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貧乏的時代,從值錢的物件,日用品,到生活必須品,各種食品,不管是耐儲存的,還是不耐儲存的,統統放家裡。農民糧食收穫後,要儲存夠一家人一年的口糧。甚至蔬菜也要醃製、曬乾等變著法兒儲存。不管南方還是北方,不管夏天還是冬天,只要條件允許,家家都有存貨。有壓箱底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布匹,有一年多的鹹菜,有生了蟲子的豆子,有長斑的薯塊……家裡來客人了,也不用上街,整點存貨就可以,再有貴客來了,磨刀霍霍向豬羊,還是不用上街。從幾何時,城裡人不用費心儲存食物,吃什麼隨時上超市,用什麼隨時到商場,就連農村人也不儲存物品了。農村也有超市。
習慣轉變了,生活是方便了。但儲存物品是動物的本能,是生存的需要。因為糧食果蔬都是季節性的 ,收穫和儲存是一個不能割裂的整體,如果儲存不好,下季的種子都沒得了。家庭不儲存了,但儲存的事總得有其他的人在做,國家糧食儲備庫、倉儲式商超、甚至戰略儲備物資,這些都是儲存。
為什麼國家這時候鼓勵家庭儲存生活必需品,因為家庭儲存有很多好處。首先起用方便,不管什麼東西用完再買,甚至接續不上也不好,一但有個突發事件,就像這次的疫情,不能出門了,才發現存貨不多了,慌張了。其次,有些東西家裡儲存很方便,像東北的冬儲菜,想吃就從窖裡拿,比上超市都方便。南方的梅乾菜、臘肉更是舌尖上的美味。
天涼了,大米,乾麵條儲存幾個月沒問題,臘腸也可以曬了,如果有時間,動手去做一些存貨以便不時之需。畢竟貯存是動物的本能。當然米麵也不要搶多了,生了蟲子就不好了。至於藥品 ,水,應急用品,早該有憂患意識了,聽說日本人茅房裡都放餅乾,就怕哪天拉著拉著出狀況了[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