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子曰“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天生之物,必因其材而篤焉。”
這句古言不難理解,就是告訴人們上天會根據人們的資質而誠篤的對待他們,有德之人為上。
“德是萬事之本”
一個人知道修養自己的德行,將它作為立世的基礎,這叫知本。忽視德行,追求不合道義的名、利,就是忘本。
一個人能站在多高的舞臺,取決於他的德行,德行能決定一個人走的多遠、站的多高,能不能成為中堅力量,能不能與人和諧相處。
一個人財富多,權力大並不是重點。重點是能不能長久保持下去,甚至延傳後世。投機取巧、貪汙受賄、敲詐勒索等好多手段都可以快速獲得財富和地位,但沒有一個人相信這些方式得來的東西會持久。
有的人很氣憤,我明明沒做過虧心事為什麼還是失去了財富和地位?德不是簡單的說話客氣、待人禮貌、為人謙遜,不急功近利、不怨天尤人、不嗔恨煩惱都是德。可能在某種情況下有一種沒做到就會前功盡棄。
德範圍太廣了,有的人很幸運,天生德行就好,又能繼承家族優良的美德,但好多人還是不具備這種條件的,所有要修德。
孔子喜歡用“舜”做代表人物。舜出身低微,父母都不喜歡他,兄弟姐妹也都欺負他,但他依然能夠做到孝順父母,照顧兄弟姐妹。他就是一介平民,沒有任何官位,卻無論做什麼事,在什麼地方都能引領他人向善,受到眾人愛戴。逐漸被堯帝賞識,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並讓他接替自己君主之位。舜並沒有因為堯的賞識就高傲或卑微,而是堅持以往的作風,甚至把兩個老婆送到婆家盡為婦之道。
舜娶妻的經歷有點像“倒插門”,我想現在社會要是一個窮小子“倒插門”進入名門望族,估計不少人得對外得意忘形,對內卑躬屈膝,少奮鬥多少年啊。其實有德的名門望族也不會在乎對方有什麼條件,有足夠的德就已經讓人高看一眼。
郭晶晶出生在一個縣城裡普普通通的家庭,雖然是世界冠軍,但與霍啟剛這種豪門還是沒有可比性。但兩人婚姻低調而甜蜜,霍啟剛也對郭晶晶言聽計從,甚至因為這種情況被霍家人看不起,搞的郭晶晶想提出離婚。如果郭晶晶沒有足夠的德,怎麼可能被寵上天,怎麼可能被霍家認可。
大德者必得其位
曾子在《大學》中說: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有德行,就能被大家認可、擁護,有人擁護才能擁有一方土地,有了土地就能產生財富,有了財富才能方便自己,富裕眾人。
縱觀歷史,那些擁有厚德的人,大多能取得自己應有的位置,即使有些人淡泊名利,他們的德行也能名留青史。
有些人感嘆,“我明明業績做的很好,為什麼總是得不到提升?”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不是付出多回報就多,業績好不代表哪都好,做人不圓潤也不行。而且業績好的一般當不了領導,他會拿自己做業績時候的標準評判部下,反而弄的人們怨聲載道,業績下滑。
大德者必得其名
無論哪個時代,大德者必當被人稱讚、傳頌。古代資訊溝通不方便,也沒有落下哪位大德,除非這個人徹底隱居。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心也是向善的,他們會主動傳頌每一位引領他們進步的人。
現在社會都不能說資訊交流方便,應該說人們已經沒什麼隱私能藏得住了,這確實是一個將美德快速傳播的好時代。所以我們要修德行,傳德行,就算為了“得其名”,如果全民皆行,未嘗不能創出一番盛世。
大德者必得其壽
長壽是每個人的願望,那怎麼才能長壽?大德者必得其壽。人要想獲得長壽,就要修養自己的德行,使自己成為厚德之人。
古人講“善有善報”,有厚德的人心胸坦蕩,精神飽滿而喜悅,時時刻刻處於放鬆狀態。沒有德行的人處處殫精竭慮算計別人,經常擔心人家報復或害怕失去名利,這種心理狀態怎麼可能長壽。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好多外在疾病都是內在心理引起的,這些都有科學依據。
曾仕強教授2016年9月患癌,發現時已經過了手術最佳時間,所有沒有手術,也不化療。他說“與其與癌細胞拼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不如我給你點生存空間,你也給我點生存空間,我們都活著,不好嗎?”
這種心境,這種胸懷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所有他能活84歲,我活70歲都沒什麼信心。
有德之人胸懷坦蕩,無所掛礙,無有恐懼,我想這也是每個人都想達到的狀態。勤學勤修,時刻謹記聖賢教誨,德不在書本中,德在心中,心中常念德,萬事皆順通。