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自初代產品上線至今就一直飽受爭議,主要原因是我們對「電腦」有太苛責的暢想——它一定要是生產力裝置——但事實上對於很多人來說它又總是被淪為影音娛樂利器。所以每一屆 iPad 新品釋出,每一次庫克在臺上聲情並茂地描述它在各個行業中的高效助力時,即便 iPad 各系產品效能愈發強勁,現實中的大多數使用者卻仍然在為不知如何「發揮它的價值」而苦惱。
我想主要原因就是期待卻落差,不同於手機或電腦,對於很多人來說 iPad 並不是必需品,所以我們總是在經過一段不短的自我說服後購買,但產品通常是用出來而不是想出來的,而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也不一定就會發生。但這不是我們的錯,也不是產品不夠好,更非大家戲謔的「假象式生產力」,如果我們很多時候都能堅定「工具服務於人」這個觀點,那麼生活其實會輕鬆很多。
iPad Pro 又何必非要成為「MacBook Lite」
作為一個持續購買 n 代 iPad 產品後的 iPad Pro 2021 使用者,其實前文提到的煩惱也是困擾我很久的。我覺得我需要一臺 iPad Pro,因為我「或許」可以做到如它宣傳片那般的很多事兒,這種執念會體現在很多地方,最明顯的就是我一直把 iPad Pro 當作了一臺「觸控筆記本」使用,而妙控鍵盤一定要出現在同個訂單裡。從「正確」的角度理解,它大幅度地擴充套件了 iPad Pro 在專業場景下的使用,有最恰到好處的鍵程、靈敏易用的觸控板,甚至穩定的磁吸安裝和多角度調節都是同類產品望其項背的優勢,唯一的缺點似乎就是比較貴而已。
然而事實是我的大部分工作依然在 MacBook Pro 上完成,而 iPad Pro 通常只是用來完成一些邊角零碎的小事情,以及閱讀和看劇。
過去我幾乎沒有考慮過去嘗試別的 iPad Pro 保護殼,畢竟它可是 iPad Pro,沒有鍵控何談 Pro?但是當我使用了一段時間 tomtoc 的新款 iPad Pro 防摔保護殼後,意識到困擾源自刻板印象,而它們正在被推翻——iPad Pro 又何必非要成為另一臺獨立的「MacBook Lite」呢?
作為一臺輔助裝置,離你近一點
我們編輯部時常吐槽飛書的產品經理一定只用 iPad Pro 辦公,因為它在 iPad Pro 上有著無與倫比的響應速度、流暢度和互動——對比 macOS,而飛書之餘它也有著更好的收音麥克風和降噪,所以其實我們好幾個編輯都會選擇用 iPad Pro 來開早會,包括工作中偶爾需要與客戶聊天或者跟一些不是那麼重要需要全神貫注追蹤的新品釋出會,這是我使用 iPad Pro 的典型場景之一。
如果是用上妙控鍵盤或者其它帶有健控 iPad Pro 保護殼,它與你是有距離的,而這個距離不止是物理上的數值,更是一種體驗上的割裂感——我不再是使用 iPad Pro 配合我正常的工作,而是繁瑣的用上了兩個裝置在做明明沒有它也能做好的事兒。
而 tomtoc 新款 iPad Pro 防摔保護殼不僅僅是免掉了一個鍵控的距離,它是給使用者配置了一塊可以無極調節的區域,透過與面蓋反面的摩擦阻力實現 30-60° 的調節區域,不像是妙控鍵盤那種更多是可視角度的調節,它更能給你一種遠近調節的使用體驗。
tomtoc 新款 iPad Pro 防摔保護殼角度的無級調節
而它因為是結合面蓋放置調節,更適合在各種平面上調整合適的角度後看劇,除非平面垮掉,不然幾乎永遠不會傾倒,如果你曾使用過妙控鍵盤,那麼你應該明白我在說什麼。
橫屏是 iPad Pro 的正確使用方式,還是我們無從選擇
這款保護殼一個有趣的新意是花了很大篇幅推介自己的「豎屏模式」。一直以來,iPad 產品系裡除了iPad mini 因為更適合手持所以更多場景下我是豎屏使用以外,其它系列好像就默認了它應該是橫屏使用,而當介入「iPad Pro 也可以豎屏使用」這個視角時,發現好像過去只是因為更大尺寸 iPad 豎屏持握不利於操控,而無論官方還是第三方配件,甚至 iPad 適配 App 的設計都在潛移默化影響我們「iPad 就應該是橫著用,如果你想豎著那是你做作」的斯德哥爾摩。
很多人對豎屏模式的需求主要在於抖音等豎版影片,但因為我比較抗拒這類產品,所以想主要講講「第二塊螢幕」。我記得不久前我們在首頁推薦來自果核的《iPad 使用指南 2021》時,裡面有一段爭議比較大但我很認同的描述:
我們都知道 iPadOS 本身是由 iPhone 的 iOS 演化而來。所以它本身的風格延續了觸控的沙盒機制。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它本身是由一個個 App 為核心組成的生態。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能否進行什麼樣的工作,能夠多快進行工作,都是由某一個 App 決定的。這樣的沙盒機制有好有壞,壞處就是它缺乏應用之間的聯動,使用起來並不自由,但是好處就是它可以讓你更加專注,不受打擾。
即便不談 iPad Pro 這個產品,我 MacBook Pro 外接的是一塊 27 英寸顯示器,當我想要正兒八經寫稿等需要專注的工作時,我通常會把當前視窗全屏;而用上這個保護殼的豎屏模式後,無論是藉助 macOS 與 iPadOS 之間通訊的隨航模式還是在 iPad Pro 上單獨開啟文件應用,它都成了一小塊離我更近,也更讓我專注的「第二螢幕」。
這只是可使用的場景之一,除了編輯文稿,我也常用來瀏覽文件或者利用它這塊更優秀的螢幕在修圖時用於預覽。如果說橫屏是為了呈現更多內容,我認為豎屏則是力圖聚焦,所以如果你依舊習慣使用電腦工作,這不一定是因為你沒有用好 iPad Pro,不妨試試讓它成為你保持專注的助力之一,並透過豎屏模式呈現。
平放書寫但也不要太平
結合 iPad Pro 上面各個優秀的筆記或手繪工具及 Apple Pencil,它的書寫繪畫能力是諸多同類產品都望其項背的亮點之一,特別是隨著 M1 處理器的置入更多桌面級影音影象編輯軟體的移植,在適配的同時考慮到 Apple Pencil 的「精準點選」,它們都樂於讓類似調色盤、時間軸等需要精細控制的元件利用 Apple Pencil 操作,所以不僅是立起來,「躺下去」也正在變成 iPad Pro 越來越重要的使用形態。
儘管 iPad Pro 躺平也能用,但「由奢入儉難」,如果你使用過 tomtoc 新款 iPad Pro 防摔保護殼的「手繪模式」,你會明白能用與舒適之間隔山跨水的差別。其實回看傳統的專業手繪桌,你會發現它們都不是垂直於地面的,都有一個傾斜角度。
這款保護殼精心穩固了一個 18° 的與桌面傾斜角度,我與產品設計師諮詢過設計原因,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個手繪愛好者,結合了一些工業設計原理和自己的使用體驗,所以確定了 18° 這個舒適感最高的角度數值。
你看得到的保護殼,保護殼裡你的留意不到
透過豐富的支立形態提升 iPad Pro 在不同場景下的使用體驗只是 tomtoc 新款 iPad Pro 防摔保護殼浮於表面的特點,而作為一款百元價位的保護殼,它的內裡其實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的關注的優點。
複雜套啤工藝下的耐摔防護
首先從材質說起,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各種裝置保護殼通常是由 PC 或者 TPU 材質製成,但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不同:
- PC 殼子硬度高且輕薄,可以有效防摔防變形,但是柔韌度較差,沒有緩衝保護,我們在初中物理時學過,作用力與作用面積成反比,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電子裝置摔碎屏都是因為邊角著地造成的,PC 材質保護殼可以保護裝置平面落地時的防護,但無法抵禦傾斜摔落;
- TPU 材質柔韌性好,作為保護殼結構不僅方便套取,而且能在電子裝置邊角摔落著地時有效抵禦衝擊,但它相對 PC 厚重不少,並且不能保護電子裝置在各種壓力下所導致的形變。
而 tomtoc 新款 iPad Pro 防摔保護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這兩種材質結合在了一起——背板採用堅固防變形的 PC 材質,而側沿直接與 iPad Pro 邊角接觸的部分則採用了更耐跌落衝擊的 TPU 材質。而不同材質因為其密度和特性等不一,緊密結合並不是易事,所以在整個生產工藝中 tomtoc 採用了成本和繁複程度都更高的套啤工藝,是在耐用性上專業且不將就的設計原則。與此同時,這款保護殼也通過了 SGS 防摔測試,簡單來說就是在 最高 1.22 米高處分別以面、邊和角共 26 個接觸點跌落平面並保證完好。
細節之美,是 tomtoc 被具象的工匠精神
之前在使用 tomtoc 護照包的時候就發現了一個非常震撼的小細節,就是它在內里拉鏈上內藏了一個小小的卡針,倒的確也不是多麼了不起的技術,但作為一個百元價位的小護照包著實是令人動容的巧思。而除了前文提到的強悍保護效能,tomtoc 新款 iPad Pro 防摔保護殼也有很多滿是心意的小細節,而且它們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講——一個是在防摔功能上的最佳化細節,另一個就是作為設計師的執念。
這款保護殼的防摔效能前文已經做了不少的介紹,但拿到產品之後驚覺它可不僅是在用料上的執著。像我也說過的電子裝置摔碎通常是從邊角著地導致,而保護殼在四個邊角處還額外做了鏤空的突出緩衝角,進一步緩解邊角跌落衝擊。甚至在安裝 iPad Pro 的地方也額外做了兩種材質的拼貼,透過邊緣塊狀的 TPU 條增加裝置安裝後的摩擦力。
而在邊角旁的音量鍵也非常有趣,大部分產品的做法要麼是挖空直接露出音量按鍵,要麼是簡單地加一個活動的觸點,但 tomtoc 新款 iPad Pro 防摔保護殼採用了成本更高的插扣設計,最大可能的還原按鍵手感,甚至更好。
而另一個有趣的細節是這款保護殼在其橫、豎和平放的時候都不會遮擋住攝像頭。這個點看起來簡單,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 iPad Pro 保護殼在支撐設計時非常注重力學與平衡,任何一個微小的需求導致的都是整個設計的改變重鑄,但 tomtoc 就是願意為這樣「想一想沒多大用但必要時候鼓掌叫好」的細節付出。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附著在整個保護殼周遭的防汙塗層。其實因為 PC 材質已經具備了良好的耐汙性,所以市面上很多保護殼,特別是中低端價位的保護殼產品通常不會再在其防汙性上做文章,但 tomtoc 沒有將就,而且不止是沒有將就。
這款保護殼的面蓋採用了零溶劑 PU 抗汙塗層,這是一種被廣泛運用在汽車內飾中的化學材料,相比普通的抗汙塗層,它不僅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保護有利,而且不會對生物和面板產生有害物質——tomtoc 的許多產品都有這樣說起來乏味,看起來無足輕重但事實上影響深遠的堅持和執著,就像這樣一些即便無需更多篇幅展開的細節,但聚沙成塔正在塑造一個優秀的品牌。
這款殼子用起來怎麼樣?
產品最終還是要靠體驗來說話,為了讓這部分內容更有意義些,我邀請了少數派的三位老作者來分享他們對這款 iPad Pro 保護殼的使用體驗。他們分別是需要閱讀大量文獻準備論文的在讀博士、普通上班族和宅男,或許能讓你對這款殼子有更全面的瞭解。
我並沒有對他們的內容做任何指導,只是寄出保護殼後要求他們使用一段時間後分享自己的感受,所以大家可以放心閱讀。
@Sharon大橘子:完美適配,切換自如,為顧客考慮
使用 tomtoc 保護殼有一段時間了,它除了可以完美適配我的使用場景,在幾種場景下切換不同的形式,也處處體現了它為顧客考慮的很多細節。
在入手 iPad pro 之後,我一度為挑選合適的保護殼煩惱。我買 iPad pro 是為了上課或者外出,用來辦公、記錄和寫作,所以一定需要一個保護殼來避免一些磕碰。又是要常常揹出去,就需要保護殼本身重量輕一些來減輕我的負擔。而我又還是習慣用筆來記錄,所以配了 Apple Pencil,保護殼一定要有容納筆的地方,而且這個容納筆的地方也需要能充電。我又是一個比較注重外觀的人,希望保護殼設計上不要太隨意。
這些想法就導致市面上保護殼很少有符合我的心意的。有一些保護殼並不能稱之為「保護殼」,因為只有外面一層皮,裡面並沒有可以緩衝撞擊的保護措施,只是給 iPad 加一個封皮或者吸附在 iPad 上,而 tomtoc 的四個角有明顯的保護部分,並且不是堅硬的塑膠,而是 TPU(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並且保護四個角的部分並不是很小的一塊,是佔了保護殼較大部分的。這樣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減震緩衝效果,萬一不小心摔了 iPad 也大機率會被保護得很好。同時它的底部又有硬質的 PC(聚碳酸酯),防止可能出現的彎折。軟硬都有,可以看出考慮了很多種可能出現損傷的情況。
在我剛拿到手的時候,包裝內給出的安裝說明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因為我動手能力很差,在安手機保護殼或者平板保護殼的時候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狀況,比如安裝不進去,安裝進去了位置不合適,明明不能這樣安裝我還硬是要塞進去最後導致保護殼出現損毀或者電子產品被損傷……這樣的安裝指引就會給我這樣動手能力不強的人一種安心感,按照說明操作就可以將 iPad 恰當地裝好。這種為顧客考慮的細節讓我覺得很受用,能體會到這是一個重視顧客的品牌。
而且這個保護殼的外觀設計真的很不錯。市面上保護殼的質地大多是硬的塑膠質感,而 tomtoc 的表面用了 PU 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造皮,手感和質地都很好,比真皮更柔軟,且造價比真皮低。畢竟要兼顧外觀和成本,PU 皮是最好的選擇。另外,除了經典的黑色白色之外,tomtoc 的顏色還有紫色、粉色、青綠色等等。我現在在用的就是「絕絕紫」顏色。我覺得 tomtoc 的顏色命名真的有點心思的,不是隻說顏色,還會有一些形容詞,比如「牛油果綠」和「仙人掌綠」,很明確地區分了兩種不同的綠色,並且也很生動地給消費者說明了究竟是什麼樣的綠。
有時候和顧客溝通就是體現在一些細節上,能不能讓顧客合理使用產品,能不能讓顧客理解真的很重要。
外出使用 iPad 時常常需要橫屏擺放,但是有時會需要調整角度。有些保護殼的擺放角度很固定,沒有考慮擺放的桌子有高有低。即便有些可以調整但是擺放不是很穩固,會出現傾倒的情況。tomtoc 雖然也有明顯可以卡住 iPad 橫屏擺放的位置,但是如果調整角度也會由於裡面較大的摩擦力使得擺放穩固。我在使用過程中沒有出現傾倒或者滑落的情況,即便是擺放近乎與桌面垂直了,依然非常穩固。而且筆槽的位置和很合適,沒有出現讓筆掉落的情況。
tomtoc 最讓我驚喜的就是豎屏模式。因為平時要看的材料和論文很多,橫屏模式看起來很不方便,豎屏模式就可以適配很多論文的列印尺寸,讓我看起來感覺更流暢,不用時不時翻頁或者切換。由於有很多保護殼不支援豎屏模式,我很多時候只能平放在桌面看,長時間脖子就會不堪重負覺得難受。豎屏模式的角度也很合適,並且後面的支撐穩固,哪怕我需要寫寫畫畫也沒有出現晃動的情況。
還有一些影片是以豎屏模式拍的,如果是橫屏觀看就會出現尺寸不適配的情況,畫面被縮小,影片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看這些豎屏影片就需要豎屏觀看,tomtoc 這樣豎屏擺放就會方便很多。另外,很多直播軟體是豎屏形式播放的,甚至有些軟體不支援切換成橫屏觀看。如果無法豎屏擺放就只能讓 iPad 靠在一些有支撐的地方,但是這樣就有滑落的危險,也起不到保護 iPad 的效果。
如此支撐穩固的原因大約是在外殼封皮部分可以拉出一個角放在桌面上以作支撐。tomtoc考慮到了顧客可能使用豎屏的場景,讓我覺得它從產品設計上就從顧客的使用場景出發,考慮了很多顧客視角的易用性。
總體來說,我對 tomtoc 是基本滿意的。因為它考慮了它的顧客群體,關於產品的挑選和使用做了有效的溝通。我希望很多品牌不要只沉浸在自己的偉大故事和精巧概念中,從顧客實際使用場景出發,多為顧客考慮,讓顧客使用過程順心舒暢。我覺得這樣才會給顧客留下深刻的正面的印象,在下次有類似需要時第一個考慮。好的產品設計最終傳達給顧客,轉化為企業實際的績效,我想,這也是一種共贏和「以真心換真心」吧。
@Kostya:第一次使用第三方全包殼,有想法,也有被改變的偏見
11 英寸 iPad Pro(第三代)是我目前最常使用的計算裝置之一。自從買了它,我就把自己的 MacBook 扔到了一邊,因為無論用 11 英寸 iPad Pro 寫稿、上網瀏覽還是看電影,體驗和響應速度都比我略顯疲態的 2016 款 13 英寸 MacBook Pro 要來得好得多。這次有機會體驗 tomtoc 的這個保護殼,其實也是我第一次給 iPad 真的用上全包 + Apple Pencil 的殼,所以作為 Magic Keyboard 的長期使用者,其實對這種全包殼,有一些想法想要分享,有一些偏見也在這次體驗的過程中得到改變。
首先是好的方面。
第一,在我看來,tomtoc 這款 Tricase 在配備了相當程度的保護效果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做到了靈活性。之前常常使用的 Magic Keyboard 儘管可以調整觀看角度,但是僅限於以筆記本形態使用,不可能(或者說,很難)同時使用 Magic Keyboard 和 Apple Pencil。但是,tomtoc 的這款 case 則完全不同,它設計了三種可能的 iPad 形態:除了常見於各種保護殼的可調整角度的橫屏觀看模式以及繪圖模式之外,還提供了極為少見的豎屏觀看的模式。
第二,豎屏觀看的模式為 iPad 的使用提供了全新的視角。iPad Pro 從設計之初似乎就想讓使用者「橫屏」使用:無論是分屏瀏覽還是側拉的橫向排列邏輯,還是 Magic Keyboard 等一眾保護殼提供的預設橫屏的觀看模式,iPad Pro 怎麼看都沒有逃出傳統筆記本這一寬屏模式的束縛。但是,tomtoc 提供了豎屏觀看,這為閱讀電子書、PDF 文件,甚至是寫作,都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就好像那些可以旋轉角度的顯示器用來閱讀較長的內容一樣。
第三,tomtoc 這款保護殼為 Apple Pencil 提供了舒適的「家」。儘管第二代 Apple Pencil 提供了方便的磁吸式配對與充電,但是很明顯這個磁力並不能說很強。不知道有多少次,我用 Magic Keyboard 或者 Smart Case Folio 的時候把 Apple Pencil 服服帖帖貼在 iPad 一側裝進包裡,但是拿出來的時候,Apple Pencil 早就掉進了包底,消失在了茫茫雜物之海中。tomtoc 則提供了一個尺寸大小正合適的槽,正好可以放得下 Apple Pencil,同時不影響磁力連結和充電。
最後,tomtoc 保護殼的做工與手感都比較上乘,可以看出經過精心打磨。相機模組與開孔之間是完美貼合的(這一點,官方配件都做不到)、揚聲器也是(由於 2021 年的 iPad Pro 更改了揚聲器開口的位置和數量,儘管尺寸合適,我也不推薦將這款保護殼用於之前的 iPad Pro 或者是 iPad Air);音量按鍵的設計也力度適中、響應靈敏。整體上是採用了非矽膠材質,耐看耐磨,同時重量控制得也比較好,即使是我拿在手裡玩原神也不會顯得太重(然而這一點體驗必然因人而異)。
下面也說說一些不太優秀的體驗。
首先,鍵盤的缺失意味著我如果需要將它帶出門去寫稿,不得不再帶一把藍芽鍵盤 —— 體驗和延遲都不及 Magic Keyboard 不說,加起來的重量也不見得比之前輕。其次,殼本身的厚實與服帖,是以較難拆裝為代價的(每次我都覺得我的 iPad 會直接彎掉)。無論是官方的 Magic Keyboard 還是 Smart Case Folio,都不存在難以拆裝的問題:畢竟對於這些配件來說輕輕一拿,iPad 就已經獨立成為了「一塊充滿魔力的玻璃」,此時使用 Apple Pencil,或者是連線其他配件都不在話下。
不過歸結起來,以上不夠優秀的體驗,原因可能還是在於全包殼可能仍然不是特別適合我。如果你的需求並非打字寫稿或者追求輕盈的 iPad 使用體驗,而是需要更好的保護,同時常用 Apple Pencil,比如經常用 Apple Pencil 記筆記,或者是繪圖等等,那麼 tomtoc 的這款保護殼可以說是物超所值的。
@Voyager_1:可以接受的犧牲和妥協
當拿到快遞時,我的雙手已經感受到 tomtoc 這隻保護殼的分量,雖然我還未用過他們家的保護殼產品,但從 tomtoc 做包的品質以及我做過的功課來看,這應該會是一次不錯的體驗。
配色上這次我選擇了黑色的款,只是為了看起來更加商務,加上家裡已經有了一隻彩色的殼子。如果你喜歡,這款產品有牛油果綠、落日橙等一共七種顏色可以挑選,我還一度在牛油果色糾結了一番。
有普通的保護殼作為對比,tomtoc 這隻上手的質感一下子飛躍了很多。黑色的外殼是皮質紋理,摸起來手感很是不錯,內裡是細膩的纖維材質更為舒適。開孔孔位非常精準,音量按鍵的手感大幅提升,強迫症可以放心衝。磁吸蓋的吸附力很強,豎起來晃動也不會有開合的情況,這三點對比下來,確實有肉眼可見的提升。
如果僅有外觀的話,這隻保護殼恐怕對我吸引力還不夠。最讓我驚喜的是保護殼支援的專利模式——垂直模式。每年的九月份我和家人都會計劃一趟出遊,做攻略這件事情就讓人非常困擾,一般使用的姿勢是在手機 App 和電腦上瘋狂搜羅攻略、購置物品、地圖確認路線,在紙上寫下簡單的大綱,最終成稿線上文件一同檢視,整個過程頗為費勁。而明明這些 App 在 iPad 都可以更快更好地檢視,地圖倒不是問題,依賴小紅書、淘寶這類只能豎屏的軟體時,就犯了難,而當看到 tomtoc 的垂直模式時,豎屏的愉快感又回來了,更大更好的瀏覽體驗,以及無縫的複製貼上,讓整個過程減負了不少。當然,之前的 iPad 並不是做不到這些,無非是頭低著放在膝蓋上慢慢瀏覽罷了,只是現在依託於保護殼,豎屏模式的加持讓我的脖子和身體更加放鬆,更願意這麼來使用 iPad。
常用的橫屏模式也有最佳化,相比我手頭已有的這隻三段式開合的保護殼,tomtoc 這隻橫屏模式可以調節 30 到 60 度,無級變換,讓需要刻意調節的下意識動作更加順暢,更好的保證了觀看愛奇藝時的各種姿勢。
除了以上兩種模式,還有書寫模式供 iPad Pro 手寫和繪畫黨使用。簡單測試了下,模擬手寫按壓時平板的穩定性非常可靠,基本不會抖動。不過因為我還沒有購置 Apple Pencil,該模式下無法介紹過多。
使用下來發現,這隻保護殼並不是沒有缺點。開頭就提到了沉甸甸的手感,要想提供穩如泰山的垂直模式,保護殼沒些分量恐怕材料上也不能讓人放心。實際測試下來,戴上保護殼的 iPad Pro 11 寸重量為 905 克,心理和雙手著實感覺到分量不輕,但考慮到雙手握持以及支架使用的場景,倒也無可厚非。tomtoc 這款保護殼犧牲了一點便攜性,換來的是更穩固和靠譜的保護,以及垂直模式的加持,對我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iPad Pro 不是你疲憊時刻的英雄夢想
世界各地數千年曆史的飲食文化可以概括為「酸甜苦辣」,但其實還有一味雖然抽象但每個人都曾體會過的滋味「鮮」,如果再具象一點描述,它叫做穀氨酸,以及味精。
百年前人們透過烹飪海帶留意並透過化學手段復刻出了味精,作為一種能給大部分食材增鮮提味的美妙魔法,也被許多所謂大廚鄙夷,認為它是一種不高階還不優雅的捷徑;而味精還因為一個毫無意義的玩笑被人們誤解長達五十年,認為它是一種有害的新增劑。
可事實上味精不僅能讓平凡的事物熠熠生輝,它的低鈉含量還可以有效遏制我們在飲食中對鹽的攝入,而後者是心臟病、高血壓和中風等高危疾病的重要催化劑之一。但遺憾的是即便如此,許多擁有崇高烹飪理想的普通人還是因為跟風和愚昧下意識的拒絕它。
作為一個喜好烹飪的數碼愛好者腦門一熱突然想到了這個故事,是因為它和過去面對著這款廉價保護殼的我何曾相似——都有著崇高的理想,不願意將就,自以為是,執意要為任何發光發熱的事物套上精良堅韌的盔甲。
不是所有 iPad Pro 使用者都一定要擁有這樣一個百元的廉價保護殼,但每一個 iPad Pro 的使用者都應該和這樣一個廉價的保護殼使用者一般去思考和使用 iPad Pro——我只是買了一個工具,無論它是讓我人生路上更昂首闊步還是窩在沙發上合不攏嘴,它都只是一個工具,它為我所用,且並不能將我定義。
而這個殼子值得誇的不僅是它的做工、細節和人性化設計,更是使用之後我耳邊縈繞的輕語:iPad Pro 可太好用了,前提是你別因為那個 Pro 而徒增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