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獨帶露,紅葉已隨風。——明日立冬
二十四節氣中,四季的開始被稱為“立”,立冬也往往被認為是冬季的開始。
此時,氣機變化明顯,很多人容易在這個節骨眼兒上發病或病情加重。
自立冬開始,天氣之間陽氣由收變斂,由降變藏。
人感天地氣機變化,機體陽氣亦漸斂藏於腎水之中,故冬日養生當重視陽氣的斂藏。
冬日斂陽有技巧
01
要晚起
《黃帝內經》中指出,冬日養生要:“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
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02
要早睡
立冬後不重視藏精,就容易出現各種不適,如汗多、面紅如妝、發熱等,再如頭暈、痘痘、口腔潰瘍、鼻衄、耳鳴、咽痛等。
中醫叫做“陽氣不收”和“相火外浮”,俗稱“上火”。
熬夜最傷精氣,如果不加以控制,來年陽氣無力生髮,再碰上春瘟時疫,則十分容易中招。
03
要加衣
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容易引起感冒,還會耗陽氣。
因為,人在寒冷的環境中會動用自身的陽氣來抵抗寒冷,天長日久,陽氣就會被消耗得越來越多。
但衣著也不宜過多過厚,特別是在北方供暖開始之後,室溫過高會導致腠理開洩,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更易於侵入。
所以,入冬後大家要適當添衣,以溫暖不出汗為最佳。
04
補陽氣
人體陽氣好比天上的太陽,失去陽光,萬物就無法生存。同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
因此,立冬之後大家要著重養陽。
平日裡,曬曬後背就有很好的養陽功效。
因為,人體抵禦寒邪的第一道防線就是位於背部的足太陽膀胱經,北方的火炕、南方對著火塘烤後背、在陽光房曬後背,都是溫煦膀胱經的好方法,直到全身發熱,打出幾個噴嚏來,就能達到驅寒的目的。
05
別亂吃
冬天是進補的季節,飲食的大原則就是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
可以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
對於肉類,北方地區可選擇一些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等;長江以南地區則應以清補甘溫之味為主,如雞、鴨、魚類。
暖頸
很多人一換季就會咳嗽,嗓子發炎,其實主要根結在脖子。
脖子受涼,向下容易引起感冒,向上則會影響腦部供血。所以,立冬後,大家最好帶上圍巾。
03
暖膝
由於關節周圍的末梢神經對溫度和氣壓變化特別敏感,受涼以後,會導致血液迴圈變差,而出現膝關節不適。
04
暖肩
秋冬縮在溫暖的被窩裡,但是隻要露著肩膀,就會覺得很冷,如果不理會它的話,第二天起來肩膀立馬就會變得又疼又酸,這其實就是肩膀受涼受寒引起的。
05
暖腹
上腹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疼痛;下腹受涼對女性傷害大。
立冬後,無論室內溫度多高,晚上睡覺也要蓋好被子,不要露出腹部。
立冬養生指南
立冬不僅代表著冬季開始,還預示著草木凋零、動物蟄伏,萬物都趨於休止,養精蓄銳,為春季的勃發做準備。那麼這個時候在養生方面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傳統中醫認為,冬天是收藏的季節,立冬之後應注意養陽、藏陽,補腎藏精,從而為來年的身體健康埋下根基。
幾個簡單實用的補陽小方法
★撞背★
中醫認為“背為陽,腹為陰”。人體後背正中線有督脈的循行,督脈是人體的陽脈之海;督脈兩側是膀胱經,膀胱經也是陽氣聚集之地。
方法:距離牆大概兩拳的距離,用上背部輕輕撞牆,還可以用側面肩膀區域來撞牆。
★搓耳朵★
中醫把耳朵看成一個倒垂的嬰兒,耳朵上包含了全身的資訊,搓耳朵可以把人體五臟六腑的精氣、陽氣都調動起來。
而且,搓耳朵還特別適合瘀堵體質的人群,把耳朵搓軟了、搓熱了,可以打通身體瘀堵,治病去疾,心情也會越來越好。
方法:食指和中指夾住整個耳朵,然後上下搓,每天搓20-30下。然後把大指和食指相對,往上拉耳尖,往下拉耳垂。
★艾灸★
艾灸法,是回陽助陽補陽的最好方法,也是一個比較快捷的法門。
時值深秋,一年之中唯此時節是灸關元的最好時機,無所謂多少壯,這是長命百歲益壽延年的艾灸時機;傳統文獻中都是選在此時來灸關元穴,不但可以強身健骨,還可有效預防季節交替引發的各種疾病。
“秋冬養陰”,養陰也就是養陽之藏,是養少陰之君火。哪個穴位有這樣的功效呢?關元最好。
因為這個穴位位於會陰與神闕之間,這是少陰元氣的領地,也是下丹田。灸關元穴可培腎固本,調氣回陽,使元氣充足,虛損可復,故能祛虛勞百損,壯一身之氣,為歷代強壯保健的主穴。
★情志調節★
喜則生陽:愉快的心情有利於陽氣的生髮,所以調整心態,保持愉悅的心情也是幫助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
動則生陽:人呢,一定要動起來,才能很好地生髮陽氣、舒筋活絡,恰當的運動,堅持不懈並樂在其中,勝過很多大補藥。
來源:約見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