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陸繼亮
在雲南舉辦兩期“2021年全省‘綠色食品牌’名品企業培訓班”期間,雲南部分“十大名品”花卉企業負責人利用課餘時間,自發組織了一場短暫的研討。大家一致認為:目前花卉企業存在產銷資訊不準確以致產品利潤降低、智慧農業的興起使傳統優勢漸減、勞動力緊缺明顯制約花卉企業發展等問題,優勢花卉產業會出現遷移,危機四伏的花卉企業亟待謀變突圍。
新興產區崛起 優勢產區需二次升級
近年來,我國花卉產業發展迅猛,形成了重慶蠟梅、山東牡丹、江蘇百合等眾多花卉區域品牌,單一品種鮮切花已呈現出巨大的市場話語權,“單項冠軍”在異地增多。與此同時,甘肅、海南、寧夏,甚至西藏等省區,花卉產業如雨後春筍,雲南一些大型流通企業、貿易商有意入駐投資,發展花卉生產,開展拍賣交易。新興產區花卉產業科技含量較高,以往僅由雲南企業掌握的核心產品及技術,如百合種球自繁、高效盆花生產等,如今雲南已非惟一,優勢不再明顯。在各級各部門的鉅額財政資金支援下,福建百合種球自繁技術有望規避種球繁殖的連作障礙,一改傳統模式,實現推廣應用,而福建大花蕙蘭、雜交蘭組培苗生產和供給已成為主力軍,幾乎佔據國內同類種苗總量的半壁江山。
新興產區隨著設施化、智慧化的發展以及大資料在花卉生產中的投入使用,單位面積高產以及產品的高質量彌補了氣候和市場優勢的不足,衝抵了高投資所帶來的部分風險。雲南斗南花卉市場等產地型市場有交易優勢,隨著短影片直播、電商等新零售手段的普及,以及物流配送體系的完善和相關配套服務業的發展,花卉購買已不再完全依靠傳統批零方式,不再完全依靠二手批發商尋找貨源,再行批發中轉、分銷零售。未來,生產基地可很快實現所有新零售資源的整合,完成產地到終端的快捷交易。因此,優勢產區的生產主體、流通商和管理部門,需最佳化市場資源配置,豐富和加強新的交易方式,完善產地物流配送體系,改善生產方式,改進生產設施裝置,提高生產技術措施,整體推進產業發展程序,實現全產業鏈二次升級。
▲新品種需求加大
產銷資訊不對稱 生產商需靠“前置倉”推動
“資訊發達的時代,生產和銷售的銜接應該緊密無縫,但事與願違。”這是很多企業反映的“異常現象”。大量碎片化資訊透過發達的資訊傳遞渠道,經過多次反覆加工、轉發,讓很多生產商暈頭轉向,分不清真假,誤導生產,錯失商機。一條“急需1萬盆花”的求購資訊,可快速在業界“轉圈圈”,結果是沒有結局的無效交易;一條由某經銷商發出的不實資訊,可以給正常的行情帶來降價陰影,動搖生產者信心,最終導致行情崩盤。因缺乏正向資訊的幫助和引導,2019年1000畝新品切花米花竟然滯銷,最終報廢。
企業需要的是真實、可靠的生產資訊、政策資訊、市場資訊、物流資訊、國內外產銷動態資訊。而大資料時代,獲取這些資訊的難度更大。為解決這一“尷尬”局面,很多企業對終端、中間、生產各個環節進行了深入調研,結果顯示,生產和終端對品牌敏感度遠大中間批發環節。花店、商超、個體等終端對價格不敏感,反而對品牌、產品質量敏感。為減少流通環節成本,規避產銷資訊流通“屏障”,部分花卉生產企業已開始行動,在北京、上海、鄭州、重慶、成都等城市設定“前置倉”,把自己生產的產品賦予品牌價值,直接進入終端,試行自營,自產自銷,產品直接提供給消費者或花店。某企業經過基地分揀、分級和品牌化包裝後,依託一個6平方米的攤位,面向市民銷售盆花,每天的銷售額1500元,毛利潤達50%,遠高於電商銷售業績。所以,生產商直接進入終端,或許不得已,但卻是一個效果明顯的銷售手段。
▲施肥迴圈高效生產
勞動力成本增加 產銷環節需走“機械化”之路
據瞭解,在滇中花卉生產區,人工勞動力面臨兩難。一是人工工資大幅上漲,臨時工基本日薪達90元,有的已超過100元,加班另計,且大多為女工、老年工。二是勞動力資源匱乏,很多地區存在房地產專案、其他農業專案與花卉企業爭搶人力資源的情形,導致生產基地附近的勞動力十分匱乏,不得不從其他地區尋找,這又導致房舍、生活成本、培訓成本的增加。三是技術人員匱乏,具有高學歷、掌握核心技術的人才流動性加大,給產品質量穩定性造成負面影響。大家認為,要從以下兩招來解決人力資源難題。
第一招,機械化時代來臨,能用機械,就儘量不用人。專業生產商,經過長期經驗積累,找到了最需要人工的環節,開始同機械研發機構、機械研究專家一起,邊實踐邊研發出了代替人工的機械裝置和使用工具。某玫瑰切花種植企業,在最需要勞動力的切花分揀環節,採用傳統人工分揀,每天每人最多可完成200~300扎鮮花分揀包裝。研發和購置了鮮切花分揀流水線後,人工成本減少30%,每小時可分揀玫瑰8000支,且每支花都透過電腦記錄,實現全程視覺化監控,採後處理效率大幅提升。其實,生產中還需要大量的其他機械裝置,但由於缺乏專業的研發團隊和資金支援,企業無力承擔高額的研發費用而作罷。
第二招,傳統大棚只起能到遮風擋雨的作用,面對極端低溫等自然災害,還得靠科學的裝備配置,新生產技術體系的應用。同樣的面積上,透過技術改進,設施改善,可有效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品質。如雲南雲秀公司玫瑰高枝生產代替傳統壓枝,不留營養枝,這種新技術模式,可使玫瑰切花產量從每年每畝5萬支提高到7萬支;採用水肥迴圈為核心的綠色高效生產模式,畝產量可提高到10萬支以上。嵩明博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大花蕙蘭盆花生產,採用“短週期生產技術”,單位面積增產50%;採用“抽心增芽技術”,A級以上產品從60%增至80%。
▲博卉公司採用新技術生產的高品質大花蕙蘭
新市場開拓難組組團推介更有效
企業普遍反映,在面臨國內市場迴圈加速,而國外市場壓力加劇的情況下,西部地區的花卉企業,尤其是雲南地區的花卉企業,走出去開拓市場的積極性不高,市場營銷能力和水平偏弱。企業也直言,相關部門牽頭組織企業進行市場開拓、提供資訊服務的力度同樣偏弱。
實踐證明,面對面產品推介、形象宣傳比虛擬化的廣告宣傳、新媒體宣傳效果好得多,直接與客戶面對面溝通,成交機會比網上聊天和影片溝通大得多,客戶的忠誠度也更為牢靠。同時,在國內外推介活動、大型專業展會上,政府部門組織牽頭推介,給企業開拓市場輸入更強底氣,可加快產品進入市場的速度,更有品牌話語權,這也是對企業最大的幫助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