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為聯勤保障部隊汽車運輸某團一營一連執行任務。 聯勤保障部隊汽車運輸某團供圖
“嚴,很嚴。”簡短的幾個字是馮志威2009年對自己如今所在連隊——聯勤保障部隊汽車運輸某團一營一連的第一印象。“2007年年底我參軍入伍,2008年在警衛排站崗1年,後來直接被分到一連一班,心裡是有些害怕的,一連是‘尖刀連’,一班是‘尖刀上的刀尖’。”
正如馮志威所擔心的,來到一連後,他是訓練跟不上、體能跟不上,面對自己的同年兵,一向要強的他一度抬不起頭。“不說跟連裡面計程車官、骨幹、黨員相比,就跟同年兵相比,那都是有很大差距的。”馮志威直言,他那時陷入了自卑,害怕拖一連、一班的後腿。
資料圖為聯勤保障部隊汽車運輸某團一營一連黨支部在執行任務途中重溫入黨誓詞。 聯勤保障部隊汽車運輸某團供圖
“說出來有點不好意思,我也曾想過退縮。”而這種想法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徹底打碎。一向沉默少言的一班班長破天荒地給馮志威講連隊的事蹟,帶他到連隊榮譽室介紹一個個獎牌,一面面錦旗。“一連的榮譽真的很多,還參加過抗美援朝,我明白我不能對不起老前輩,不能拖連隊後腿,我必須奮起直追。”
原來一連組建於1950年12月的鴨綠江邊,隨即奔赴抗美援朝前線。一連黨支部帶領連隊官兵轉戰3年之久,50多名烈士長眠他鄉,110餘人榮立戰功,面對“空中點燈、地上撒釘、路上炸坑、專打汽車兵”的美軍飛機,一連官兵用滾滾車輪和血肉之軀,構築起一條“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
資料圖為馮志威演示無光條件下自動步槍拆卸。 馬銘言 攝
“體能訓練跟不上我就加練,提前40分鐘起床,跑完一個三公里和五公里,等大家起床出操我再跟著連隊跑。”馮志威告訴記者,自己當兵是受了《士兵突擊》的影響,他渴望遇到“鋼七連”那樣的連隊。“我遇上了,正如《士兵突擊》裡面的鋼七連一樣,不拋棄、不放棄,連隊沒有放棄我。”
在汽車部隊,駕駛技術是最基本的技能,開不好車,是沒有立足之地的。馮志威的駕駛技術是由當時連裡駕駛第一的老兵張榮亮教的,“在他身上,不論是駕駛技術還是修理技術我都學到了很多,他教我們都是毫無保留的,特別細緻,細到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操作。”
2018年,張榮亮復員時,將馮志威和幾個平時跟著他學修理的叫過去說:“想學修理的得抓緊,今年我就要走了,不能讓這門手藝斷層。”
資料圖為馮志威駕駛收尾車執行任務。 聯勤保障部隊汽車運輸某團供圖
“張榮亮班長當時在連隊是負責駕駛收尾車的,不僅要會駕駛,會修理,還要能戰鬥。一旦前面有車輛出現故障,就要負責把故障車輛修理好,並儘快趕上車隊完成任務。”後來,馮志威成了一連收尾車的駕駛員,算是不負張榮亮的囑託。
是的,馮志威也有自己想要傳承下去的東西。“我想帶一批槍支分解的人,我怕我走後連隊沒有這方面的人才,再有比武的話,這就屬於弱項,短板。”馮志威曾在當軍械員期間,自創了一套無光條件下自動步槍拆卸的方法,最快可在19秒內完成槍支拆裝。“最近比較忙,等稍微一有空,我就要招收‘徒弟’啦。”
資料圖為馮志威修理故障汽車。 聯勤保障部隊汽車運輸某團供圖
馮志威最近在跟連裡的戰友們研究將要配發下來的新車型。“現在我們要求一專多能,只要有方向盤的都得會駕駛,不像以前只有軍卡。一連一向要求人等車,不要車等人,在車配發之前,就要熟悉車的駕駛和操作,所以我們從別的單位借了一輛。”
“為什麼一連能成為尖刀連?”馮志威問過自己的問題,如今已有答案。“連隊所有官兵都有這樣的共識:連隊建設過硬,是基層戰士幹出來的,戰士過硬是黨員骨幹教出來的,黨員骨幹過硬是黨支部培育出來的。” (中新網西寧11月4日電作者 祁增蓓 陳友金 付凱 劉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