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是中國第二大島,面積3.54萬平方公里,人口1000多萬。現在只有輪渡和航空可以進出海南省,連投資1269億,日流量不到4000臺車的港珠澳都建成了,為何日流量1萬多臺,5萬多人次的粵海通道(大橋或隧道)遲遲沒有訊息呢?
有人說是缺錢,有人說是技術難度大,有人說是地裂帶,還有人說是怕颱風,我們淺淺探討一下什麼原因。
首先排除一下技術原因。瓊州海峽最窄處只有18公里,平均水深44米,備選方案最大水深75米。在海峽建橋或者隧道在當今年代已經不是什麼高技術難度了。我們可以對比一下80-90年代建成日本青函隧道和英法隧道。無論長度,深度都遠大於粵海隧道。
英法隧道是一座50.5公里長的海底鐵路隧道,連線英國的福克斯通和法國加來海峽,於1987年開工,1994年建成通車,當年總投資150億美元約1000億人民幣。它的最低點有75米深。該隧道的海底部分,以37.9公里的長度成為世界第一。
青函海底隧道因連線日本本州青森地區和北海道函館地區而得名。隧道橫越津輕海峽,全長54公里,海底部分23公里。青函海底隧道1964年動工,1987年建成,前後用了23年時間。青函隧道的工期長達24年,共耗資6890億日元,(當年約400億人民幣)。隧道海底段長23.30公里,最大水深140米,最小覆蓋層厚100米。
目前只有青函隧道是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而海南瓊州海峽根本不在地震帶上面。
與網友們探討幾大原因:
第一,就是投資巨大,缺錢。2020年海南省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532.39億元,財政收入816.1億元。粵海通道預計投資1400億的跨海通道要花掉海南省近2年的財政收入。該工程是堪比三峽工程一樣巨大投資,沒有國家層面的資金支援,單靠經濟落後的海南省根本無力承擔。雖然跨兩省,而粵海通道的直接受益者只有海南,廣東10幾萬億的富豪可不願掏這個錢。
第二,就是隧道或者大橋搶食現有輪渡利益。目前粵海輪渡主要有三家公司在運營:分別是廣東雙泰集團,海南海峽股份,還有火車輪渡的粵海鐵路輪渡公司。這三家基本佔據了90%以上的運力。這幾年海南和廣東大筆投資,新建了大型輪渡新港,粵海火車輪渡新增3-4號船。目前大型輪渡船40多艘,運力已經飽和。相關從業人員接近20000多人,廣東和海南之間都存在激勵的競爭關係,大橋或隧道建好後會造成已經投入的海輪和碼頭近100億的資源浪費,另外從事輪渡相關工作的20000多人的無法安排就業。
第三,就是大橋通行費比輪渡產生直接效益低20幾倍。2019年瓊州海峽運送進出島旅客超過1500萬人次,佔進出海南島人數的1/3;汽車近340萬臺次,佔進出島車輛的100%。此外,近年來,島內90%以上的生產生活物資透過海峽運送,年運輸量高達5600萬噸。這裡面不算貨運和火車,單單算產生的旅客輪渡費用7億元,車渡費用38億元,合計45億元。而如果按照每年340萬車,每車80/次算,也只有2.7億的通行費。只有輪渡的1/20收入。輪渡時間長就3-5個小時,也能帶動旅客在兩岸特別是海口吃喝住宿玩樂。如果建成橋隧,不到20分鐘就能透過,勢必會造成海口被旅客一筆帶過。每年3億的通行費,還不足以還1400億總投資的利息錢。
還有什麼其他原因,歡迎補充留言探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