹”的原因。不過今年產能受限,各家經銷商的折扣都縮水了,離指導價越近了。
那麼賽那30.98萬元-40.58萬元的指導價到底高不高?可以簡單作一下對比:美版賽那的頂配車型售價是5萬美元,而日版埃爾法的頂配版是775.2萬日元(約43.5萬人民幣),基本相當於日版日本本土埃爾法等級的存在,這還沒算加價。
這樣的定價之下,最高興的當然是競爭對手了,賽那這波堪稱神助攻。本身賽那是要和GL8智慧尊貴版或者是GL8 ES打一打的,加價7-10萬之後,價格快夠的上買一輛艾維亞版了(46.39萬起)。奧德賽的價格更低,但兩者並不屬於同一級別,做好自己最重要。而在空間和配置方面都有優勢的起亞嘉華,一開始大家覺得價格定低了些,隨著賽那的加價,嘉華親民的價格優勢也體現出來了。
加價已成常態,如何下手?
給點時間,按照市場規律走,終端成交價自然會達成一種平衡,例如前幾年剛剛上市iPhone 不也加價麼?不過,賽那隨著產能的爬坡競品車型的圍攻,加價空間會被壓縮,10W的加價幅度應該只是短期的。預計到2022年年底,市場上購買價應該會是賽那達成平衡以後的價格,等等黨可以官網一下。
有人願為情懷付費,有人願為信仰充值。大家都想平價買產品力,但其實也沒有那麼多的漏可以撿。重要的是,千萬別當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