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流轉,在詩人眼裡、筆下,格外分明。秋在詩中,多姿多彩,有絢爛如火、紅於二月花的紅葉,有絲絲縷縷、芬芳四溢的黃花,有蒼翠如玉、四季挺拔的青松;秋在詩中,也多情多型,有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闊,有劉禹錫“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清朗,有李白“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的酣暢開懷。
而王維筆下的秋,則呈現出不同的景象,清淡閒遠,是他筆下之秋的關鍵詞。秋之山水,多麼明淨清澈,令人心怡。走進王維3首經典秋天詩,一起品味秋的純澈與唯美。
秋之純澈唯美: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暝》大概是王維最為人所熟知的秋詩了。往往是一場綿綿秋雨過後,晚風輕拂,落葉橫於道間,方才讓人感到:哦,原來秋天已經到來。
在這秋日的傍晚,山間明月悄悄升起,松聲四起,清泉流淌,山中多麼清寂!而忽然而響的人聲,喧鬧著迴歸,又滿溢著人間煙火氣。
在這山中,有純粹的秋景,有淳樸的人情,怎不引人生出嚮往之心?留下來吧,留下來吧,這裡有最美的四季,有不被俗世所擾的清境。
秋之高遠閒澹: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上一首山居秋暝,詩人不在當中,仍是個過客,只是山中的光景令人無限流連;而在這首詩裡面,詩人儼然是一個“陶淵明”了——山居中的秋日,秋水,寒山,暮蟬,每一個畫面,每一點聲音,每一點變化,都與“我”相關。
所以山色蒼翠,秋水潺湲,落日升起,炊煙裊裊,閒居之樂,從中而出。千年之前的輞川之秋,正如再往前溯的南山之下東籬之秋,同樣令人神往。
秋之零落寒涼: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秋夜獨坐》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髮終難變,黃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秋也並不總令人喜悅,有時也有寒涼。秋之於四季,正如古代時的中年於人,也接近後半程了。加之天寒氣冷,落葉紛飛,所以悲秋之情,自古有之。
司空曙有一名句“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正是將葉子轉黃的樹與燈下白頭人並舉,悲秋猶悲人,嘆樹如嘆己。而王維儘管說自己“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想要摒棄萬事,很願意佛系超脫,但在這首寫在秋夜裡的詩中,還是能讀到一點孤寂與落寞。
誰不想總如青春?可隨著時光流逝而轉白的發無可更改,傳說中能停駐生命的丹藥也不可成,伴著時光,生命註定一點點流逝,我們如何獲得超越呢?“詩佛”王維的方法是從信仰與境界上著力。
還有一種法子:看到秋也有秋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