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村
近日,讀《曾國藩家書》,其中一段談及為官者當“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的訓誡頗讓人讚賞。這位晚清重臣的“五勤”說,儘管已是一百多年前的“老話”了,但今天看來,仍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曰身勤:險遠之路,身往驗之;艱苦之境,身親嘗之。”說的是為官者要不避艱難險阻,敢於迎難而上,身體力行。而不是要麼只坐在高衙大堂之中,發號施令;要麼“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只揀環境優美的地方“考察”,而實為消遣遊樂。
“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詳細檢視;接一文,必反覆審閱。”說的則是為官者要養成善於識人的習慣。做官,一旦有了一雙慧眼,就可以發現人才,從而知人善任;而倘若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任何人想在你這裡耍滑頭,搞歪門邪道也難以得逞。“眼勤”,在曾老先生這裡,還特別強調要用在反覆審閱檔案上面。誠然,作為一個“官”,自然免不了和形形色色的檔案打交道,對於下級報上來的材料,若不仔細審閱,便無法掌握具體情況,弄不好就會犯官僚主義的錯誤;而對於上級的檔案,如果不認真反覆地學習、領會,那又何談高效的貫徹執行?
“三曰手勤:易棄之物,隨手收拾;易忘之事,隨筆記載。”這第三“勤”,看似平常,其實恰好點中一部分“官”的通病。按理說,容易遺忘、丟棄的物品,用過之後馬上整理一下;容易忘掉的事情,隨手做些記錄,“好記性趕不上爛筆頭”呢。但時至今日,我們依然不難看到,就是上述舉手之勞的“小事”,有的領導幹部也習慣了使喚下屬去做,而懶得親力親為。
“四曰口勤:待同僚,則互相規勸;待下屬,則再三訓導。”作為官員,即領導幹部,對同事,要經常互相溝通,遇到同事做得不對的地方,還要敢於直言相勸,甚至提出嚴肅批評;對下屬,更是要盡到教育訓導的職責。理論水平高的領導幹部,還可以把所思所想變為書面講話、論述甚至著作。這樣,才真正稱得上口勤。而反觀某些官員,要麼掌握不好講話的藝術,不會與人言語溝通;要麼愛說大話、套話、空話,真跟曾老先生所說的“口勤”原意相差甚遠。
“五曰心勤:精誠所至,金石亦開;苦思所積,鬼神蹟通。”“五勤”說中,“心勤”實為統領其他幾“勤”的核心。唯有“心勤”了,總在想著要做的事業或工作,認準一個目標幹下去,方才有“精誠所至,金石亦開”的可能;唯有“心勤”了,總是朝思暮想把一件事做成功,方有可能感動上蒼,達到“鬼神蹟通”的境地。
共產黨歷來都強調要“勤政為民”,而反觀那些腐敗變質的官員,以及那些懶官、庸官、太平官,則全是不具備“五勤”或“五勤”不全的角色。可以說,衡量一個領導幹部是否優秀,用“五勤”作為標準,也能得出個大致的評價來。
其實,曾老先生的“五勤”說,也不僅僅是為官者應該恪守的品行,即使是一個普通人,也應著意追求“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
普通人之所以做得還不能像勞動模範們那樣出色,很大程度上就是沒有做到“五勤”。而之所以未能做到“五勤”,說到底還是因為沒有清除掉怠惰懶散,貪圖安逸的不良習性使然。
須知,“天上不會掉餡餅”,所有的美好願望,都要靠辛勤的經營才有可能實現。
一言以蔽之,不論是官也罷,民也罷,我們都應該用“五勤”說來自警自勵,從而煥發精神,做個“勤快人”,進而做出無愧於人生與偉大時代的業績與壯舉來。
【多讀一點】達·芬奇說道:“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看來,對於勤奮的感悟,中外名家都有同感。人活一生,若無所事事,庸庸碌碌,是很沒意思的;唯有勤奮後獲得的收成,才能讓付出勤奮者品嚐到豐美的甘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