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的片名在某種程度也是算是它的宣傳文案,因為片名可以詮釋出故事的核心,引發觀眾的興趣。可既然片名如此重要,為什麼還能看到不少電影的譯名讓人哭笑不得、滿頭問號。
有些電影的譯名離譜到或是破壞電影風格、調性,或是直接勸退觀眾走進電影院……不得不懷疑,有些電影發行機構是用心做電影宣發,用腳做片名翻譯(開玩笑)。
這篇文章在蒐集素材的階段已經笑不過了好幾位同事了,分分鐘上演“不要笑挑戰”。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一起來笑看一下下面這些電影的港臺譯名。
COCO
尋夢環遊記(中國)
可可夜總會(中國臺灣)
開局雷擊,《可可夜總會》?一部溫情感動的片子瞬間……但經過核實之後發現,原來“夜總會”在臺灣地區民間有墳墓、墳場的意思,那用作片名確實挺合情合理的,又學到了。
Capharnaüm
何以為家(中國)
星仔打官司(中國香港)
好一個《星仔打官司》,這個譯名引得豆瓣網友62條熱評,有人說有周星馳電影內味兒了。但其實“星仔”一詞的表達了孩童孤苦伶仃、命運多舛之意,就像日本動畫《咪咪流浪記》的香港譯名叫《星仔走天涯》。
Lady Bird
伯德小姐(中國)
不得鳥小姐(中國香港)
啊,這香港譯名,讓人一時分不清它是玩“Bird”的諧音梗為“不得”,還是因為“Bird”把“了”變成“鳥”,不過,片中羅南飾演的青春期女孩確實挺不得了,也不得鳥(我就說這麼說多了……)。
The King‘s Speech
國王的演講(中國)
皇上無話兒(中國香港)
這譯名喬治六世聽了瞬間治好口吃,又是一個人無語凝噎的譯名,應該是“觀眾無話兒”。不過也有人表示:妙啊!很港式,也直接了當概括了主角的人設,不過也有劇透的嫌疑,大家見仁見智吧~
Frances Ha
弗蘭西絲·哈(中國)
紐約哈哈哈(中國臺灣)
好的,我懂了臺灣翻譯想逗樂觀眾的意思。香港譯名也沒好到哪裡去——《凡事哈》,可能翻譯想要表達的是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像主角一樣樂呵呵的,保持樂觀心態哈哈大笑(圓不下去了)……
JOY
奮鬥的喬伊(中國)
歡姐當自強(中國香港)
這那麼“土”的片名,大表姐聽了想打人,儘管她在片中飾演的是自力更生的單身母親和發明家,但也不用這麼接地氣吧?片名翻譯成這樣,觀眾才需要當自強,漸漸明白了香港譯名想要“挑釁”觀眾的惡趣味了。
Dangal
摔跤吧!爸爸(中國)
打死不離3父女(中國香港)
光聽譯名還以為是TVB家庭閤家歡劇,好好的一個講述女性勵志、父女親情的電影莫名就變味了。仔細一看這個海報,還有兩個異曲同工的片名:《作死不離3兄弟》、《來自星星的PK》,誰能想到分別是《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PK》(大陸譯名)呢?
Inside Out
頭腦特工隊(中國)
腦筋急轉彎(中國臺灣)
這次大陸譯名和臺灣譯名“各打五十大板”吧,“xx特工隊”、“xx總動員”和“xx急轉彎”都屬於偷懶行為,如出一轍的還有《心靈奇旅》同樣在臺灣被翻譯成《靈魂急轉彎》。很可惜,這兩部電影都沒有被翻譯出精髓,但可千萬別被千篇一律的譯名誤導了,這兩部電影都是皮克斯的優質出品!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神奇動物在哪裡(中國)
怪獸與它們的產地(中國香港、中國臺灣)
先別笑,這個譯名還真的不是亂來。“哈迷”都知道,《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多次出現在哈利波特原著中,是一本介紹各種奇珍異獸的霍格華茲魔法學院學生必讀書。後來J·K·羅琳真的將這本書出版了,《怪獸與它們的產地》這個譯名則是港臺版的書名,但這部電影則是以紐特·曼斯卡教授為主角的全新原創電影。
Despicable Me
神偷奶爸(中國)
壞蛋獎門人(中國香港)
可以理解非粵語地區、沒看過TVB的朋友們覺得香港譯名莫名其妙,“獎門人”一詞來源於香港藝人曾志偉所主持的一檔綜節目《超級無敵獎門人》,是粵語中“掌門人”的諧音,海報底部可以看到電影的slogan甚至直接用了這檔節目的口號「Super!」。同樣還有《查理和巧克力工廠》被譯為《朱古力獎門人》。
Moonrise Kingdom
月升王國(中國)
小學雞私奔記(中國香港)
這次香港譯名又是走“直給”的風格,在譯名中劇透光了。但這次大家對這個譯名寬容多了,可能出於文藝片生存不易的同情,似乎不用一個奪人眼球的譯名很難吸引觀眾買票入場。
The Shape of Water
水形物語(中國)
忘形水(中國香港)
這譯名是翻譯迴圈了多少遍劉德華歌單得到的靈感?再一看漂浮在水中的文案「你若喜歡水怪人,其實我很美」,翻譯是港樂迷石錘了。大家對用香港歌手的熱門歌曲植入譯名和文案的做法各執己見,有的人認為很符合香港文化語境,有的人認為太投機取巧了。
Lamb
羊崽(中國)
羊懼(中國香港、中國臺灣)
雷擊+1,短短兩個字精煉簡潔,把影片型別(驚悚片)和主要角色和情節交代清楚了,只是有些諧音梗不一定都討喜,這部電影是不是海報文案所寫的“獵奇懼作”,不置可否,但這電影譯名著實獵奇。
Juno
朱諾(中國)
鴻孕當頭(中國臺灣)
《朱諾》變成《鴻孕當頭》,我直呼“大可不必”!也不是不用這麼講求吉利吧?感覺類似的還有電影《一夜大肚》(Knocked Up),香港譯名為《弊傢伙搞大咗》(完蛋,搞大肚子了),倒也不用那麼直接……
Horrible Bosses
惡老闆(中國)
邊個波士唔抵死(中國香港)
我發現了,港版譯名還有一個偏好,就是直接把看過影片的真實體會說出來:哪個老闆不該死,臺版譯名更不留情面——《老闆不是人》。可能是太符合民意了,港臺兩版譯名竟然還挺喜聞樂見的(不是),很符合喜劇的風格。
Warm Bodies
溫暖的屍體(中國)
殭屍哪有那麼帥(中國臺灣)
喂喂喂,不要把心理的os說出來啊!好傢伙,又一個直接把心裡話說出來的譯名,官方吐槽最為致命,海報地步的slogan也是一句地道的臺灣方言:「愛到卡慘死」,意思是愛上一個人無怨無悔,可以接受包容對方的一切。
The Bucket List
遺願清單(中國)
一路玩到掛(中國臺灣)
比起大陸無功無過的直譯,臺灣譯名有種玩脫了的感覺……
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
我和厄爾以及將死的女孩(中國)
初戀有病(中國香港)
剛想過度解讀這個香港譯名——感覺讀出了一絲來自私人感情的憤懣,沒事,初戀總是比較糟糕,卻發現電影內容好像就是這麼回事,竟無法反駁,香港譯名就是來得那麼簡單粗暴,也犧牲了原名的青春文藝氣息。
Silver Lining Playbook
烏雲背後的幸福線(中國)
失戀自作業(中國香港)
又是一個被譯名耽誤的好片,這個譯名格局小了呀,這絕對不是一出失戀哭唧唧的矯情戲碼。老老實實地差不多按照原名翻譯的大陸譯名保留了「Silver Linings」所代表的一絲希望、一絲生機,真實又窩心的愛情、自我成長的色彩閃閃發光。
Adore
忘年戀曲(中國)
我愛你媽(中國香港)
本場“不要笑挑戰”的MVP來了,有同事逃過了前面所有譯名,卻在這部《我愛你媽》面前高舉白旗,爆發出笑聲。顧名思義,《忘年戀曲》講的是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閨中密友,她們在長大後分別愛上了對方的兒子,看到這個劇情我瞬間釋懷了,也只有這麼雷人的譯名可以配得上這麼狗血的劇情了。諧音梗也永遠不會遲到,在slogan裡盡數體現——“愛母(冇)阻隔”。
一笑過後,忍不住想問:為什麼港臺的片名翻譯這麼無厘頭?
譯名差異化可能與本地的語境有關,本意並不是惡搞,語言不同,理解真的有“壁”。另外,譯名有時也取決於電影的型別、宣發策略等方面。總體而言,大陸譯名傾向於中規中矩、四平八穩的直譯,其中也不乏許多讓人感覺留有餘韻的譯名,而香港地區譯名愛用吸睛、接地氣的諧音梗、英漢互譯或者直給劇透,臺灣地區則偏好言情風格。
港臺地區既有上面這些讓人無語的例子,也有不少絕妙的翻譯,比如《死亡詩社》的臺灣譯名《春風化雨》,《失控玩家》的香港譯名《爆機自由仁》,《入殮師》的香港譯名《禮儀師之奏鳴曲》。
你也來提名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